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模式确实成为了最近几年选秀综艺大火的因素,也让不少路人看到了粉丝为了送出道所展现超高的购买力,在收视之外,节目组拥有了更多的变现手段,对于很多节目都有了启示意义。对于节目组而言如此做法自然是没有错,观众选择观众买单,后续女团的发展也都是由愿意买单的观众继续负责。
不仅是整体局势动荡,就连不少个体参赛者的名次也如过山车一般起起伏伏,像孔雪儿就经历了A班降C班又升B班的趋势,从孔雪儿的能力来看,孔雪儿就算不是出道热门也应该是在B班之上的,而中间一次分班则是因为其中包含了观众投票,正巧当时孔雪儿深陷负面消息,观众缘一落千丈,投票自然就低了不少。
而这一次的评选分班却是没有观众投票参与的,全程都是四位导师针对专业各方面的分析,理性看待的话确实是比较符合每个人的能力水准,这也算是比较正规的一次排名了。但是这如过山车般的排名变化,也能看出观众和专业导师的选择是存在一些分歧的。
这样一来小八不禁对观众的选择是否靠谱打个疑问,要知道女团最终比拼的应该是业务能力,最终的实力才是女团能走多远的关键。但在观众的视角中,能力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衡量标准,而且经过了剪辑和外部宣传的节目,很多滤镜也会导致观众会更有偏向性的选择,最后成为比拼那个练习生背后资源多的博弈。
就比如说如今爆火的虞书欣,还有靠话题涨热度的赵小棠在能力上并没有多么显眼的地方,但是却能在排行中位居前列。也正是这样情况的出现,才有了当年杨超越“锦鲤”般的出道,这对于那些努力了许久想要有所作为的练习生公平吗?我认为不太公平,超高话题带来的人气会让不少人丧失了对实力的追求,转而去炒话题弄一些节目外的事情来增加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