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童话故事的幻灭:奥匈帝国的崛起与灭亡!

由 公羊淑军 发布于 娱乐

因系列电影《茜茜公主》的经久不衰,让我们对奥地利国王弗兰茨与茜茜公主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幻想与向往。顺带着,也让我们将那座承载着他们梦幻爱情故事的国度——奥匈帝国,当成了一个童话的王国。

绿树成荫的维也纳森林,美如梦境的蓝色多瑙河,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雪峰......这是奥匈帝国,一个至今仍让人对其憧憬不断的国度。
然而,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奥匈帝国,曾经的八大列强之一,却仅仅只存在51年,便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成为了人们记忆里的一部分。
就像茜茜公主完美的爱情故事本就是一场\"骗局\"一般,奥匈帝国成立之初的结构架成,便为它的灭亡奠定了基础。
1867年2月,奥匈帝国成立了。顾名思义,帝国是以奥地利以及匈牙利组成的二元君主制国家。帝国的最高领导人便是那个爱情童话里的国王——弗兰茨·约瑟夫一世。那么,为何要形成联盟呢?那要从一场战争说起。
01. 普奥战争
奥匈帝国的前身本是奥地利帝国,是由其改制而来。而奥匈帝国的建立,则显示了欧洲古老的哈布斯家族,在势力不断衰弱的情况下,作出了无奈的抉择。
哈布斯家族作为曾经的欧洲霸主,在拿破仑如破竹之势征服欧洲后无可奈何之下放弃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由此建立了奥地利帝国。
意大利作为古罗马帝国的核心,随着哈布斯家族势力的减弱,以及日益茁壮想要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之心,由此展开了与奥地利帝国的斗争。
1859年,意大利独立战争的结束。虽然奥地利帝国积极参与了这场战争。然而,事与愿违。
在这场战争中,奥地利失去了在意大利上所有的历史领土,等于是被赶出了意大利,使其的国力被大大的削弱。
但这并不是终局。
随着意大利独立战争的获胜。德意志民族统一的念头也日渐强烈,故而在普鲁士王国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的策划下,一场独立运动再次打响了。
很快地,普鲁士王国便形成了以普鲁士为首,意大利以及北德一些联邦小国为辅的同盟国,并以此向奥地利开战,以求独立。
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了。在此战役中,奥地利不敌普鲁士,被彻底赶出了德意志。
随着两场大战的结束,奥地利先后失去了意大利以及德国两块重要的领土。曾经的老牌强国,不免走进了尴尬的局面,做出改变,势在必行。
02. 帝国的建立
匈牙利名族作为奥地利帝国中的第二大民族,随着国力的削弱,对维也纳的统治也变得越加不满,眼见一场独立运动又要再次爆发,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不得已之下,做出了妥协。
为了保住奥地利国王在匈牙利的统治地位,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与匈牙利贵族间进行了一次安抚性质的谈判。大意上的条件是,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提升了匈牙利贵族的权利与政治地位,而匈牙利贵族则必须拥戴他,保障他的地位。

匈牙利从此间得到了立法、行政、司法等一定的自治权。奥匈帝国也在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加冕仪式下宣告成立了。
奥匈帝国的建立,说实在其实完全是一个无奈之举。奥地利作为一个曾经的强国,在接连丢失意大利与德国的领地后,已经变得不堪重负。若是,此时匈牙利再次爆发战争,那么无疑就是将这个帝国推向覆灭的深渊。所以,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王位,万般无奈下,才与自己的殖民地匈牙利做出了妥协。
我分权与你,但是你必然要效忠与我。
这是奥匈帝国成立的前提。但,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忽略了一点,随着中央集权到地方分权的转化,他这个皇帝的统治地位也在此间得到了消减。这种看起来有些畸形的帝国架构,无疑也在加速帝国的灭亡。
奥匈帝国的缔结,无疑在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政绩上添上了浓重的一笔。奥匈帝国成为了五大传统强国之一,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小觑的存在。
奥匈帝国的\"强\"体现在了多方面:
01.地域广阔,人口众多
奥匈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化国家,统治地域覆盖中欧、东欧以及南欧。版图仅次于俄国,位居欧洲第二。所以形成了它地域广,人口多的特点。据统计,强盛期间的奥匈帝国有多达5135万的人口,位居欧洲第三,为其的经济、兵力等能力奠定了基础。
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与原油位居欧洲第一),经济强盛,人口众多,地域广阔,这都是奥匈帝国不容忽视的强盛。然而这些在其军事工业能力方面,倒都是小巫见大巫。
02.火炮中的\"战斗机\"
说到奥匈帝国的军事工业,不得不提及的便是当时稳居世界第一的斯柯达兵工厂。它也是如今斯柯达汽车的前身。
斯柯达工厂起源与捷克,后归入奥匈帝国。因其大量生产猎枪、火炮、机关枪与战车,成为了奥匈帝国最大的军事兵工厂。
盛产时期,有10万员工为其工作。该厂一年的火炮生产量便可达英国本土所有兵工厂的总量,足可见其强盛之处。
尤为可观的是,斯柯达工厂还生产过380毫米的芭芭拉(重型榴弹炮)、420毫米的巨型榴弹炮(L/15KüstenhaubitzeM.14)等重磅型杀伤性武器,令人叹为观止。

