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酱油坑太多!我测了13款酱油给你真相
最近天儿热,娃们食欲都不太好,奶奶姥姥看不下去了“没有味儿孩子怎么能爱吃啊?来点儿酱油,开胃!儿童专用的!”
△这话说的竟无法反驳
妞们都知道孩子饮食要清淡,但老人说的有时候也无力反驳。市面上那么多“儿童酱油”,究竟哪个能给孩子吃呢?来次评测用数据说话吧。
找来了市面上销量最好的11款儿童酱油:
△先来个全家福
国内常见(上图第1行左至右):⑴厨邦纯酿小童酱油⑵亨氏贝比鲜 ⑶欣和禾然儿童有机酱油 ⑷千禾有机酱油(小童装) ⑸加加小加酱油 ⑹贝兜儿童蔬菜有机酱油 ⑺黑龙儿童酱油(台湾,第二行左1)
国外畅销(上图第2行左至右):⑴布拉格氨基酸酱油(美国) ⑵三井宝宝昆布酱油(日本) ⑶味千婴儿有机酱油(日本) ⑷福山宝宝淡酱油(日本)
同时加入两款成人酱油做对比:家里常见的“鲁花自然鲜”,和我见过最贵的酱油——“恒和太油”,200ml卖到288元!!!
是骡子是马,咱拉出来溜溜。
● ● ●
谁是真正的“低盐低钠”
咱们给孩子吃儿童酱油,图的就是它的“低盐低钠”,为了看清每款酱油的钠含量,我整理了一张图表。以每100ml酱油的钠含量计算,排名如下:
△“成人酱油”竟秒杀大多数“儿童酱油”
两款成人酱油给大家标红了,对比结果是:前3名被日本产品承包了,第4名是台湾的,第五名终于出现咱大陆品牌了,却是成人的鲁花自然鲜(大写的讽刺),其它打着“低盐低钠”的儿童酱油,你们脸疼不?
包妈根据2016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整理出不同年龄段宝宝每日的盐摄入量。
以这个标准看,哪款是“真·低盐”呢?咱们来算一算。
一餐辅食,怎么也要来一茶勺酱油吧,1茶勺≈5ml
△1餐辅食至少摄入1茶勺(5ml)酱油
孩子一日3餐,我拿3茶勺15ml酱油来计算,其中的钠含量转化成盐的就很容易推算了(1克盐约含0.39g钠):
△2-3岁宝宝每日盐摄入量≤2g为安全量
小结:
1.按年龄段选择
1岁以下,儿童酱油就别考虑了,清清淡淡的吃吧。
1-2岁,想放酱油的话可以考虑日本味千,这是我这次找到的唯一盐摄入量低于1g的。
2-3岁,理论上摄入量2g以内的产品都可以。但考虑其他食物和零食中的隐形盐,妞们还是在这次的前三中选比较保险。
2.“减盐限盐无盐”,可能是商家玩的文字游戏
在这里想说一款网红酱油,在我身边一直很火,是以“无盐”为卖点的。但钠含量在这次13个产品能排入前3,在EWG上钠含量这一项也给出了最危险评级。
△被宣传为“无盐”的布拉格,其实钠含量很高
国内商家给出的解释是“成分中的钠是大豆提取的天然钠”,所以“没有添加盐=无盐”,这逻辑没毛病吧?
值得称赞的是该品牌官网上写的确实明白且严谨:低盐饮食人群建议要少食,无盐饮食人群根本不推荐。
● ● ●
特级酱油就真的好吗?
