贵圈:专访范伟:我是一个不会节俭子弹的人

  有人说,范伟有一张“中国脸”。

  小品里被忽悠的范厨师、《芳香之旅》的师傅老崔、《非诚勿扰》里继续被忽悠的范老板、《手机》里的砖头哥、《即日启程》里又一个老崔、《温故1942》里的老马、《道士下山》里的医馆老板崔道宁……他演了一摞的老范、老崔、老马,有的则干脆没有名字,只有人物的社会身份,比如《我不是潘金莲》里的果农,《私人订制》里的司机,《天下无贼》里的笨贼。

  这个“中国”有两层含义。只要看春晚的中国人大概没人不知道范伟。而在银幕上,范伟大大小小演绎的几十个角色,恰恰就是我们生活里最常见的那一类人。他们举着圆圆的脑袋,笑着面对生活,不论酸甜苦咸都合着日子一股脑吞下,他们有一点小聪明,也有坚持,却不会谈什么苟且,什么诗和远方。

  由范伟和大鹏主演的电影《父子雄兵》,正在全国电影院线上映。在这部合家欢喜剧里,范伟演绎了一位中国式父亲,这个倔老头让你笑了乐了,又不免有点小心酸。

  像以往一样,范伟的戏总是有看头的。

  好的喜剧一定以悲剧做底子

  人物工作室:您演过很多父亲了,《父子雄兵》里的“范英雄”最打动您的是什么?

  范 伟:范英雄跟我以往演的角色不一样。过去我主要演隐忍的小人物,范英雄是一个比较硬朗、有英雄情结的酷老头。对演员来说,这是一个有变化的、或者说变化比较大的角色。再加上,这个人物故事丰富,前后反差又比较大,有的演,我喜欢这个角色,对这样的人也很有共鸣吧。

  人物工作室:共鸣在哪儿呢?

  范 伟:我个人没有范英雄曾经当过英雄又变成狗熊的经历,但人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总会有一点儿壮志未酬,或者有一点儿希望由儿子来实现自己的未了心愿。好多事情,如果年轻的时候我就能做,现在做不了,做不了怎么办呢,就特别希望儿子来做。这就是范英雄跟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最大的共鸣。

贵圈:专访范伟:我是一个不会节俭子弹的人

  人物工作室:《父子雄兵》里的范英雄和范小兵,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中国式父子”。二人的人生梦想是错位的,最后通过拆解误会,重建了温暖的父子关系。这个过程很有意思。《父子雄兵》是喜剧,会有一些夸张的桥段,但您的表演很日常,很合理,让人觉得范英雄是真实可信的。如何在喜剧的夸张与现实的可信取得平衡?

  范 伟:我觉得,喜剧最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那种现实依据,不光是这个人物,更夸张的角色我觉得它都应该有依据。没依据的话就是胡来,胡闹,可能这个人物呢,观众会觉得比较飘。

  好的喜剧一定以悲剧做底子。看那些喜剧大师们,也都是这样一个塑造喜剧角色的路数。我们也沿着这条正确的路走呗。

  人物工作室:如果这个人物在剧本里不够扎实,或者并没有一个深沉的悲剧底色,您如何丰满这个人物?

  范 伟:比方说,我们现在这个剧本就做得特别扎实,它打动我的就是它的前史。如果剧本先天不足或者不扎实的话,我们会讨论。其实,有时候角色可能不一定就在桌面上演的这个戏,这不一定多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前史。所以我们在演喜剧角色的时候一定要倒一倒前史,把前史弄清楚了,就知道怎么演了。

  人物工作室:这有点像文学的冰山理论,一个丰满的人物也好比“一座冰山”,观众看到的只是水面上的部分,打动你的却是水面下的部分。您演过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会不会觉得厌倦?

