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从15米高台坠落,死里逃生的张云雷,为何如今这么受欢迎
张云雷第一次登台的时候,才10岁左右,那天在北京大观园庙会上,他和师傅郭德纲一块儿说了段《训徒》。
反响十分热烈。
他本名叫张磊,"云雷"的意思,师傅解释说:
"叫云里打了个雷,天下尽知。"
演出结束之后,云雷兴奋地跑到观众群中,深怕大家认不出他。
"看!这不是刚刚演出那个小孩嘛!"
听到梦寐以求的惊叹声后,他心满意足地笑了,特别自豪。
年幼拜师,得到郭德纲的耳提面命,小小年纪的云雷便有了"角儿"的架势。他在舞台上的灵动劲儿,也让很多人坚信这绝对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但这一切,在他13岁那年戛然而止。
那一年,他"倒仓"了(因为变声期,嗓音改变,也叫"倒嗓")。
声音突然变得粗糙喑哑,这是所有靠声音吃饭的男艺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个时期非常关键。
声儿能回得来,还有你的台儿;
声儿回不来,那就说拜拜。
回不回得来,纯看老天爷给不给机会。
那会儿的云雷离开了德云社,回到天津老家。之后,他开始天天泡网吧,每天在各种游戏里消磨时间,一泡就是3年。
16岁的时候,实在待不住了,他跑到一家台球馆打工。
工作内容是——摆球,工资是每个月800。
"我也爱打球,人家摆球的时候,我撂下给人家摆球,就当玩着就干了。"
对于那个年纪的云雷而言,"好玩"永远是第一驱动力。
少年不知愁滋味,毕竟未懂生活。
又过了2年,云雷18了,他开始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这是在混日子,不是生活。
得工作!
但好工作,毕竟不好找。
觉悟起来之后的云雷,找到的工作是在披萨店端盘子。
这活儿很不好干,除了钱少,活儿累,还常常挨骂。每次被客人训话后,他恨不得扎到坑里,死的心都有。
这时,小时候台上的种种快乐便不识时务地涌上心头。
那年车水马龙的大观园,那年拍手叫好的观众,那个最疼自己的师傅。
每次想到这些,就悲从中来,泫然欲泣。
他既难受又不解:"张云雷,你怎么这样了?"
受不了心里落差的他,毅然选择辞职。
之后,他干过房产中介,跟十几个组员一起抢电脑办公,每天都和别人比赛憋尿。
还做过电信公司客服,有时尚未开口,就先挨一句劈头盖脸的问候。
原来,生活没那么简单,稍微干不好,就得挨骂。
而就在这时,他的嗓音回来了。
老天爷把"饭碗"又轻轻地放在他跟前。
然而,距他离开舞台,已过去了整整6年。
技巧生疏了,人气消退了,感情也淡漠了。对于相声,只剩下一些模糊的印象。
带着这些零碎的记忆,云雷踏上了北漂之路。
到了北京,住的是麦当劳、地铁站;
打工的地儿,是西单77商场地下的溜冰场,负责的工作是给人看鞋。
工资依然是每个月800。
不仅过得拮据,在老板拒绝预支工资后,云雷每天得从陶然亭步行到西单去上班。
路走得太多太狠,脚噌噌往外冒血。
很疼,但是他没哭。
到冬天的时候,北京很冷。地铁站睡不了了,云雷于是求那家溜冰场的老板收留他。
老板给了他一单人折叠床,挨着厕所。
每天凌晨三点,给冰场打完蜡,才可以上床睡觉。
很累,但是他没哭。
除了冷和累,北漂还有另一种更刻骨的感觉——饿。
当年来北京后,云雷曾回过一次家。
妈妈早早给他炸了最爱吃的鸡翅,做了一大桌菜,他愣是一口没动就匆匆离开。
只因"急着回北京,下午还得上班"。
然而在北京,没有炸鸡翅,没有菜,也没有妈妈。
云雷实在饿得不行的时候,他想起了德云社,对于他来说,这几乎是"最后的稻草"。
他独自步行到天桥,在门口却被售票员给拦住。
那人告诉他"粉丝不能进"。
他说:"我是张云雷。"
如愿进后台后,他见到了自己的三哥孔云龙。
强忍泪水,片刻后,他终于开口了:
"三哥,你给我来点钱。"
当时没带钱,口袋空空的孔云龙二话不说跟阎鹤祥借了100,放到张云雷手上。
云雷拿了钱转身就走。
但突然又折返回来:
"不许跟我姐(这里的"姐"是表姐,指的是郭德纲的夫人王惠)说你看见我了!"
