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全智贤回归韩剧,首集收视9%,第二集直接破10%,却玩砸了?

由 务高林 发布于 娱乐

全智贤每有新作问世,都要引起不小热潮。

全智贤大势回归,新剧《智异山》首集收视率飙至9.1%、第二集直接破10%。

本文有剧透。

1

智异山是韩国著名自然景区,广袤的山脉与雄奇的风貌吸引无数游客,也引来了各种偷采、偷盗者。

供职于此的护林员,要负责搜救落难的游客,还要与各种各样的非法登山者斗智斗勇。

2018一天,又有游客在智异山落难,海东分所护林员组队搜救却遇上落石。

幸好有身手利落的同事及时拯救,才顺利逃生。

这位被称为“徐魔鬼”的徐伊江,最了解智异山。

她在这土生土长,熟悉每一寸土地,做事雷厉风行,为人快人快语。

刚救下同事,徐伊江又被塞了个新人姜贤祖。

这位看来愣头愣脑的大个子穿着正装来报到,海东分所却突然收到小男孩在山上失踪的报案,他衣服也没换就赶到山上。

搜救一般是两人搭档,徐伊江只能以“带新人”的方式和姜贤祖一起。

小男孩在上山前留下一条向奶奶致歉的短信,大家怀疑这个常在学校遭遇霸凌的男孩可能有自杀倾向。

徐伊江一边给姜贤祖科普自杀点,一边极尽所能搜查可能发生事故的地方,姜贤祖突然“天真”发问:那我们也有可能在寻找一具尸体?

看起来冷冰冰的徐伊江却反驳:我们四处寻人,就是要在死之前拦住他。

可决心并没有拦住即将登陆的台风。

台风等级太大,徐伊江和姜贤祖不得不撤回,可就在此时,小男孩奶奶又收到一条消息。

原来,小男孩并不是上山自杀,只是想去看看曾经和爸妈一起拍照的美景,却被暴雨困住了。

徐伊江和姜贤祖偷偷冒雨上山。

电闪雷鸣之间,姜贤祖眼前闪过一个特殊记号,他询问徐伊江,没想到智异山上真有这样一个地方。

小男孩确实在这里,被落石压住动弹不得。

可为什么姜贤祖能够“灵光一闪”就得到如此明确的提示呢?

尽管姜贤祖解释为“大山的提示”,可徐伊江却很想找到真相。

2020年,海东分所却已不见徐伊江和姜贤祖,临时申请归队的徐伊江坐上轮椅,姜贤祖变成躺在医院里的植物人。

没人知道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可智异山传言出没的“男鬼”却让徐伊江不得不回来查明真相。

2

《智异山》开篇完成了两个任务:介绍护林员的生活日常以及布置全剧最大的悬念——为什么原本健步如飞的男女主一个残疾一个瘫痪?

故事始终在2018和2020两条时间线上跳转。

前者,以不同的搜救事件为落点,展现护林员这个小众职业的点滴。

后者,以徐伊江的行为动线为核心,抽丝剥茧揭开她与姜贤祖遇险的真相。

他们遇到过偷伐千年古松的诈骗犯、搞丢彩票的贫穷少女、聚众作法的民间组织、到此训练的军队以及违法猎杀野生动物的药贩子等。

两年后将徐伊江召回海东分所,是她在近期许多遇险照片中都看到当年那个只有姜贤祖和她才知道的标记,可怕的是,每次这个符号都能准确“预言”受害者所在地。

徐伊江没有完全相信姜贤祖“预测未来”的能力,但种种巧合却让她不得不对这些蛛丝马迹谨慎起来。

灵异事件之外,她还发现海东分所不为人知的资料,而只要所长休假就会发生事故的“巧合”,也让徐伊江认为怪力乱神背后必然有不为人知的幕后黑手。

虽然徐伊江在智异山长大,但她本来并不想在这工作,毕竟大山在她年幼时便夺去了父母生命。

最终为了陪伴年迈的奶奶,徐伊江才决定成为护林员,可现在每每见到尸体,她仍然无法摆脱童年阴影和恐惧。

姜贤祖本来是军队大尉,在一次智异山训练中失去下属,他便能看到山里遇难者的影像。

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来当护林员,就是为了解开谜题,一边拯救更多生命,一边真正找到大山的秘密。

环环相扣,层层嵌套,智异山被笼罩上浓浓迷雾,而王者归来的徐伊江也将带着姜贤祖的意念,在小人物的生死与大山的神秘之间,找到合情合理的答案。

3

《智异山》首播就热度爆表,在于拥有韩剧顶配团队。

《信号》《王国》的编剧金银姬执笔,《鬼怪》《阳光先生》的导演李应福操刀,再加上女神全智贤与演技大咖朱智勋联袂,这“赶尸人”与“皇太子”的CP很难不令观众疯狂。

尤其是冷门职业+鬼神悬疑混搭,是编剧与导演最擅长的领域,然而,首播探讨最多的话题其实是“全智贤状态真好”。

明星本人的热度超过剧集,也证明故事本身吸引力有限。

《智异山》前两集都在背景铺垫,直到第四集后怪力乱神的暗线才正式浮出水面,这种节奏消耗了观众的耐心。

虽说是以护林员为主体,也对工作细节进行描摹,但点明职业特色的价值落点仅仅停留在“无私奉献”上,并没突出行业独特之处。

传说中的大制作却败在了CG上,实打实攀岩却总像抠图在绿幕背景里。

完全浪费了导演李应福最擅长的画面设计能力。

男女主角发挥有限、导演无处发力的情况下,剧情走向成了《智异山》的质量生命,可山上的“男鬼”、山下的“黑手”究竟是谁,似乎没有给出足够清晰的铺垫。

尽管被贴上了“故弄玄虚”的标签,但主动尝试冷门题材与颠覆角色,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难走的路,想要在质量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从来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