  范 伟:像范英雄这个角色,跟以往就不太一样。既然不一样,就永远不会觉得厌倦,不会觉得疲劳。如果角色跟以往的反差拉得更大,也就更过瘾了。

  在《绝世高手》里,范伟演了一个周星驰式喜剧的角色。

  人物工作室:像《绝世高手》里的杰瑞呢?那个角色跟你以往的反差很大。

  范 伟:(笑)杰瑞完全是按照整部电影的气质和风格来的。其实《绝世高手》那么夸张的喜剧,也是有依据的。我演的这个杰瑞如果跟陈冲演的汤姆没有前史的话,这个人物也会偏。所以我一直跟导演说,一定把人物的前史弄清楚。我跟很多导演说过这话,要是不把人物的前史做扎实了,我就不敢演。

  观众一笑你就兴奋,观众不乐你马上崩溃

  人物工作室:您今年频频在大银幕上露面,《父子雄兵》是第三部了,而且三部都是商业片。您是有意转向商业片市场吗?

  范 伟:有点这个意思吧,另外现在拍片的机会也多了,类似这个年龄段的这种角色也有需求吧,所以有意地做一些。

  人物工作室:文艺片和商业片的话,您以后会偏重哪个?

  范 伟:唉呀(叹气)!反正个人还是喜欢文艺片吧,但商业片也得做啊。主要是别让自己觉着过不去,别那么胡来,我觉得就行啦。

贵圈:专访范伟:我是一个不会节俭子弹的人

  在文艺片里当主演,在商业片里当绿叶,是很长一段时间里范伟的常态。他凭借《看车人的七月》《芳香之旅》等文艺片,获得了演技的认可。

  人物工作室:最近几年,喜剧片是电影市场的一个热门题材,票房比较客观,另一方面喜剧电影又陷入了一种模式化、套路化,有一种观点认为真正的喜剧不等于廉价的笑声。所以我也想请教您,好的喜剧应该是什么样子?

  范 伟:电影喜剧一定是性格喜剧。我觉着靠外在的、夸张的、浮夸的表演包括语言上的各种所谓的包袱,都会流于轻浮。还是要把性格找准了再拍。喜剧要不要在笑声之外带给观众思考?当然也有那种雅俗共赏的,但现在,在演员之前的剧本、投资方,各方面在做选择的时候都会有点犯嘀咕:你给大家留的思考太多了,会不会影响商业性啊,等等,也就导致了目前大家不满意的喜剧比较多。

  像我们这个年龄的演员就独善其身吧(笑),首先把自己的表演做好。因为演员在一部电影当中太被动了,你所能做的,只是说把这个角色演好了,不洒汤、不漏水,可能也就到这儿了。如果有幸碰上一个好导演,好编剧,那可能就是一个完整的好东西。如果碰不到呢,比如有时候剧本可能很好,导演就差一点,那也没法,因为你事先并不知道导演什么能力。

  人物工作室:开拍之前,要不要演这个角色的主动权是在演员手里的吧。

  范 伟:对,但是,有时候导演的能力没法量化。比如说,我们拿来一个剧本,导演、演员都按着这个戏一场一场地拍,拍的时候都没问题,最后攒到一起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他本身的意识好像还没到那儿,不够成熟,最后这个片子就不太满意吧。反正一部电影导演特别重要。

  人物工作室:是的,我们通常认为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电影是导演的艺术。去年,您凭借《不成问题的问题》拿了金马奖之后,许多人重新来关注和讨论您的表演,有一种声音认为,您是长期以来被低估的男演员之一。

  范 伟:(笑)没低估,给我这样一个殊荣就高估了,没低估。

  人物工作室:假如一开始就从事影视表演呢?范伟在表演上的成就会不会超过今天?

