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京圈外传:这里的世界不是我们小老百姓能想象

由 司空梓瑶 发布于 娱乐

“在文艺界,有些老京.圈的人逍遥太久了,名望、好处都聚拢在他们那里。”

“可是电影票和股票能赚来钞票的道理,我们也早知道了,什么时候也让我们滋润滋润?”

“那就赶走一批人嘛。”

一、从美工到导演的进阶之路

京.圈属于娱乐圈很特殊的一股力量。80年代末,初代的带头大哥郑导与同为大院子弟的文学青年朔哥,琢磨出一个全身散发着美德,却又受尽磨难的女人故事,挣足了观众的眼泪,这部剧叫《渴望》,该剧一播,火到不行,收视率高达98%,就连小偷们都追着看,犯罪率哗啦啦的往下降,整个剧组,甚至接受了政府高层的当面表扬。

年轻时,对名利有渴求的朔哥才如梦初醒,原来写小说带来的名利,比电视剧差了十万八千里。

于是乎,朔哥拉上了另外一堆文学青年成立海马影视,有马未都、莫言在内,准备大干一场,要拍个情景喜剧,这在当时中国影视界可是头一遭,名字都想好了叫《编辑部的故事》。

可惜运气不佳,准备开拍前,剧本神秘失踪了!这使得熬出熊猫眼才憋出剧本的文学青年们气坏了,一个个愤愤然地拍拍屁股走人,不干了。

把朔哥愁的头发都掉几两,他还指望这能成爆款呢。这时一个脚踏七彩祥云的人来救场了,他就是日后如日中天的冯大导演,此时他还是个美工。由郑导牵线认识了朔哥后,冯美工腿可能有些虚,常常不自觉的拜在朔哥前,说要为他的人生导师朔哥排忧解难,自告奋勇的承担这部情节喜剧的新编剧工作。

冯美工这回倒是出色的完成了编剧工作,成功升级为冯编剧,并推荐了星二代的葛大爷来主演,该剧果然也大火,捧红了葛大爷。

明星姜看到此剧赞叹不已。作为成名的电影演员,同时也是大院子弟的他,立马找到郑导说,你们拍的很不错,我也试试电视剧。

郑导说:“巧了,我手上有个剧本,正适合你来演。”这部剧叫《北京人在纽约》。

聪明上进的冯编剧,发现了新机会,凭借与郑导,朔哥的交情,获得了此剧执行导演身份,正式进入冯导时代。

二、注定的合作

92年之后,随着时代的剧烈变化,郑导创作生涯遇到瓶颈,逐步在京圈边缘化,等到他下一次的爆款也是20年后的《甄嬛传》。同样,朔哥也遇到了创作危机,由于某些原因,出走美国。

朔哥的出走,差点让冯导得了中年焦虑症,干啥啥不行,赔钱第一名。正急着团团转时,北影的韩三爷找上门,要拍贺岁片《乙方甲方》。

冯导豪掷家产,整合全部京.圈人脉开拍此片。如请来朔哥发小,大院子弟叶哥来客串,其帮冯导协调来坦克营,免费出演。

《乙方甲方》获得极大成功,就此拉开中国贺岁片序幕。

而此时开着华亿广告店的二王兄弟,瞅见贺岁片海报,兴奋的睡不着,原来还可以这样玩。

同样出生于大院的二王兄弟,早年开了家搞小杂志的广告店,后来拿到中行全国1.5万家网点的标准化规范工程,还有中石化,国家电力等,至于怎么拿下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看到冯导电影之前,二王兄弟已在布局影视圈,无他,要名有名,要利有利。

二王与冯导毫无悬念的开始了深度合作。冯为华亿打下了半个天下,他还需要有人帮扶,这个背后就是京.圈。京.圈同样需要盘活资源。从此,他们开启了合作的黄金时代,冯导成了一线大导演,华亿成为京.圈扛把子,娱乐圈巨无霸。

三、资本时代的疯狂与收割

伴随着中国娱乐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冯导的商业片拍摄天赋,华亿进入扩张的快车道,并在07年,迎来一个重要股东,马爸爸。

马爸爸总是那么高瞻远瞩,除了13年后导致被罚几百亿的那场讲话

。他指点二王兄弟道:“你们要善用资本市场”

09年,华亿上市。市值巅峰达500多亿。

15年,冯导成立了一家公司,叫美拉南阳,公司总资产1.36万,负债1.96万,然后溢价10万倍,当年以10.5亿的价格卖给华亿,并立了一个赌约,这家公司需要每年挣1亿,且每年递增15%,不够的部分由大导演自行掏腰包补齐。很不幸,经过大导演的“不懈努力”,还是输,最后一共赔了2.35亿,仅略挣8个多亿而已。

而华亿依靠这类收购的“利好消息”,不断刺激着股价的飙升。然后他们就又质押股份了。套现、质押、套现、质押.....

如果一个团体,因为早早进入一个真空地带而快速致富,但是完成积累后,不懂得和别人“分享”,也没能持续保持竞争力,万一被别人发现了这个地带,就很容易招来被撵走命运。

亿万富豪冯导终于迎来他的瓶颈,不再是当年那个票房神话,华亿也面临暴跌90%的惨状。

利益场中,每个人都是棋子,这里的世界,不是我们小老百姓能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