孔云龙"哎哎"了几声。
出了门之后,云雷直奔附近一个拉面馆,点了碗12块钱的拉面,但是转念,他觉得12太贵了,还不如买两个馒头。
又软磨硬泡把面给退了。
下午,云雷回到冰场上班。
不久后,就在他借口出来买东西,在过道里脱掉溜冰鞋喘气时,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这个电话,正是来自姐姐王惠。
"你不许给我走,反正你听好了,你现在要是给我跑,你还不相信我的实力嘛,现在德云社这么火,我天南海北也给你抓回来!我现在在高速上……你马上把工作给我辞了!"
三哥还是把他的事情告诉了姐姐。
不久后,姐姐出现在面前。
她二话不说,带着云雷吃了饭,找了住的地方,买了衣服,又给他撂下了一万块。
然后起身说了句:"我走了,兄弟。"
听到这句话,霎时,情绪累积了多日的云雷终于放声大哭。
原来,生活这么难,很多时候拼尽全力,也填不饱肚子。
不久后,他还是"回家"(师傅的家)了。
时隔6年,回到了老地方,郭德纲在房间等着他。
那天,云雷跟师傅说:
"除了说相声,干啥都行。"
虽然,在北京吃了这么多苦头,但彼时的他,似乎还没准备好回到台上。
6年的疏离,与舞台的隔阂感,不是那么轻易可以抹平的。
听了他的态度,郭德纲有些讶异,但也不着急。
成,你仔细考虑考虑。
两个人谁都没有妥协,谁都不肯松口。
你不讲,我不讲,拧了一个星期。
一星期后,云雷主动上楼到了郭德纲的房间。
"爸爸我错了,我全听你的,我回来好好说相声。"
听完,郭德纲笑得满面春风。
2011年6月6日,德云社15周年系列演出第二场,云雷登台唱了一段太平歌词。
正式回归。
之后他绷紧神经往前赶。
先是干了自己的专场;
2015年开始跑商演,给岳云鹏助力;
又参加了《笑傲江湖》和《欢乐喜剧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他,即使不清楚名字,也明白德云社有这么个长得清秀,歌唱得不错,台风还有点妖娆的小伙儿。
几年前,他从西单走到天桥,管孔云龙借了100块钱。
浑身只有破衣服破鞋,一碗拉面都舍不得买。
而今,斗转星移,境遇已大不相同。
但就在事业即将迎来高峰的时候,云雷又出事儿了。
2016年8月份,云雷离开北京前往南京前夕,郭德纲家里来了个老朋友。
这朋友会算卦,他无意中瞥了一眼云雷,便对郭夫人说:
"你留神,你儿子要出事儿。"
这话,说得一头雾水,玄乎其玄。
当时谁都没在意。
直到22日晚上,云雷从南京南站二楼送客平台摇摇晃晃地坠到地上。
足有15米高。
一开始他紧抓着栏杆,然而酒醉后的他,以为那高度离地只有两三米。
力竭之后,他闭着眼睛撒开了手……
等再睁眼,只听见身旁各种医疗器械碰撞的声音,医生不停地叫:
赶紧手术!赶紧手术!开胸!
朦胧之中,只觉得自己喘不上气。
在完全丧失意识之前,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爸,救我!"
