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今年过年你还看春晚吗?变味的是春晚,还是我们?

由 俎巧玲 发布于 娱乐

今年的1月10日,小沈阳接受采访时说:“小品现在都是喜头悲尾,我不喜欢,我喜欢逗大家笑。”

我觉得小沈阳的这句话还是有不足之处,因为小品已经从《卖拐》的“喜头喜尾”到《不差钱》的“喜头悲尾”又到了我们再也叫不出名字的无聊小品的的“悲头悲尾”了。

从《卖拐》的搞笑又针砭时弊到了现在的宣扬社会正能量。把一出全民喜剧变成了弘扬正能量的工具,这本身就很喜剧。

不仅是小品,从唱歌到跳舞到杂耍到小品到魔术,里面都有了核心价值观的影子。

甚至已经有网友开始“预言”今年春晚的小品主题了:

第一是防控疫情题材小品或者朗读:数量应该大于一个,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抗疫工作者的崇高敬意,其实题材本身都没有问题的,可偏要放在合家欢乐的春晚之上,喜气洋洋的春节不就变了味道嘛?

第二是就地过年题材的小品:进城务工农民工夫妻二人,因为今年的扶贫政策赚了钱 ,想要回家过年,然后丈夫要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妻子想家中的儿子想回家过年,两人吵架把妻子急哭了,就在这时,社区工作人员来给两人送钱, 就地过年帮助了社会,得到了补贴……

对这些小品的预测,网友们戏称不是“预测”而是“找规律”。而笑点密集的,群众全都爱看的小品悲观的估计不会有。

说到底,普通群众,大家都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谁会在乎小品讽刺了谁,揶揄了谁?大过年的大家就是想在放松的环境下看看老面孔,其他人演的再好,大家就是想看赵本山的猪腰子脸。没有春晚的老面孔,新演员的演技又让大家尴尬,从人民春晚,变成了政治节目。

卖拐、不差钱、群英荟萃没有什么精神内涵,树上七个猴,地上一个猴也没有什么价值观。

这些与时事相结合的“正”三观的作品,其实没有错,但是他们应该是表彰,应该是朗诵,应该是歌舞,唯独不该是小品!唯独不该过年的晚上给大家看。

大过年的,谁会在乎那么正确的不正确的事情,周总理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最后说句公道话:变得不仅是春晚,还有时代。

春晚最流行的年代,我们只有电视,而在电视节目里,春晚是数一数二的精品,一年仅有一次的“硬菜”,而现在每天被抖音的笑点给承包了的我们,也没法沉下心去看本来就没意思的东西。

中国这么大,有的人喜欢看京剧,里面就要有京剧。有的人喜欢看歌舞,里面就要有歌舞。

说了这么多不好,但是其实我们也没必要苛责春晚,大桥打败了渡口的艄公,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打败了传媒,还有味精打败了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微信打败了群发短信拜年, 我们都在不断地进步,希望春晚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