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娱乐观:跨年这场年终大考还是要靠文化原创

由 申屠仲舒 发布于 娱乐

  “跨年”其实算得上是“舶来品”,起源于1904年的美国曼哈顿,人们在室外劲歌热舞迎接零点的到来。直到2000年1月1日零点,中华世纪坛敲响千禧年的跨世纪钟声,跨年的概念才在中国内地慢慢成型。2005年夏天 “超级女声”风靡全国,湖南卫视借势首创内地“跨年演唱会”先河,东方卫视紧随其后,江苏、浙江、四川、北京等卫视甚至更多二三线卫视陆续加入跨年演唱会的队伍,到2011年甚至一度达到了16家电视台同时跨年的鼎沸之势。

  十多年来,摸索成长的跨年演唱会已经成为各大卫视要闯的“年终大关”,明星资源的争抢、各家明星阵容的确定,一直是年末的“卫视大戏”。从几乎囊括了明星全景的出演名单中,不难估算出各大卫视又经历了一轮巨额投资邀约明星。而这种当红明星“一股脑”抛向观众的做法在重复上演了十多年之后,是否还具有当初的影响力?

  答案不言自明,观众已经不再为飞速操纵遥控器寻找明星感到新奇与刺激,更多的产生了审美疲劳。跨年带来的更多曝光率与影响力已经凝固在明星本身的价值而非卫视的市场占有率。换言之,观众在庞杂的演员阵容中只记住了自己偶像的表现,而非感叹于卫视在跨年演唱会所做的努力,高度同质化、特色善乏可陈已经让跨年演唱会遇到了桎梏。再加上被抢夺的明星不断赶场,无法调整至最佳演出状态的明星也严重的拉低了演出的质量与效果。因此,卫视只有明确了自身的定位与主题,依据跨年演唱会的主线思想找寻最适合的明星艺人,才能缓解一味“比拼咖位”的乱象蔓延。

  跨年演唱会既是“视听盛宴”,便不能只在明星身上下功夫。在高度追求视觉感官刺激的年代,电视节目打造视觉奇观是一门重要的课题。不同于传统的演播厅,跨年演唱会的场地大多选择开阔的体育场馆,跨年舞美其实大有可为。实际上,虽然各大卫视不断宣称对高科技舞美的重视与渴望,但无奈于大投资带来的明星出场费水涨船高,这些年的跨年舞美的确没有留下任何浓墨重彩的痕迹。而随着卫视思路的调整,在即将开幕的2016-2017的跨年夜中,我们似乎可以对舞美多几分期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江苏卫视今年使用人屏互动、虚拟成像等技术打造“幸福盒子”主题,舞美设计迎合当下风靡的“极简风格”;湖南卫视则依旧主打“高端科技”,请来国外设计师呈现 “梦幻水舞台”;而四川卫视舞美投入阵势浩大,首度以熊猫元素做舞美,囊括机械手臂、全息投影、裸眼3D技术,打造“史上最大熊猫舞台”;至于其他卫视的主攻点则依旧在明星方面,对于舞美的打造情况目前还不甚明朗。

  既然是狂欢派对,氛围的渲染应当是重头戏,跨年演唱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今年各卫视的准备来看,也许2017是一个新的起点,让卫视意识到走出“只抢明星”的藩篱,可以打造的跨年特色还有很多。

  然而,舞美再酷炫,也只是跨年的“硬件”,如何呈现地方文化与思想内涵等更深的层面,才是一场演出的“灵魂”所在。今年,东方卫视启用郎朗与莫文蔚跨界合演京剧,力图彰显国粹魅力;四川卫视将带着浓郁地域特色的四川文化符号融入表演,凸显四川的独特魅力;湖南卫视主推“青春自信”,江苏卫视主打“幸福”……各家卫视都力图上升到情感与价值观层面,对观众们进行一次引领。跨年演唱会历经十余载,已经长成一个健硕的少年,而这位少年目前需要的,是接纳更多的知识文化进阶下一个层面,否则“美则美矣”,若是毫无内涵,终会被时代弃之如敝。

  跨年演唱会的乱象最终导致了“节俭办晚会”“直播牌照控制”等政策出手,我们也寄希望于仅存的四川、东方、江苏三家卫视的跨年直播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其实,“跨年”现象不仅仅局限于跨年演唱会自身,这是整个内地电视行业都面临的“大问题”:电视行业每出现一个“吸睛点”“吸金点”,各家就会蜂拥而上,带来许多高度同质化的“撞脸作品”,而电视行业却没有完全的自我调控能力。电视节目发展路在何方,依旧是困扰所有电视人的问题,对原创力、内涵挖掘等“生命力”元素依旧在积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