斯柯达工厂作为奥匈帝国当时最主要的兵工厂,其制作的武器不仅精良,且型号五花八门,推陈出新的同时,也让奥匈帝国走上了军事强国的地位。使其的强国地位,不为撼动。
奥匈帝国的强盛,归结于他庞大的人口与国土,外加上强盛的兵工厂。所以,足以让他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依旧稳居的列强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也才让他有信心去征服,去侵略。
然而,殊不知正是因为这个\"大\"却为这个帝国的发展酿下了祸根。
1918年11月3日,曾经辉煌一时的奥匈帝国,随着奥匈帝国与协约国之间达成的停火协议的生效,也迎来了它的\"灭亡\"。
这个拥有51年的统治生涯的列强,终于自食恶果,彻底解体。
其的崛起与灭亡,始于战争,终于战争。
01.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弗兰茨·费南迪携妻子索菲亚至萨拉热窝做特别访问。原本这是费南迪想要给自己地位低下的妻子一个隆重的惊喜,让她在萨拉热窝享受在维也纳享受不到的荣光。然而,这却成为了他们夫妇的死亡之旅。
费南迪忘了萨拉热窝这块土地本就不平静。所有的安稳是靠吞并,剥削与侵略换来的。所以,反噬也是必然的。
当费南迪踏上萨拉热窝这块土地时,一场密谋已久的刺杀活动便早已展开了。若是费南迪做完访问活动早早离开,若是费南迪没有\"恋爱脑\"没有成行,那么这场刺杀行动,是断然不可能成功的。

但,这世上并没有如果。
随着两颗子弹打穿费南迪的颈部以及索菲亚腹部之时,一场影响世界的战争就此爆发。
02.第一次世界大战
王储被杀,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大为震怒。萨拉热窝事件无疑成为了导火索,在德国的挑唆下,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与此同时,与德国和意大利结成同盟国,集结大军向塞尔维亚进攻。
为了与之抗衡,塞尔维亚以立即与英法俄三国结成协约国,也公然向奥匈帝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原本以为这是一场必赢之战。在意大利与德国的相助

