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喜欢通过艺术表演展现平凡生活中深刻内涵的人。
他的性格内敛含蓄低调,他的世界一直在探索挖掘真实的自己。
他是喜欢扮演小人物的演员范伟。
他是多年占据东北娱乐头条的顶流人物。
他的作品曾火遍全国,他是春晚上的常客。
他的娱乐人脉资源曾让同行们望其项背,他活的张扬霸气。
他就是被尊称小品王的赵本山。
如果不是下面这两条消息,人们可能已经淡忘了退居幕后的赵本山。
今年年初一月份,赵本山向武汉捐款1000万。
二月份,赵本山的新剧《刘老根3》以网剧的形式播出。
重点是传范伟也会在剧中出现,但耐人寻味的是范伟是以客串的方式出现在剧中。
观众期待的这对笑星合体CP本来是追剧的动力,只是看到后来才发现“药匣子”只存在台词里。
范伟如同惊鸿一现的在剧中昙花一现,这样的合作,观众是不买账的,渐渐的,这剧有些追不动了。
如今两人貌合神离的合作关系,追根朔源,就要从起源寻起。
缘起缘聚
1962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的范伟,凭借自己的喜剧天分与努力,如今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员,并且有着喜剧表演艺术家的身份。
他的成名与成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一个人的提携与赏识,他就是赵本山。
1957年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开原地区的赵本山,从小热爱表演。
多年后,他是本山传媒集团董事长,除此之外,他还身兼数职。
1982年,赵本山还是西丰县剧团的一名临时工,当时因为机缘巧合,认识了铁岭市群众艺术馆的馆长李忠堂。
李忠堂对于他很赏识,于是由他出演了自己编制的农村题材小戏剧《摔三弦》。
赵本山在台上的表演十分精彩,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喝彩。
当时范伟作为观众在台下看到他的表演,也是赞叹不已。
从那之后,赵本山也渐渐的在铁岭站稳了一席之地,那一年,他才25岁。
而此时同为铁岭老乡的范伟才20岁。
范伟在16岁之前,曾经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完成父母期待的舞蹈梦想。
1981年,19岁的范伟来到铁岭民间艺术团谋发展。
20岁时他师从陈连仲,学了四年的相声,当时的相声小学徒想要登台表演成为一个正式的角儿并不容易,除非自己能写段子,有真功夫好本事才能有机会上台。
于是练完嘴皮子功夫的闲暇时间,范伟闭关修炼写小剧本,在了解他的同行眼中,他是一个喜欢闷声不响爱创作的人。
当年,范伟与赵本山都在铁岭曲艺圈里面讨生活,所以在一些聚会也经常能碰到。
赵本山从6岁起就跟着肓人二叔游走各处跑场演出,早已见惯了各种场面,人情世故早已练就了长袖善舞的场面功夫。
他跟曲艺界的各领导关系处的都不错,而范伟则从小在家人的庇护下成长,再加上他不喜欢交际只喜欢闷头创作的性格,这种场面功夫他根本应付不过来。
所以,他对于赵本山的这种社交能力当年也是佩服有加,两个人性格底版的不同,注定了未来的各有不同。
成名
两个人当时在铁岭地区虽然经常碰面,但是当时二人并没有预料后来会成为搭档,也没料想到会成就彼此的辉煌。
《摔三弦》让赵本山在地方小有名气,范伟也不甘示弱,他自知不能像赵本山一样凭借交际能力抓机会表现,于是,他越发专心致力于创作。
没有表演经验的他初次登台被群嘲为“悲剧相声”,但是胸怀丘壑之人不会计较世人不理解的眼光,他依旧在创作这条路上越挫越勇起来。
失败是成功的亲娘,他自编自演的相声《无事生非》《英雄的启示》等多部作品在辽宁地区多次获奖。
但是渐渐的,他开始发觉相声似乎没有小品受观众欢迎,所以之后的作品,他创作了很多小品段子。
1991年和1993年,他分别凭借《烦恼》和《小偷奇遇》这两部小品,拿到了东北三省的戏剧小品类奖项,范伟的杰出与优秀渐渐的引起了赵本山的注意。
1990年,赵本山通过伯乐姜昆的推荐,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凭借在春晚上的小品《相亲》名震全国。
他一鼓作气,接连三年在春晚上夺得该类节目的一等奖,小品王的称呼也不胫而走。
小品的核心就是段子内容要精彩,这个时候,赵本山想起了喜欢创作的老乡范伟
1993年,他邀请范伟来北京,当时赵本山正在筹备他的小品《走毛道》这部作品观众可能并不熟知,但当时范伟跟着已经成名的赵本山确实少走了不少弯路。
联手合作
1995年,范伟首次跟着赵本山登上了春晚的舞台,他在《牛大叔提干》中戴着眼镜、梳着小背头,西装革履的一副扮相,行为举止中把一个拿腔作势的官场秘书派头演的活灵活现。
这部作品让全国观众对他有了初步的印象,该作品也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在此之后,他与赵本山的合作更加紧密起来,两个人趁热打铁,《三鞭子》中关于乡村的建设话题,反映的是乡镇干部的实干精神。
之后的《红高粱模特队》中表达的是城乡人民生活的变化。
二人的精彩演绎都让观众印象深刻,而之后的《卖拐》更是红遍全国。
这个小品有笑料,有看点,多少还有点讽刺社会现象的意思,他们合作的均是有内核有笑料的作品。
2001年《卖拐》这部作品让二人的合作达到了巅峰状态,2002年的《卖车》更是独创了小品也有连续剧的奇思妙想。
2003年小品《心病》让范伟找到了扮演小人物的感觉,他的表演愈加的炉火纯青。
从2004年到2006年,两个人的合作完全是天衣无缝的强强联合。
小品电视剧全面开花,《刘老根》《马大帅》这两部电视剧更是让观众牢牢记住了这对喜剧笑星的CP组合。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对于他们联合出演的方式已经形成习惯了,但是2005年的时候,两个人之间就已经渐生嫌隙了。
流言蜚语
2005年8月,随着高秀敏的离世,范伟和赵本山的组合也成为二人转的模式。
范伟之后吐露从《卖拐》开始他就负责了大部分笑料,因为是直播小品的形式,他感觉疲惫而且有压力。
2005年他在春晚表演小品《功夫》时,更是不慎将台词说错,将“一双慧眼”说成了“一眼慧眼”可见确实如他所说。
那么,他的压力来源只是因为直播吗?
