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影视的崛起与没落,与邵氏抗衡十几年,终被收购的连渣都没剩

80-90年代,香港电影行业创作了不少经典的佳片,现在回看都感觉非常的有味道。而在这么多的影片中,大部分都是由一个电影公司制作的,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嘉禾”。
“Golden Harvest”这个画面想必许多人都比较的熟悉,这是电影公司嘉禾独有的标识。巅峰时期的嘉禾,是唯一一位能够和邵氏电影相抗衡的存在,两家的恩恩怨怨长达几十年。
奈何,最后嘉禾还是没有逃过衰败的结局,被收购的连渣都没剩下。

嘉禾影视的崛起与没落,与邵氏抗衡十几年,终被收购的连渣都没剩

1958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影业”,当时在全国各地搜寻有实力的导演、演员等,邹文怀、何冠昌、蔡永昌、梁风等人就是这个时候进去的。
50-60年代,邵氏影业可以说把持着香港的影视行业,赚了不少的钱,堪称是香港的唯一的一个大佬。不过,在60年代末期,邵氏兄弟感觉电影已经到了一个顶峰,电视剧的市场则更大了,与之他们将更多的资源向电视剧倾斜。
这样一番操作也缔造了不少的佳片、明星,但是,邹文怀、何冠昌、蔡永昌、梁风一群元老却不愿意了,四人在1970年的时候脱离了邵氏,建立了嘉禾影业。
嘉禾影业的地址选在了国泰片场旧址,即是斧山道,谁都没有想到它未来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嘉禾影视的崛起与没落,与邵氏抗衡十几年,终被收购的连渣都没剩

“嘉禾”的成功不是一个人带起来的,而是由一群人带起来的,第一个加盟嘉禾的便是李小龙。1970年,李小龙在美国的事业不顺利,随后便回到了香港发展,也不算是太红吧。
当时,他首先去找的邵氏影业,但是邵逸夫却不怎么待见他,片酬2000美元与李小龙的10000相差很多,还需要签订合约(相当于绑死了)。
对于这种条件,李小龙自然是不会答应的。此时,嘉禾的邹文怀立刻来游说李小龙,他提出了7500美元的报酬,同时还外加电影票房的分红。
对于邹文怀的条件,李小龙很快就答应了下来,开始与嘉禾合作拍摄电影,果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嘉禾影视的崛起与没落,与邵氏抗衡十几年,终被收购的连渣都没剩

双方合作的第一部电影叫做《唐山大兄》,该片一上映便狂买了350万的票房,一举刷新了香港的票房记录。值得一提的是,《唐山大兄》的导演叫做罗维,因为在拍摄的过程中,与李小龙的性情不合,两人闹掰。
再加上邹文怀与罗维的前期有染,一气之下罗维走了,后期还挖掘了成龙。与罗维分开之后,李小龙自导自演了许多电影,《精武门》就是其中之一。不仅在香港本地大卖票房,在国外也收益良多,也帮李小龙打开了日本、美国的市场。
李小龙的大火,也帮助嘉禾气势如虹,在香港正式占据了一席之地,邵逸夫对当年的决定也非常后悔。

嘉禾影视的崛起与没落,与邵氏抗衡十几年,终被收购的连渣都没剩

可惜的是,1973年,李小龙去女明星丁佩家中玩耍,结果一睡不起。对于李小龙的去世,很多人将它视为一个谜,其实如果不是正常去世,那就是动了别人的“奶酪”。
李小龙的去世给嘉禾的打击非常大,毕竟是“扛把子”的演员。好在1974年“许氏兄弟”加盟嘉禾,这才让嘉禾缓过来一口气。“许氏兄弟”分别是许冠文、许冠武、许冠英、许冠杰,除了许冠武是做幕后的之外,其余三兄弟都是影坛的明星。
许冠文是搞笑片,许冠英是僵尸片,许冠杰走红的则是“最佳拍档”,更甚至还开创了“粤语音乐”的先河。值得一提的是,许氏兄弟加盟嘉禾与李小龙的情况很相似,都是邵氏电影不要、嘉禾捡漏。

嘉禾影视的崛起与没落,与邵氏抗衡十几年,终被收购的连渣都没剩

许冠文是“许氏兄弟”的老大哥,原本他拿着《鬼马双星》的剧本去谈合作,却遭到了邵逸夫的抵制。随后,许冠文便带着剧本投靠了嘉禾,该片上映后大卖600万票房,又再度刷新了票房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时嘉禾推出了一套“独立制片人制度”,为后来嘉禾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独立制片人制度”简单的说支持导演和演员成立卫星公司,然后嘉禾可以投资,一块共同搞电影。
这与邵氏影业的“签约制”相比,极大地提高了演员的积极性。毕竟别人投资,自己只需要出力就行了,赚了大家一起分钱,不赚自己也不会亏太多。这套体系制度和现在的“母公司—子公司”差不多,对于刚成立公司的发展、扩张非常有利。

嘉禾影视的崛起与没落,与邵氏抗衡十几年,终被收购的连渣都没剩

由此,一批又一批的电影演员投向嘉禾,洪金宝、吴宇森等大牌导演都是这个时候来的,洪家班、成家班都是这样来的。吴宇森在香港是非常有名的导演,大导演徐克都得称呼他为一声前辈,《英雄本色》就是他导演的作品之一。
在嘉禾的日子里,他不仅打破了东南亚的票房记录,而且还打入了日本的这个大市场。在他的那个时期,嘉禾成为了全球最大华语电影制作公司。
洪金宝也是在70年代末期加盟嘉禾的,比吴宇森晚几年,他开创了“谐趣功夫片”的先河。甚至最早期的“僵尸片”《鬼打鬼》、《人吓人》就是他搞得,惊恐中又不缺乏搞笑的元素。