下,奥匈帝国一直捷报连连。然而,意大利叛变倒戈了,德国两边支援也是捉襟见肘。导致奥匈帝国接连败仗。其中,原先收复的领地,又掀起了独立运动,让奥匈帝国腹背受敌,走向了灭亡的道路。
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为了拯救即将覆灭的国家,便有了与协约国和解的想法。可是还未成事便病逝了。
其侄孙卡尔一世登上皇位后,想要贯彻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想法,结果不仅遭到了意大利的发难,也遭到了德国的阻拦。
败仗连连,搅得这个曾经的强国已经不堪一击,无奈之下,卡尔一世唯有签下停火协议,宣告战争的结束。
战争结束了,革命独立军也胜利了。卡尔一世被赶下了皇位,奥匈帝国就此也一分为八,成了八个独立的国家。
03.帝国的灭亡
从一个列强诸国,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局面,奥匈帝国到底经历了什么?然而,究其根本一切均有迹可循。
①多民族国家的悲哀(内忧)
上面也说到了,奥匈帝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涵盖多民族的国家。
在其总人口中日耳曼人约23%、匈牙利人约21%、捷克人约12%、波兰人11%、乌克兰人8%、等,大大小小共有11个民族的人口。另外还有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五个宗教并存的现象。
然而,这么一个多民族国家却没有确立一种官方语言。
奥地利人说的是德语,捷克人说的是捷克语,乌克兰人则用的是乌克兰语等等。
所以,不同的语言,造就了整个国度里国人的沟通都存在问题。
议员开会需要翻译,国人交流需要翻译,行军打仗也需要翻译......长此以往,无论做什么事情,可以想见效率都是低下。
故而,在未确立官方语言以及信仰不同的情况下,奥匈帝国的失败也打下了基础。
即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集结了200万的雄兵,终究败在了语言与文化上的差异。
试想一下,将军在上布置布防,底下却要配备多个翻译来宣告执行任务。何其荒诞。吃败仗也在情理之中。
②侵略者终将被反噬(内忧)
另一方面,奥匈帝国建立之初便因为只顾贵族意愿,而罔顾游牧民族试图参与政权的诉求,因此已经得罪了一众国内的游牧民族。
而后,奥匈帝国的扩张则是通过一次次侵略来扩展自己的版图。
随着大国的侵略不断,以及民族主义(特别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以及维也纳条约签订以后)的不断建立与升华。各个民族对于每个语言,每种文化都有了自己的诉求。
这一观念也在奥匈帝国民众的心中滋生。
另外,奥匈帝国的主体还是奥地利贵族以及匈牙利贵族的联合,所以因为利益不均,国内的的独立声愿就越来越强烈。
然而,此时的帝国主宰者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已经在自己的决策以及战争中,失去了民心以及威望。他再也不能从中进行协调。毕竟,第一次世界战争带来的影响(死伤近千万)是深刻的。
所以,侵略者终将被反噬。随着新一任的继承人卡尔一世的\"上岗\",这个靠着不断侵略而壮大的帝国,终于在民众想要独立的愿望中,走到了末日。
③强国环伺的帝国(外患)
内忧不断的同时,奥匈帝国所处的位置,注定了它不安定的一生。
东靠沙俄,这是一个无时无刻都在想着与奥匈帝国争夺巴尔干的大国,所以注定没有和平。

西临德意志民族。虽这是对奥匈帝国最友好的民族,但是友好的前提是有利可图。一旦失去利益联系,那么他们的野心也就逐渐暴露。德意志的统一才是他们最终的梦想。
南距意大利。意大利作为奥匈帝国曾经的殖民地,从根本上便存在着民族恩怨。其次,因为亚德里拉海出海口是奥匈帝国的管辖范围,所以一直也是意大利人眼红的目标。
四面都存在着强国环伺,稍有不慎,奥匈帝国便面临着万劫不复的地步。而后,事实也证明了,帝国的灭亡并不是偶然的。
奥匈帝国改制之时,便已经注定了它灭亡的结局。
其一,建立之初只是联合了匈牙利的贵族,而弃别的民族于不顾,便已经奠定了帝国灭亡的基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的便是如此。
其二,建立后因为是一个二元制国家,所以没有确定统一的语言,统一的货币,统一的文化等等,便注定了国家的内部效益低下,纷乱不断的结局。
其三,二元制的国家,无疑将属于帝王的权利大大的分化到地方去,故而,帝王的领导权、话语权也在这一次次的分化中减弱了。帝王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然而这个象征已然不能征服自己的国民,那么没落也是必然之途。
其四,未有审时夺度。王储被杀后,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未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进行考量是否适合出兵。而是听从了对它有企图的德意志民族的唆使,冒然的发起战争。国力兵力虽强盛,然而内忧之下,导致他的军队并没有军事能力。所以,一败涂地。
这便是奥匈帝国走向灭亡的原因。这个帝国从建立之初,便已经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然而,若是小心翼翼的经营,或许还能苟延残喘的多活一些时间。
然而,因为是大国,因为是曾经的霸主,所以他被蒙住了眼睛,亲信了自己的盟友,四处侵略,才导致了自己的灭亡。真是一步错步步错啊!
《奥地利史:从开端至现代》
《世界全史百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