2006年,范伟跟赵本山提出了退出合作的关系,赵本山也只是说了一声好而已,并未挽留,那个时候,赵本山徒弟不少,走了一个,他并未在意。
范伟离开了春晚,离开了赵本山,他把东北的家搬到了北京,他自己也加入了中国煤矿文工团。
为了让孩子能在北京读书,他拜托过赵本山帮忙,当时赵本山也是尽过心出过力。
毕竟,兄弟散伙情不散,这份感情实属难得,只是坊间另有一个说法让这份情多了一丝复杂的味道。
据赵本山合作8年的编剧何庆魁透露,范伟离开赵本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有一年,赵本山带着范伟和高秀敏去四川演出,多场演出跑下来,收入40多万,赵本山只给了范伟7000元。
这件事情让何庆魁略感不安,因为有一次他和范伟合作时,演出收入2万多,他给范伟的演出费是1万,给自家媳妇儿高秀敏1.5万。
于是他提醒赵本山是否给范伟的太少了?
怎知赵本山恼羞成怒的反问他,你给他那么多,让我以后怎么给?并且说道:他在我这成名还想赚钱?想赚钱去别的地方赚钱!
这句话想必后来是传到了范伟的耳中,即使没有这些话,想必以北京的物价,范伟做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他也要为一家人着想。
2008年,范伟客串完赵本山的电视剧《关东大先生》之后,两个人彻底各走各路了。
从此以后,范伟真的跑到别的地方去赚钱了。
演员范伟
从2003年开始,范伟出现在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中,他一口结结巴巴的地方口音,一出场就让影院的观众捧腹不已。
同一年,范伟出演导演安占军执导的影片《看车人的七月》。
票房虽然不高,但是范伟凭借塑造小人物的精湛演技,一举夺得影视圈含金量相当高的一个奖项--加拿大蒙特利尔最佳男主角。
从此,更加奠定了他力图在光影世界中纵横的雄心壮志。
2006年,他出演《芳香之旅》为了与片中人物贴合,他疯狂减肥,减了近20斤的分量,他的敬业精神让剧组人员感叹不已,再也没有人质疑他是混圈子的人了。
同一年8月,范伟在拍戏时不慎连人带车摔到了深沟中,在清醒过来时的第一反应是别残废了拍不了戏。
当时剧组人员眼泪都掉了下来,从那一刻起,人们才真正了解他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很爱拍电影。
范伟凭借他的一腔热情与精湛演技不仅赢得了影视圈众人的认可与赞同,也为他赢得了很多金光闪闪的荣誉。
《芳香之旅》让他荣获第20届开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最佳表演奖”。
2016年更是凭借《不成问题的问题》一举夺得金马奖影帝的殊荣。
兄弟重逢
今年2月份,赵本山与分别十多年的老搭档再次重逢,兄弟同框的画面感动众人。
满头白发的赵本山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叱咤春晚的常客,满面风霜的范伟也不再是局限于乡村题材剧集中的小人物。
多年前两个人彼此成就,多年后各有所成。
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曾经结伴同行,强强联合,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值得回忆的欢声笑语。
他们在合作巅峰期忽然大路朝天,各走一边,那些传言以及两人之间的分分合合,扑朔迷离,如同乱花渐欲迷人眼,让我们不得而知。
如今老友重逢,相看两无言,泪流满面的画面还是让我们感慨不已。
生活不是剧本,对于作为观众的我们,雅俗共赏,各有所爱,正如范伟与赵本山不同的艺术追求,不论对与错,是与非,友谊地久天长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