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瞒了28年,国际名导冯小刚和冯巩的关系,终于“藏”不住了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冯小刚拍了许多电影,但怼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怼天怼地怼空气,因此冯小刚喜提"小钢炮"的昵称,
也因此很多人在提到他的时候,更先想到的是他的"狂言"而不是作品。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小钢炮"也有"柔软"的一面。
比如在面对冯巩的时候。
而这"柔软"背后,一大部分是因为愧疚。
很巧两人都姓"冯"
冯巩出生于1957年的天津。
也因为特殊的身份,让冯巩年少时的生活充满了"艰辛"。
但他自小在曲艺之乡长大,是个天生的乐天派,而且多才多艺;
他曾经为了买把胡琴,卖掉了冯国璋故居的大铁炉子;
后来主动向父亲的好友周玉铮学琴;
没过多久就能拉出几段像模像样的样板戏。
上学时,冯巩被特许进入学校的宣传队,学会了板胡和弹拨乐器,以及相声。
在他18岁那年,因为学说马季和唐杰忠的相声《友谊颂》,被马季相中收入门下;
这时候才正式开始学相声。
在冯巩出生的第二年,北京西城出生了一个军二代,叫冯小刚。
冯小刚的父亲是旧军官,而母亲是印刷厂的保健大夫。
在冯小刚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
冯小刚是在母亲的照顾下长大的。
在胡同里混着长大的冯小刚生活贫穷窘迫,
母亲身体也一直都不好,生活充满了艰辛;
小时候还常常吃不饱饭。
尽管如此,母亲还是很坚强;
即使生活困难,也是倾尽全力想要给他一个好点的生活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冯小刚,从小就知道生活不易;
于是萌发了一种对成功的渴望。
而且,在京城之地,军队大院的那些家伙们,远比冯小刚风光的多。
所以这样的自卑窘境,让他比别人更渴望"成功"。
小时候他很喜欢画画,也学了几年;
不过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冯小刚在高中毕业后,就去部队当了文艺兵。
在那个年代,当兵可是无上的光荣。
在文工团待了8年,冯小刚被精简退伍。
复员后,游手好闲的他,遇见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郑晓龙。
在郑晓龙的帮助下,他混进剧组做了一名美工。
后来还进入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
在郑晓龙的介绍下,又结识了王朔、刘震云等众多影视圈的知名人物。
就这样,冯巩和冯小刚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
相识
1980年前后,此前跟马季先生学相声的冯巩,被侯耀文发掘;
在侯耀文先生的提携下,进入铁路文工团工作;
随后又被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做专业的相声演员。
几年后,冯巩遇见了当时的春晚导演黄一鹤;
黄一鹤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小伙子,于是冯巩的春晚之路就从那一年开始了。
他凭借着和刘伟说的一段《虎年说虎》,让不少人都记住了这个"没下巴"的相声演员。
从此,冯巩的名气逐渐大了起来;
冯巩火了,因为相声,因为喜剧。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在饭局上冯小刚初识冯巩的时候,
就一口一个"巩哥、巩哥"的叫着。
而在冯巩火的前一年,冯小刚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还只是个打杂、跑腿的。
也没人把这个长得不怎么样的家伙当回事。
拍摄《凯旋在子夜》的时候,有人调侃说:
"你这模样,就该演个YN军官。"
冯小刚还就真就客串了一把调戏妇女的坏蛋。
在这个时候,冯小刚遇见了他的第二个"贵人"王朔。
后来冯小刚参与《编辑部的故事》,正是因为王朔。
当时王朔非要让冯小刚参与《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
还曾对郑晓龙说:"如果不让小刚参与,我也退出。"
在此之余,冯小刚也会学着梁左先生写相声小品段子。
也正因为如此才让双冯相识了。
后来冯巩的相声《面的与皇冠》、《点子公司》等,
小品《今晚我们相识》、《串门》等都是冯小刚执笔参与创作的。
冯巩对冯小刚有多好
和冯巩相遇那会儿,冯小刚的"名声"其实并不是太好。
自小贫苦出身的他,那时候"鸡贼"可是出了名的。
但不知是因为冯小刚太"会说",
还是冯巩同样有着心酸的经历,能理解这个和自己一样充满"艰辛"的男人。
总之,外界的评价,并没有影响到两人的"交往"。
1992年,央视做了一档节目叫《艺苑风景线》;
冯小刚做编剧,而冯巩是那档节目的总策划。
没事的时候,他们就聚在一起喝酒。
据说有一次,冯小刚和冯巩都喝大了;
两人就沿着魏公村大街一直往南走。
一边走一边聊天,越说越"上头",后来索性坐在马路边互诉衷肠;
说到委屈的地方,两个大男人还抱头痛哭。
等到天亮的时候,大家才在白石桥的路边找到他俩。
那时候,说累的冯小刚就躺在冯巩腿上睡着了。
因为冯小刚的女儿冯思雨患有先天腭裂症。
因为腭裂漏气,说话发音会受影响。
后来,给女儿做手术的那天,没有告诉其他朋友,只告诉了冯巩。
于是冯巩推掉了所有工作,特地跑去商场买了一大堆玩具,到医院陪他。
当时冯小刚看到冯巩带了那么多玩具,疑惑的问他,冯巩说:
"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气,尤其是玩玩具,总是喜新厌旧,
一件玩具玩不了一会儿她就烦了,到时候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多买几件给她预备着,玩腻了一个就换一个。
让她永远都保持新鲜感。"
许多年后,当冯小刚再回忆起时,感叹到:
"其实那时候冯巩工作很忙的,和我一起陪女儿的时候,手里的'大哥大'就没"休息"过。
但他还是一直陪着我,等到思雨完成了手术,情况稳定下来之后,他才急忙离去。"
看着冯巩的背影,冯小刚愣了很久,
一肚子感谢的话都还没来得及说。
为葛优"放弃"冯巩
1992年,冯小刚与郑晓龙创作的剧本《大撒把》完成后,
原本是想让北影厂投资拍摄的,可谁知人家没看上。
没办法冯小刚只能另想它法,
于是他找到了如亲兄弟般的冯巩。
冯巩人缘好名气大,认识的企业家也多。
当冯巩看了剧本之后,觉得剧本挺好,而且也愿意出演;
还帮冯小刚联系好了投资人。
可等到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北影厂突然找上了门;
表示愿意给他投资,但有一个条件是:必须让葛优来演男主角。
这个时候冯小刚也是犯了难,如果答应北影厂,就会伤害到冯巩。
可当时"无名无分",只是“打杂工”的冯小刚,又不敢"得罪"了北影厂。
但其实在冯小刚心里,也认为葛优比冯巩要更适合那个角色。
在纠结了几天后,他硬着头皮找到冯巩;
才刚说了几句话,冯巩就明白了,于是笑着说:
"我明白你什么意思,不就这么点事吗;
你是我兄弟,只要这件事对你好,我怎么都成,犯不上为这件事伤神。"
这么好说"话",让冯小刚很惊讶,也让他很内疚。
在《大撒把》上映后,火的是一塌糊涂,
冯小刚也距离自己的"导演梦"更近了一步。
但却他一直认为,是自己伤了好兄弟冯巩的心。
其实这件事并没有影响到两人的感情,
可直到许多年后,冯小刚成为了大导演时,还是对当初的那件事不能释怀。
2003年,在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写道:
"我知道我伤害了他,现在想起来也伤害了自己,
我在这里向他说一声:巩哥,真的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