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到了第二季,终于把自己成功地做成了一档语言类节目。在播出的前半个月,引发热议,为节目制作方贡献流量的,更多是评审台上「专业」乐迷的「专业」点评。
肤浅表面的话语和刻板盲目的想法充斥了这个时代,更可怕的是,为了某些目的,故意让它们充斥这个时代,并同时将另一些人的坚持和努力剪裁成「笑话」、「爆点」。
撰稿|康宸玮
编辑|鲜 于
校对|许 静
出品|Figure·人物
两周《乐队的夏天》,简称乐夏,我看得凄然。
无论是第一周水木年华被指「油腻」,还是第二周白举纲的白日梦症候群乐队被批评「不够地下」「太好孩子」,制作方请来的专业乐迷真是为节目冲上热搜鞠躬尽瘁。
另一档网综节目《脱口秀大会》中,选手张博洋刚刚吐槽曾抄袭他作品的白凯南,是个完美的维权对象,因为「有名气,没粉丝」。
异曲同工,水木年华和白举纲也是「搏流量」的完美靶子——水木年华,出过国民金曲,而今黯然降温,二十年人生起起落落落落,故事无论正面负面必定惹人唏嘘感慨;白举纲,一个人就有近千万微博粉丝,比整个乐夏所有参赛乐队加起来都多,但缺乏破圈的个人代表作。
白日梦症候群的「话筒手」白举纲
面对这样的靶子,专业乐迷根本无需从现场演出、音乐编排等层面实施打击——也不排除被后期剪辑的可能——抓着过往印象标签,直接用似是而非的简单词汇定点清除即可,如果言词有漏洞可供进一步争论、批判更好。
于是,水木年华还做着传奇的旧梦,白举纲还玩着自我认同的音乐,在节目中就成了「笑话」。
愿来服输,愿播服剪,至于他们的坚持与变化,who cares?
不过是再再再再一次证明:改变刻板印象,撕掉身上标签这件事,真挺难的……
谁的荣光?
第一周令水木年华被攻击「油腻」「一把年纪还来回忆青春」的现场演出作品,叫《青春再见》,白举纲也唱过。
这首歌是电影《怒放之青春再见》的片尾曲,作者也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卢庚戌,水木年华的卢庚戌。彼时,水木年华的校园民谣风格音乐失去了市场,他在寻找人生新的转型方向,就有了这部讲述70后摒弃中年困惑,追溯青春与梦想的电影。
但相比电影本身,片尾曲的演唱阵容更被人熟知:2013年快乐男声四人组,白举纲、张阳阳、左立,以及冠军华晨宇。
从左至右分别是:左立、华晨宇、张阳阳和白举纲
那一年,白举纲和他之后言必称的好朋友们,刚刚通过选秀节目出道,正在塑造大众对他印象的最初一笔。
不知道当这首歌前奏在乐夏的舞台上响起,白举纲和卢庚戌脑海里闪回的是怎样图景?
出道7年,白举纲资源比不上顶流,但绝对称不上差,发了自己的专辑,接拍了一些影视作品,录制了几档综艺节目,其中不乏《歌手》、《我是唱作人》这种平台重磅音乐节目,甚至在《一起乐队吧》中与汪峰、李荣浩、郭采洁一起坐在导师席,指导年轻参赛者如何做乐队。可这些,都没有激起什么水花,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依然像他的姓氏,太「白」太干净了。这是作为艺人非常恐惧的状态。
在这段时间里,白举纲的内心一直在激烈地挣扎,他渴望做自己而不得,面对采访多次坦言自己内心并不自由。
毫无疑问,音乐圈中,白举纲的音乐水准并不算差。但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和自身对「理想」的呈现能力,之间确实有矛盾之处。商业市场中显得过于小众,摇滚音乐圈里又觉得流俗,夹在其间无疑是对人设与流量时代的挑战。
我不相信白举纲这几年没有听到过比专业乐迷更重的否定声音,但他依然想去坚持,直到这一次被公开处刑——他在《一起乐队吧》中指导过的学员就坐在候场区,已经顺利晋级——白举纲的面色霎那间阴沉。
Mandarin的吉他手肖骏和鼓手安雨曾参加过《一起乐队吧》
凭心而论,我也认为以白日梦症候群的音乐调性很难在这个节目上走得很远,但不该是在第一次出场,超级乐迷和大众乐迷都给出八成以上高分时,被专业乐迷撕考卷一样地强行送走。
就像水木年华的缪杰为白举纲,可能也是为自己而说的那句:「当一个人已经拥有了一切,他又舍得放下一切,再从零开始,跟本来就从零开始,哪个更摇滚?」
总有些人刻板地认为艺术必须是靠苦熬,学者必须清贫,诗人必须潦倒,是真摇滚就必须得underground,得藏着掖着,拒绝流行,鄙弃商业——说到这underground,我就忍不住想到脱口秀演员小鹿那句:「我们过去不是喜欢地下,我们是单纯的没有能力。」有嘛可骄傲的。
言必称underground,似乎是在维护着昔日最后的荣光(如果有的话),而地上的就必须贴上商业、选秀标签,做再多努力也不被理解。
新世纪都过了20年,还硬要分地上、地下,是在School喝多了吧?
这一幕太可悲了。
去标签难,难于白举纲
在我看来,白举纲的坚持,真的是个很悲壮的故事。
在流量明星更新换代比手机还快的年代,大家了解一个人的精力和耐心都被大幅度地降低了。我们没有时间去观察全部的作品和信念,只能记住几个形容词标签。比如,想到佛系就想到李诞,想到活通透了就想到大张伟,想到「好故事就是不火系列」就想到我司Figure。
但从另一层面,被贴上一个自己并不认同的标签无疑也是痛苦的,比如表情包之于周杰,再比如我司是真的冷艳清高不想火吗?
只不过,撕碎贴在头上的标签,特别是不断被大众提及甚至误解的标签,并不比揭掉镇压孙猴子那五指山上的佛印容易。
水木年华参加《乐夏》时说,打死都不唱《一生有你》。他们努力将《青春再见》通过编曲摇滚化,连卢庚戌都特意在演唱时举起了摇滚的手势,可是这一举动显然没有奏效。
水木年华被乐评人直指「油腻」
白举纲的遭遇同样如此,我甚至怀疑如果专业乐迷没有听过他的歌,不知道他是谁,《蠢梦》这首歌的得票或许还能再高点。但白举纲往那一站,脑门就仿佛明晃晃写着八个大字「选秀出身,商业偶像」。
还记得为了摆脱「花瓶偶像」标签、被承认是真演技派,「小李子」迪卡普里奥用了多少努力么?
水木年华的经典作一语成谶,「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我们的目光永远追逐着下一个热点,下一团花火,而烟花绽放后无尽的空洞和冷清,只留给烟花的灰烬自己去落沙聚塔。
为什么在信息如此爆炸的年代,我们有充足的资源了解一个人的「前世今生」,却越来越不宽容,对他人的印象越来越扁平,越来越以偏概全,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希望每个「笑话」背后的梦想,被看到,被尊重,而不再是被嘲弄。
【来源:Figure】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