  范 伟:我过去演小品,包括我最早学的相声,对后来的表演都提供了很多营养。你比如说喜剧表演,最重要的就是节奏,小品、相声都是节奏。同样一句话,你节奏对了,包袱就响了。节奏不对,包袱就不响。用相声的行话就是:你多一个字、少一个字,包袱就不对。多一个字、少一个字不就是节奏的变化嘛。其实就是过去的相声、小品都是在节奏上得到很多锻炼,我觉得缺一不可。

  虽然说是营养,当然对后面的表演也留下了痕迹。你演小品、说相声,再去演电影、电视剧,肯定刚开始会有痕迹,那一点一点把它这个痕迹给磨掉了,可能就会完全变成一个演员。

贵圈:专访范伟:我是一个不会节俭子弹的人
贵圈:专访范伟:我是一个不会节俭子弹的人
贵圈:专访范伟:我是一个不会节俭子弹的人

  在《天下无贼》《非诚勿扰》《我不是潘金莲》,冯小刚的一系列电影里,即使作为绿叶的范伟也让观众过目不忘。

  人物工作室:这个节奏就是对观众心理的精准拿捏吧。

  范 伟:是这样的。喜剧的一个特点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一定是在情理之中,不能胡来。但也一定是意料之外,观众没想到的,他才能笑。他的智慧高于你了,他就不笑了。就是在他猝不及防的时候,他才会笑,这个猝不及防就是节奏。没等他反应过来,你先说了,他乐了。

  人物工作室:相声、小品、影视,哪种形式表演起来最过瘾呢?

  范 伟:要说过瘾还是小品。人物、情节的展开都有限的时间里,关键是你跟观众有那种直接的交流。

  人物工作室:那种火花就是当下的。

  范 伟:对,观众一笑,演员当时就兴奋,就人来疯嘛。观众不乐你马上就崩溃,所以它特别刺激。然后我慢慢转向这个影视,刚开始不适应,面对一个冰冷的机器,心里就没底,观众能乐吗?然后,我这个节奏对不对啊,分寸拿捏得对不对啊,这就是刚开始有一点障碍。慢慢地,在机器面前也知道怎么掌握节奏了,其实等于观众借这个机器放在银幕上,看你舞台表演一样,只要按照合理的节奏,问题就不大。

  人物工作室:所以,有些演员是横跨影视和舞台的,演一演影视也回到舞台上去找一找那个感觉。但是您离开舞台之后就再也没回来了,是吧?

  范 伟:还是没有太好的机会。有机会,我愿意再做舞台表演。但是,电影这个东西真是让人着迷。

  它就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包括大家的配合,故事、人物,包括光。就是说造梦嘛,这一切都为你的表演加分了。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拍《道士下山》,我们的摄影、灯光都是好莱坞的。他们在打光的时候,我们跟陈凯歌导演看监视器做准备。凯歌导演说,你看,这光就像把你扶到神坛上了一样。的确是啊,呈现出来又是那么美轮美奂,这是你一个演员在台上跟观众面对面达不到的。这种综合的力量让你特别有成就感,特别着迷。反正,各有各的过瘾。

  人物工作室:电影更像一个大型魔术吧。

  范 伟:对。

  好的棋手看后几步,我是眼前吃着过瘾就吃了

  人物工作室: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不成问题的问题》放映了一场,我去看了。这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有自己的坚持和美学趣味,静水流深,挺难得的。据说,梅峰导演对您有一个评价:“范伟的表演最厉害的不是自己,而是能看出对手的状态和火候,在恰当的时候给出恰当的力。”这个评价还挺高级的。

  范 伟:是,他可能指的就是类似我跟秦妙斋(张超扮演)的那些戏。我们那场戏挺重要的。剧本里丁务源(范伟扮演)掉到江里头了,后来,对过戏之后我跟那个导演说,按照剧本来太有指向性,你掉江里或者是没掉江里,都伤着人物了,显得这个人物有点扁平。比如说真掉里头了,那他真就是什么生命最重要,职位不重要,那就是这么回事了。好像这个人顿悟了,那也不是这个原因。如果说他就是胡说八道,没掉里头回来装个样,这个人又太滑。后来金马奖评委的评价也是说丁务源这个人物你说他好,他肯定不是好人,他坏,也不是坏人,他就是在这两可之间,而这种人是最可怕的。其实,我们可能就在两可之间一点点,使这个人物厚实起来了。

