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这几年观众诟病国产影视剧的问题是挺多的,什么都市职场剧不接地气,现实主义都市剧没有穷人,再到不管什么剧都是在谈恋爱等等。而国产剧的问题当中,其中古装剧演员越来越不好看绝对是其中广泛被吐槽的一条。
要知道古装剧和其它国产剧不同,古装剧可是曾经国产剧最擅长的剧种。
据我个人了解,这个因为科技发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现在年轻男女确实多了“人工雕琢”的痕迹,但这个营养水平和妆容普及跟上了,现在的中国年轻人肯定是越来越好看的。
那么问题来了,国产古装剧演员为何越来越丑了呢?
这不止是古装剧的问题,整个国产影视剧演员都一样,这是中国影视产业演员选择机制,与影视生产模式上出现了问题。导致现在的明星审美上非常趋同,辨识度不够,不好看甚至是“群魔乱舞”。
这个问题又能分成两个问题,一个是当下中国影视工业流水线化了,这个有机会再讲,这篇文章谈一谈深层次问题,中国演员选择机制和生产模式的问题。
当下演员的颜值整体不算差,主要问题是选人机制有问题国产古装剧演员越来越不好看,主要问题是影视产业的演员选择机制,与生产模式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上,至少在演员这条上面不能让消费者满意了。
1、古装剧、甚至国产影视剧演员机制的问题在哪里?
这个影视产业的演员选人机制,生产模式涉及到的环节太多,我个人粗暴地划分一下,大概就是这样的:投资方(包括平台,影视公司)——制作公司(包括导演团队)——演员(多数演员是弱势的)
以前的古装剧,包括港台古装剧和内地古装剧的演员为何好,除了艺术创作上更有追求。那就是两岸三地的投资方,制作公司和演员选择上有一套比较严谨的选人机制。
这倒不是说以前的投资方没有关系户了,不会插手演员的选择上了。毕竟任何资方投资产品都以赚钱为主,过去两岸三地经典剧集什么换导演、换演员的例子也很多,但从结果来看相对要平衡得多。
早期内地剧如央视《四大名著》时期不用多讲,那时代“计划经济”时期,演员都是经过一番海选,内部pk或多次换人试镜,再到培训基本历史知识,礼仪和文化知识才敢开拍。
而港台古装剧如导演王天林对于古装剧非常的用心,王天林当年从落选港姐中挖掘了翁美玲,从儿童节目主持里挖掘了曾华倩。这些都是经典的案例,不看名气看气质。
这个是更早的年代了,如果说到更近的年代如2000年后。
比较知名的例子就是《仙剑奇侠传》了,第一部男主角胡歌,刘亦菲等等都是新人。制作组也是海选了很多新人,试装,觉得适合角色最终才会敲定演员,这个张纪中版金庸剧也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2010年后国产影视剧在演员选择机制,再到生产模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主要一个就是这个生产三大环节中,投资方(平台,某些影视投资公司)的话语权过重,开始干预演员的选择机制,甚至开始影响了生产模式。
这个编剧汪海林怀念“煤老板”投资人的年代是个参考。
2010年后国内崛起的投资方以互联网企业、视频网站为主,大家都知道,国内这些平台又是和“流量经济”深度绑定的,这个时代国产影视剧的生产模式,基本形成了当红ip+流量明星+流量宣传成熟产业链上。
其中最能决定影视剧质量的演员选择机制,艺术创作反而成为环节的最末端。
这个影视剧的创作领域包括影视工业(制作水平)、剧本(常见注水问题)、这当然也包括演员的选择上了。制作和剧本这里就不讲了,主要谈谈演员选择上吧,根据我个人观察大概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当红ip+流量明星,流量明星未必适合这个角色
这个时候,比如某平台和资方有一个知名的大ip,导演、编剧这个创作团队,演员现在都由投资方自由选择。团队通常选择市场上有过热门剧集的团队(没有就复制市场的成功经验),这是古装剧美术、服化道千篇一律的重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这些平台和流量经济是绑定的,演员选择上面。要么平台通常要推自己的一票流量明星(捧人), 要么选择市场上当红的流量明星(引流)。
平心而论,这个市场当红的流量明星也不是都没有颜值,但绝大多数流量明星在新时代选人机制之下,这个颜值、身材和气质等方面确实和过去有差距,最典型的就是偶像选秀出来的流量明星。
这种偶像选秀的流量明星学的是日韩偶像产业流水线化,颜值、气质本来就不如科班出身的演员。训练时间短,根本不会演戏,仪态和气质根本没有基本功等等全占了。
而古装剧对演员的颜值气质要求很强,有些科班演员都未必适合古装剧,这拔高两级的偶像明星大家可以想想。
但架不住流量明星粉丝“啊啊啊啊啊啊啊——”,每次推动流量极高。资方和平台看中这个就愿意捧,于是就用了这些明星做主角,结果就是十有八九基本不符合角色(ip原著角色往往写得又极致)。
这个几乎集中在大量古装偶像剧上面,反正各种ip剧都能看得到影响。
二是当红ip+知名演员和资源关系户
这个可以参考大量知名演员和资源好的古装剧,2010年后国内娱乐产业任何领域出了爆款,资方扎堆想要复制成功的现象很常见,圈内有些知名演员也想复制这种成功,他们又占有资源,于是联合资方打穿了以前那种合理的演员选择机制。
这几年大量所谓的电影演员“下凡”主演的古装剧大多数都这样,从《大明风华》到《如懿传》,从《上阳赋》到《千古玦尘》,包括《大宋宫词》《燕云台》大量演少女角色不适合的剧都这样。
另外就是资源关系户了,这里提名台湾省的演员杨祐宁,他演了那么多古装剧白月光,甚至是《天龙八部》的乔峰。可是连最没眼力见的观众都能一眼看出他不适合古装,难道导演和剧组看不出来?