由酿造原料中的蛋白质水解而来的氨基酸态氮,是酱油鲜味的重要来源,理论上来说,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越高,酱油的等级越高,品质越好,但其实过高的妞需要多长一个心眼,这个也是有“假”可做的。
△酱油分级
包妈整理了一份氨基酸态氨含量表,除了国外几个产品找不到具体含量外,国内9款产品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排名如下:
△除了黑龙是3级,其它均为特级酱油
小结:
除了台湾黑龙属于3级(普通级),其他产品都达到了特级酱油的水准。
氨基酸态氮含量是可以通过添加味精(谷氨酸钠)来提高的,从而提高酱油等级。这就好比往牛奶中加“三聚氰胺”来提高蛋白质含量一样。
微生物发酵是有极限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过高的,要留意一下配料表。老老实实标注加了谷氨酸钠的产品有:鲁花、加加、亨氏。
● ● ●
谁更安全
很多儿童酱油都标榜自己是“零添加”,而酱油的配料表确实可以简短到只有:水、大豆、小麦、盐。好在一些品牌还是良心标注了全成份,从有限的配料表看,酱油中经常添加的添加剂有:
其中加加、亨氏、鲁花、福山、三井这5款,在不同程度上加入了添加剂或防腐剂。其他品牌配料表比较简单,未能获取更多信息。
是否有机、转基因、含有麸质,也是妈妈们关心的问题,我一并帮妞们整理出来,明确有标识的产品如下(除“三井”外都有标注):
△有机食品原则上都是非转基因,除了黑龙都可放心
小结:
1.国内很多产品的配料表非常简单,是否“零添加”就无从得知了。国外的监管体系比较严格,获得KSA认证的布拉格、和获得日本JAS认证的味千安全度更高。
2.过敏体质宝宝注意选择无麸质酱油。
3.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无盐有机”的布拉格不是有机酱油?因为这种说法是国内商家自己标的,布拉格的包装和美国官网上就没有“Organic有机”字样。
● ● ●
酿造酱油好在哪?
根据不同制造工艺,酱油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从字面就能看出来,肯定是“酿造酱油”品质更好。
卖出天价的“恒和太油”,最大的卖点就是自然发酵6个月,而有的配制酱油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调制出炉了。口感和营养自然相差甚远。
包妈教妞们一个1秒钟分辨“酿造酱油”的小妙招——看产品标准号(仅适用于国产酱油):
△看标准号分辨“酿造酱油”
这些产品中最逗的是台湾黑龙酱油,这家伙明明是配制酱油,但标签上出现了好几处酿造字样。
△到底是配制还是酿造,妞们注意只能看标签上的类型
还有工艺上还有低盐固态和高盐稀态,其实低盐和高盐只是发酵工艺不同,跟成品的含盐量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相反“高盐稀态”因发酵期长、风味好而更受欢迎,成本也比“低盐固态”工艺要高。所以说采用低盐固态并不能说明这个酱油就好。
△GB18186代表“酿造酱油”,“高盐稀态”是更受欢迎的酿造工艺
● ● ●
优先选择“佐餐酱油”
酱油有烹调和佐餐的不同用途,佐餐酱油因可以生吃凉拌,所以卫生要求就更严格,如规定菌落总数不能超过3万cfu/mL。所以“佐餐酱油”比“烹饪酱油”更干净。
△优先选择卫生标准更严格的“佐餐酱油”
错用烹调酱油凉拌,可能会把酱油里的嗜盐菌吃进肚子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咱们测试的酱油都可以佐餐食用,这一点还是可以放心的。
另外,很多酱油是建议冰箱冷藏保存的,妞们留意一下。
● ● ●
划重点
1.不要迷信“儿童酱油”和一切“儿童食品”。国家并未出台具体的“儿童食品安全标准”,好坏全凭良心。
不少“儿童酱油”反倒比“成人酱油”钠含量更高。
挑的时候不要只看成分表上的数,一定确定每份单位后再比较。举个栗子:某品牌旗下的“儿童酱油”和成人酱油,都以每份(15ml)计算,儿童酱油钠含量是1020mg,高于成人的814mg。
综合来看,目前市面上儿童酱油并不比成人酱油优秀多少,如果真是拦不住老人,一定要放酱油的话,可以考虑日本味千和国内的欣和禾然有机儿童酱油。
2.靠酱油提味来增加孩子的食欲并不可取。也许一次两次见效,时间长了反而让孩子口味变重,挑食厌食,还会对肾脏造成负担。宝宝的饮食尽量清淡,不要以我们的味蕾去绑架孩子。
3.靠酱油来补充营养更是胡扯。某些品牌打着富含多少种氨基酸的旗号吸引消费者,简直是笑话。其实所有酱油都含有氨基酸,如果要达到补充营养的目的,估计得对瓶吹才行。
4.天价酱油值不值得买?这不是本次评测的重点,至少它不适合孩子吃。
5.吐槽布拉格的槽点是因为国内代购们宣传的太过分了,误导了很多妈妈,跟产品本身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