嘉禾影视的崛起与没落,与邵氏抗衡十几年,终被收购的连渣都没剩

 

嘉禾迎来另一个巅峰则是成龙的到来,前面咱们提到过,罗维与李小龙决裂后,发掘出了成龙。奈何,罗维不太会用成龙,一直生搬硬套李小龙,结果将成龙搞的“啥也不是”。
后来,大导演吴思远花了5万元从罗维手中租借了成龙,先后拍摄了《醉拳》和《蛇形刁手》,两部片子大卖,更是刷新了香港的票房。
当时,嘉禾老板之一的何冠昌,更是带着钱直接去签约成龙。或许是为了报答罗维,面对480万的签约金,成龙居然拒绝了。要知道当时罗维只给成龙3000的月薪,还有极少的片酬。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直接造成了罗维、成龙的决裂。当时,罗维为了“捆绑”成龙,直接将违约金“十万”加了一撇变成了“千万”。这件事情被陈自强知道了,他愿意为成龙作证,结果擅该的合约作废、成龙选择了嘉禾。

嘉禾影视的崛起与没落,与邵氏抗衡十几年,终被收购的连渣都没剩

在嘉禾中,成龙受到了极高的待遇,可以自编自导自演电影,直白的说就是“嘉禾出钱、你去玩吧”!据说,他还认了何冠昌做干爹。
同时,成龙也没有辜负何冠昌的重托,在嘉禾的赞助下,洪金宝、元彪等师兄弟的帮助下,拍摄了像《A计划》系列、《快餐车》、《醉拳2》等,不断地刷新着香港的票房,被打上了“两成一周”的标签。
更厉害的是,《警察故事》系列、《尖峰时刻》系列,也让成龙打进了好莱坞,成为第二个真正打进好莱坞的电影演员,甚至还拿到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80年代末期,是成龙高产、当红的年代,那个时候邵氏影业的电影萎靡,反观嘉禾形式则一片大好。而这一切都要得益于“独立制片人制度”,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创业平台,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色彩。

嘉禾影视的崛起与没落,与邵氏抗衡十几年,终被收购的连渣都没剩

随着嘉禾的势头飙升,邹文怀、何冠昌等人试图打入过好莱坞。1990年,购买了《忍着神龟》的改编权,不仅在香港大卖,在美国票房也是亮眼,当年全球票房拍第三。
1994年是嘉禾最辉煌的一年,他在香港上市了,邹文怀一个人的身家就高达6亿港元。可想而知,整个嘉禾影业的市值值多少钱。
奈何,90年代末期,香港电影迎来衰退期,何冠昌也去世了,嘉禾遭遇前所未有的劫难。娱乐违规被停牌、电影停止巨额亏损,与此同时,嘉禾原来的斧山道片场则被政府收回,竞标新地点也被邵氏影业“狙击”了。
当时,有不少人盯住嘉禾这块肥肉,想要收购它。据说,邹文怀找到了李嘉诚帮忙,才勉强保住了“嘉禾”这块招牌。

嘉禾影视的崛起与没落,与邵氏抗衡十几年,终被收购的连渣都没剩

此后,嘉禾为了迎合新的市场变革,减少了电影的制作数量,提高了电影的制作质量。 《千机变》、《无间道III》、《头文字D》、《新警察故事》、《宝贝计划》及《门徒》等,一大批经典的电影问世。
然而,何冠昌毕竟去世了,其它的一群元老也老了,嘉禾相当于后继无人,没有一个人能挑得起这么大的担子。虽然一度有复苏的迹象,但也无法重复当年的辉煌了,慢慢地又消沉了下去。同时,成龙离开了嘉禾,开始闯荡自己的事业。

嘉禾影视的崛起与没落,与邵氏抗衡十几年,终被收购的连渣都没剩

终于,2007年已经老得不行的邹文怀,将“嘉禾”卖给了“橙天娱乐”,一代影坛界的“大佬”就这样谢幕了。据统计,当时的嘉禾亚洲影院网路包括33个影城,合共260个影院,这样大的体量足以傲视任何一个电影公司。
回想当年的“新艺城”,巅峰时期的它有着黄百鸣、麦嘉尚、曾志伟、徐克等人坐镇,也迎来了黄金十年的发展。在那个时候,除了邵氏电影、嘉禾影业之外,第三名就是它了,然而到最后还是被收购了。
如今的嘉禾影业又何尝不是在重复“新艺城”的老路呢。巅峰时期的嘉禾足以和邵氏影业抗衡,然而今天却连点渣都没剩下,被橙天娱乐收购后,名字还被改了“橙天嘉禾”,让人有点唏嘘。

嘉禾影视的崛起与没落,与邵氏抗衡十几年,终被收购的连渣都没剩

 

其实,无论是好莱坞的大型制片厂,还是香港的大型电影厂,如果没有好的经营都会面临着困局。嘉禾走到今天这一步,一方面是没有好的继承人,另一方面就是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还制作了那么多的“烂片”,你不亏损谁亏损。
不管怎么说“Golden Harvest”(嘉禾)差不多影响了两代人的记忆,即使现在已经不在了,但依然是不少人心中的“白月光”。对于嘉禾的衰落,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邵氏电影(TVB)比嘉禾存在的时间更长,为何能够持续至今呢?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379 字。

转载请注明: 嘉禾影视的崛起与没落,与邵氏抗衡十几年,终被收购的连渣都没剩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