等醒过来时,第一次手术已做完。
腰很疼,背也很疼,他不知道怎么回事。
只闻护士姐姐说,没事没事,就是腰受了伤,手臂有点骨折。
没事。
第二次手术,在ICU里边进行。
当时手术室里,医生大汗淋漓;
手术室外头的家属区,就放着他参与录制的那期《笑傲江湖》。
8个小时后,手术做完了。
应该没事了吧?
这时,一个副主任医师走到床前。
"德云社的?"
"是。"
"演员?"
"嗯。"
"刚看完你的《笑傲江湖》。"
"哦。"
突然,那医生叹了口气:
"以后考虑考虑幕后工作吧。"
云雷傻眼了,不是说没事嘛?
那一瞬间,他的想法是:"你不如让我死了。"
这时,一个小护士不合时宜地唱起《送情郎》。
"一不叫你忧来呀,二不叫你愁……"
云雷心态立马就崩了,眼泪一下就下来了。
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的肋骨断了9根,切掉了一块肺,左胳膊粉碎性骨折,胯骨断裂,骨盆断裂,右脚脚后跟碎裂。
当时他觉得"喘不过气",是因为五脏六腑全部移位,撞破了横膈肌,胃和肠子全跑到胸腔。
这是"没事"后边那些事。
云雷知道后,默然了。
郭德纲来看他,他说了一句:
"爸爸,我完了。"
看着病床上插满管子,"支离破碎"的"儿子"。
郭德纲只回了一句:
"你放心,如果你实在站不起来,你瘫了坐轮椅了,我教你说评书,坐着我也让你上台!"
因为这句话,张云雷15天出了ICU。
出院后一个半月,他站在了2017年德云社封大箱的舞台上。
转行做幕后?
不,他还是喜欢在台上说相声。
而7岁开始学相声,现在近而立之年。
说了十几年相声的张云雷,究竟带来了些什么?
有一句话很能说明情况:
"张云雷把很多90后和00后,从夜店拉到了戏园子里。"
不管承不承认,在传统戏剧日渐式微的情况下,很多年轻人确实是从张云雷开始了解中国传统曲艺文化的。
听他唱《探清水河》,很多人才知道,啥叫北京小调;
听完他的《毓贞》,很多人开始了解《苏三起解》;
看他表演《百山图》,才明白"京韵大鼓"究竟是啥。
张云雷自己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很多时候,他也有意地将传统的东西推到观众面前。
譬如表演完《锁麟囊》,他会跟观众们说:
"我张云雷不是专业的京剧演员,我只是学唱,你们可以听一听专业的京剧演员,比如程派名家张火丁,迟小秋……"
过两天,果然就有人买了迟小秋老师的票儿,还晒在评论区。
作为"相声圈里的顶流",张云雷非常善于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传统曲艺造势。
在这一点上,很多批他"不正宗"的人,或许远没有他做到的多。
同时,他也不失时地给传统的曲艺注入流行的基因。
很多粉丝知道张云雷被叫做"少年太平歌词老艺术家"。
《太平歌词》脱胎于北京小曲儿,张云雷用杭州美景给它重新填了词,显得清新脱俗。
这个版本后来大受欢迎,不仅观众喜欢,连不少同行也争相吟唱。
《探清水河》的民谣版也出自张云雷之手。
悠悠吉他,配上叙述感、画面感极强的歌词,听一遍新鲜,听两遍入戏,听三遍眼泪就得下来。
2018年,《探清水河》在音乐平台上线不到90分钟即迅速跻身实时榜Top2。
其中19岁—30岁年龄段的听众比例高达51%。
如果没有张云雷,很多年轻人或许根本不知道《探清水河》为何物,更别说耳熟能详,了解原调了。
现在《探清水河》在变,观众也在变。
而这种"变",正是张云雷,正是岳云鹏,正是郭德纲拼尽全力,前赴后继,不畏挫折所追求的目标。
也是这个时代的相声人,共同的理想。
从这个角度来看,张云雷,这颗"云上之雷"。
显然响了,并且震动了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