  很多处理是我们在现场调整的。比方我和秦妙斋抽烟,第一条就是他给我点,然后我抽,然后他抽。我就跟导演建议,像秦妙斋、丁务源两个人,一定要在细节上有不一样的地方。秦妙斋抽烟,把火点着了,丁务源一定以为秦要给他点,然而并没有,丁务源往那儿一凑,自己给自己点着了,这样一来一回,两个人物就全对了。导演可能指的就是这个。我觉着文艺片特别好的就是能有时间来磨戏,那时候我们基本就是一天磨一场戏,反复推敲。类似这样的细节,是特别有意思的。

贵圈:专访范伟:我是一个不会节俭子弹的人

  在《不成问题的问题》里,范伟扮演可怕的“坏人”丁务源。

  人物工作室:我们说“毫厘之间见功夫”,其实表演的味道也是微小的细节中呈现的。

  范 伟:对。电影还可以反复尝试,用不同的方案来拍,最后哪个最好,就放哪一种进去。

  人物工作室:刚离开春晚的时候,您接演的基本上是正剧。最近几年的作品还是喜剧为主了,现在对喜剧演员这个标签是不是释然了?

  范 伟:我压根不在意喜剧这个标签。现在不也一直在演喜剧么。那时候就是阴差阳错,就是到那儿了。你看,我演的那个《看车人的七月》《芳香之旅》吧,是那种比较隐忍的小人物,之后同类的就都来找我。我看上这个人物了,喜欢这个戏,那就拍了。还真没有愣从这个喜剧演员这个标签里挣脱出来。没有。我就是看人物,看整个剧作。

  人物工作室:我之前采访何冰,他说,做演员的苦恼就是我演了一个西红柿,所有红色的都来找我。像您之前一个阶段演了一批隐忍的小人物,最近又接连演了好几个父亲的角色。

  范 伟:对,什么事都是成了批地来。我们挺被动的,就是被市场带着走的。头几年,大家还有这个条件吧,做一点文艺片,现在文艺片越来越少了。那我们也不能干等着,也需要做一些商业片。

  人物工作室:这让我想起之前您一位朋友的评价:范伟是一个不太善于经营自己的人。您的真或者随性让很多观众喜欢您,也成就了今天的范伟,但是不是也会有一些地方感到惋惜。

  范 伟:我是太随性了,本身就是性格,就是不会看出后几步吧(笑)。不管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只要觉得这个角色好,不管戏份多少,我就拍啦。朋友在背后也经常提醒我,跟媒体更收着点,跟我说,你得节省子弹!不能随便什么都放,对自己呢,就是总结自己的特点,建立自己的品牌,好好地经营自己。我在这方面没意识,我不会节省子弹(笑)。好的棋手是会看后几步的,我就是眼前吃着过瘾就吃了。

贵圈:专访范伟:我是一个不会节俭子弹的人

  《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场工作照。左为殷桃,右为导演梅峰。

  人物工作室:演了这么多人物,有没有一个是最接近您的?

  范 伟:最接近我的,还真没有。假如我当过兵的话,会比较接近范英雄。(笑)我会有这个轴劲儿。比如说,战友们曾经一直拿我当英雄,偶然的一次我变狗熊了,这口气我还真咽不下去。我一定要证明自己,证明不了我让我儿子来证明。

  人物工作室:选择人物的时候,是跟您反差大的还是有一些共鸣的?

  范 伟:能发现这个人身上的美感,我就愿意去试一试。

  人物工作室:所以,每个人在您心里都有光明的一面。

  范 伟:是,哪怕就是丁务源,他显然不是一个好人。我就跟导演探讨,比如说农场的败落一定不是丁务源的一己之力,一定是合力,才导致了农场的败落。我觉得他特别像一个寓言。(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人物工作室 任姗姗、方玉瑤)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5485 字。

转载请注明: 贵圈:专访范伟:我是一个不会节俭子弹的人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