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胜:曾为叶帅表演以鼻嗅字,公开演出被揭穿尴尬败走507所
张宝胜:曾为叶帅表演以鼻嗅字,公开演出被揭穿尴尬败走507所
说起特异功能,我们即熟悉又陌生,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虚幻,不切实际的认知,也许我们只有在屏幕中才见到过。
可在现实中是否有拥有这种能力这种的人呢?这究竟是一种能力,还是一场戏剧?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科学的发展也达到了新的高度,我国大江南北涌现出大量的"人才"。
这些人以拥有特异功能而著名,其中气功师张宝胜是实力最强一位,他不仅能够用身体识字,还可以用自己的意念和感官来做一些违背现代科学的事情。例如意念致动,透壁取物等神技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成名之路,一蹴而就
张宝胜1960年出生于南京,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在辽宁本溪某铅锌矿业做苦工,为了生活能够温饱,他的青年时期都是靠干体力活勉强支撑。
虽然他的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往好的方面说,他善于抓住机遇,紧跟时局的发展。当时正好兴起"耳朵识字"的特异功能,人们对于这一话题讨论的是热火朝天,对这项凡人不可实现的功能满是好奇,一时间成为了当时的焦点。
正在人们半信半疑的时时候,张宝胜紧跟其后,立刻宣称自己拥有"非眼视觉"功能,并能用自己的意念偷取妇女的黄瓜等表演。
言论发表过后,社会上顿时引起了很大响应,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追捧者,张宝胜自然成为了这些人心目中的大师,因此开始了自己的作秀生涯。
每一次的表演都会让观众不禁啧啧赞叹,也正是这样,张宝胜名气大盛,在当时成为了非同凡响的人物。
张宝胜的知名度还不只是在人民群众之间,22岁的时候,已经赫赫有名的张宝胜受邀去西山叶帅寓所为叶老表演了以鼻嗅字的特异功能。
这一表演在当时无疑是一种新奇和震撼,张宝胜凭着过人的特殊能力,又多次在重大的场合长袖善舞。
在相关科学家的研究下,他们一致认为张宝胜的能力可以应用到军事等多领域上,于是,经过国防科工委的批准,张宝胜被正式调入了507所。
从这以后,张宝胜的运动轨迹主要遍布在一些重要的机构单位,并且赢得了"圣人"、"活佛"、"国宝级气功师"的美誉,真正的成为了国宝级的人物,享受专车,专寓,专职等一系列高级待遇。
漏洞百出,身败名裂
随着张宝胜知名度的不断提升,507所的所长陈信向国家安全部,国家科委,中宣部等几个部门的领导们作出了张宝胜汇报演出,组织了张宝胜的一场个人表演会。
也正是这一举动,使张宝胜的真实面目渐渐的浮出了水面,最终逃出507所,并被冠以虚假特异功能大师的称号。表演会的中心内容是测试张宝胜是否真的具有透壁取物的能力,同时,为了增加汇演的真实性,演出之前还请了五位高级魔术师到现场参观。
请魔术师到场这件事情张宝胜个人毫不知情,他所需要做的只有表演这一项任务,而正是这一表演,使张宝胜的能力受到了观众的一致质疑。
为了他的表演,到场的还有何祚庥,林自新,提日立等著名人物。汇报演出时间从上午8时30分开始,项目是物品穿壁现象。
张宝胜先挨个检查并观测了瓶子内外的基本情况,前后观测了一个小时左右,张宝胜开始对样品进行测试。
为了保证测试的顺利进行,魔术师分布前后左右,统一目睹表演的真实性,瓶子中装有药片和玻璃片,事先在封口处封有带字的标签,以确保瓶子全程没有被打开。
张宝胜拿起样品先是使劲摇晃,摇了一段时间,又把玻璃瓶放到了桌子上,紧接着坐到一旁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11时30分,张宝胜依旧没有任何动静。
主持人和观众们等的心急如焚,这过程中,观众一直盯着张宝胜和桌子上的某一种样品,视线一刻也没有转移,很快到了12时30分。
主持人先是到张宝胜耳边低语,随后宣布这个节目推迟进行,建议张宝胜先做自己熟悉的项目,然后再测样品,大家同意了。接下来表演的项目为透视识字,事先准备一个信封,信封内装进了两张两角的人民币,何祚庥和林自新在公推之下,又写了一连串的物理公式和诗句放入信封中。
然后把信封封好,并在封口处做好标记,张宝胜拿过信封在手中反复折叠查看,时而放在桌上,时而捏在手中。
看起来不知所措,最终与主持人一番交谈过后,张宝胜决定要先表演嚼碎物品还原表演,来缓和一下情绪。
在主持人准备嚼纸片的时候,何祚庥申请在纸片上写字,张宝胜当机立断,立马又取消了这个项目。
前后让人一阵唏嘘,在后面的一段时间内,张宝胜的表演项目接连出现漏洞,其中包含信封掉包被发现,中途卡顿,多次离场,狼狈之相渐渐浮现出来。下午14时30分,张宝胜继续进行之前的透壁取物项目,这一项目张宝胜可谓蓄力已久,这一次,张宝胜开始仍然是抖药品,可药品依旧没有抖落出来。
这场表演在众人已经失去了意义,剩下更多的是场上的尴尬氛围,15时30分,药片终于抖落出来。
但瓶口处的标签和瓶子外部的防伪设施都已经被破坏,一眼便能识破瓶子被做过手脚。赫赫有名的特异功能大师就这样狼狈的结束了此次表演。
这一事件过后,社会上纷纷议论张宝胜功能的真伪,一些张宝胜的拥护者,为了消除如此被动的影响,于是又自行组织了一次表演。
但当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观众们已经看清楚了张宝胜的作弊伎俩,没有再去观看第二次,以免自找尴尬,一代大师张宝胜就这样跌落神坛。1995年,何祚庥、林自新和庆承瑞三位先生联合写了一篇文章——《迟到的报导——"奇人"张宝胜败走麦城实录》,这一报道,正式揭示张宝胜虚假特异功能,采取骗人的手段。
弄虚作假,以博得名气和利益,张宝胜的虚假表演被中科院揭穿,以往的骗人把戏彻底暴露,逃出507所后的张宝胜也随着时间渐渐销声匿迹。
稍纵即逝,转瞬之间
如今张宝胜的事迹告一段落,后续更是很少有人再去提及,在如今这个科技发达,知识丰富的时代,再去回想张宝胜的传奇人生,难免会感觉浮夸,不切实际。
特异功能得不到科学认可,这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在如今科学高度发展的情况下,特异功能就被定义为一种神奇和无法触及的非自然功能。
而在那个科学知识不全面的年代,人们对于科技手段和特异功能很难区分,于是会被张宝胜这种通过特殊手段来伪装自己的表演所震撼。
如今,新的时代已经开始,这些所谓特异功能,早已从人们的观念中拔出,它早已成为一种不切实际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