其实大量台湾省男演员都能上榜,当然某些内地演员也是如此。
观众真的很难理解明明他们的古装那么丑,为什么就是有资方和剧组愿意用?
我个人把话放这里,这两种模式能囊括当下国产影视剧90%以上演员的问题,包括影视剧的制作水平(粗制滥造),再到剧本的问题(注水,广告和加戏等等)。
古装丑男、“整容”女演员越来越多?国产剧不如学学《乔家的儿女》那么问题这么严重了,国产影视剧还有没有救呢?
大家可能没有注意一件事,那就是近年国产影视剧演员好的,它们往往也是制作水平用心的,剧本上比较好的。它们统统在艺术创作,演员选择机制上面,资方的干预力度小一些,至少要平衡得多。
如果根据国产影视剧的发展来看,粗暴点又能划分成两种情况。
一种是创作团队不入流,它就不是大ip的电视剧。因为资方没有什么关注,对于演员选择和创作上也就没什么干预了,最终诞生了大量演员选择合适,制作水平不错,剧情不注水的电视剧。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李木戈导演的两部言情剧,前有《东宫》后有《司藤》。
《东宫》开始是某公司的大ip,流量明星溜了一圈粉丝跟着吵,溜到某冰冰是主演。后来溜得人家没有档期、公司不看好剧组自由选择,最终选择了陈星旭,彭小苒两个新人,当时粉丝一片哀嚎都不看好。
结果两个演员非常的适合角色,剧组全把钱拿去做了美术,服化道,剧本的改编又用心,然后《东宫》就成了这几年最经典的国产古装言情之一。
《司藤》可是被某平台定义的a级项目,而不是所谓的s级项目。剧组很穷,于是请了因为没有金主资源大降但适合角色的景甜,之前都少演男主的张彬彬和一众适合的配角,又把钱用在服化道和剧本上,结果又大火了。
这几年爆红的小成本电视剧都符合这个规律,基本上没有什么例外。
二是创作团队的话语权较强,在演员选择机制和艺术创作上能压过资方,至少能让资方不敢太过干预
这个就要夸奖正午阳光,它不排斥与市场当红明星合作,又有一套严谨的演员选择机制,刚刚完结的《乔家的儿女》的演员选择堪称典范,这里不说男演员的选择(也合适),我个非常推崇这部剧女演员的选择模式。
这几年,因为国产影视剧演员上面的“群魔乱舞”,倒逼得观众非常热衷贬低现在女演员的颜值气质,远不如过去港台、内地女演员之类,但《乔家的儿女》的女演员堪称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朱珠、毛晓彤、宋祖儿、唐艺昕、张佳宁、周放、孙安可、孙伊涵,再到年轻女演员王悦伊,哪怕是叶小朗(周放)的闺蜜许潇晗,后面戚成钢出轨店员女演员等等。
哪个不是有自己的妆容特点,性格和气质,再到辨识度明显的女演员。
这部剧演员的选择强到一成有两版小演员,二强、三丽和四美有三版小演员。再到在剧中演母女的杨雪与孙伊涵的容貌,气质都非常相似的那种神选角。
如果有人说《乔家的儿女》是现代剧,正午阳光的古装剧的演员又哪里让观众失望过?上一部《清平乐》的问题有很多,但选择的演员在辨识度上,古装造型上面仍是国产古装剧的标杆。
我们从这个角度出发,你会发现话语权较强的大导演剧组,与这些年爆款古装剧的重合度是很高的。除了正午阳光,另外如《长安十二时辰》《九州海上牧云记》的导演曹盾也是榜上常客。
看看《长安十二时辰》的演员选择和服化道等的神来之笔。
尾声所以,现在好的导演剧组也不是选不出好看的演员,问题是那种资方干预创作和演员选择却是市场的主流,有话语权的剧组和三无剧组反而是少数,最终就造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如果有人要问我怎么才能改变,这种整个产业生产模式的问题,观众单纯骂几句有点作用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毕竟资方和剧组不上网么?大家是否有种你越骂,他越不改的感觉。
真正的解决办法只有重塑影视产业的生产模式,直到重新建立较为合理、严格和严谨的演员选择机制才行。
这次的中国娱乐圈震动倒是一个好机会,但国内大多数观众对于根本性问题并没有认知,只知道演员越来越丑了却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丑,而且国内观众一直太重明星而不看团队实力,更不提“流量明星”粉丝见到明星在那啊啊啊啊啊——
最后,这个在中国影视产业重新建立合理的生产模式之前,我个人一直写文章呼吁观众,多关注有实力的创作者,而不是关注什么明星。
相信我,这个实力团队制作上来+符合角色,明星再丑都能救;那种摆明的炒ip+流量+热搜的影视剧再好看的演员都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