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水浒传》中哪有那么多的牛肉?

由 高会云 发布于 美食

《水浒传》中很多好汉爱吃牛肉,一旦进入酒馆就要喝酒吃牛肉,没有酒,没有牛肉,就要大吵大叫,甚至要大打出手。那么,当时真的有那么多牛肉吗?


不一定有。林冲到草料场的时候,畏惧寒冷,拿着老兵的酒葫芦到附近一家酒馆。酒馆不大,没有幌子,只是在篱笆上挂着一个草帚。店家给他切了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林冲吃过之后,又买了些牛肉,买了一葫芦酒。包了两块熟牛肉揣在怀里,花枪上挑了酒葫芦,往回走。就是这样小的酒馆也有熟牛肉卖,可见当时卖牛肉的风气泽被之广。


吴用说动阮氏三雄的时候,在小酒馆喝酒吃肉。小酒馆是在水阁里的,不算大,却也有牛肉。店小二说:“新宰得一头黄牛,花糕也似好肥肉。”阮小七叫店家把大块切十斤,端上来。吴用吃了几块就吃不下了,阮氏三兄弟狼吞虎咽,把剩下的肥牛肉全都吃完了。也就是说,店家现宰现卖黄牛肉,先卖肥肉,再卖瘦肉。或者是肥肉便宜,而瘦肉贵。阮氏三雄并不计较这些,只是为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图个痛快而已。走的时候,还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


武松要过景阳冈的时候,在景阳冈下的酒店里吃了四斤熟牛肉,喝了十八碗被称为“透瓶香”的后劲儿十足的酒。景阳冈下的酒店有招旗,上面写着“三碗不过冈”,可能是大一点的酒馆,里面当然有熟牛肉卖了。

宋江和戴宗、李逵在琵琶亭酒馆喝酒的时候,酒保上了一盘鱼,李逵连鱼骨头都捞着吃了。宋江让上大块的肉,酒保说酒馆里只卖羊肉不卖牛肉。李逵听了,把鱼汁泼过去,淋那酒保一身。李逵说:“叵耐这厮无礼,欺负我只吃牛肉,不卖羊肉与我吃。”酒保忍气吞声切了二斤羊肉,李逵弹指间就吃完了。也就是说,酒馆里的规矩是,客人只要是要肉,就是要牛肉,如果只有羊肉,就要对客人说明。可见,当时吃牛肉之风颇胜,是不是受了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

但少数民族也不是常吃牛肉的,而是经常吃羊肉。羊的繁殖能力比牛要强,吃羊肉不会造成羊的数量危机。但牛就不同了,不仅生育率低,而且不好养活。养牛的都知道,要想让牛长膘,长力气,只让牛吃草料是不行的,还要让它们吃糠,吃豆子,吃其他粮食。游牧民族大多吃奶制品,并不一定吃大量的牛肉。

在当时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耕牛是最好的劳动力。大户人家有自己的耕牛,老百姓家的耕牛有的是国家分配的,有的是集资购买的,有的是母牛生育以后养大的。在民间,私自屠宰耕牛就是破坏社会生产力,也会给家庭和国家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宋代禁止私人宰杀耕牛,私自屠宰耕牛是犯法的,但并不代表民间不会屠宰耕牛。虽然官府会把每家每户的耕牛记录在案,不准屠宰和转卖,但是,耕牛死了就要第一时间到官府去登记。如果牛老死了,或者生病死了,主人就可以到官府申请屠宰了。屠宰之后的牛,可以吃肉了,也可以用来买卖。只是当时牛肉价格昂贵,一般人吃不起。有时候好汉们吃的牛肉很可能是下层人民臆想出来的,或者是施耐庵为了写出英雄豪气,故意那么写,真实的情况是,他们吃上羊肉就不错了,但更多的是猪肉。从很多好汉们吃饭的酒店可以看出来,施耐庵故意淡化肉的种类,只说把肉切大块送上来,至于什么肉并没有交代。只在有限的几个酒馆交代了牛肉,琵琶亭的酒馆居然还不卖牛肉,可见当时当地牛肉的短缺。

为了弥补牛肉短缺的漏洞,施耐庵就造出了很多黑店,这些黑店打着卖牛肉的幌子,其实卖的是人肉。有大树十字坡上有孙二娘的黑店,水泊梁山下有朱贵开的黑店,揭阳岭上有李立、童威、童猛开的黑店,三处黑店都在酒里掺上蒙汗药,把客人麻翻了,劫了客人钱财,把客人的肉做成人肉馒头馅来售卖。最著名的当属大树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了,孙二娘把押送武松的两个公人麻翻之后,以为武松也被麻倒了,就要店伙计把肥胖的武松当做黄牛肉卖,把两个瘦公人当做水牛肉卖。黄牛肉比较肥,要不然在水阁内,店家也不会弄出十斤花糕也似的肥黄牛肉来让吴用和阮氏三兄弟大吃。水牛肉可能瘦肉比较多,肉质细嫩,好汉们吃的大多是水牛肉或者黄牛瘦肉。

由此可知,当时牛肉确实比较缺乏,也比较贵。不然好汉们为什么非要吃牛肉呢?他们向往的生活是论称分金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要喝就喝好酒,要吃就吃好肉。如此价值观指导下,他们就要吃最贵的牛肉,羊肉次之,有时候鸡肉也能对付一下。阮氏三雄和吴用在水阁喝完酒之后,要到阮小五家去,除了买牛肉之外,就买了一对大鸡。杨雄、石秀和时迁到祝家庄酒馆的时候,店里没有肉卖,时迁就把店家报晓的公鸡偷着炖了,三位好汉吃不到牛羊肉,吃鸡肉也过瘾。

一般老百姓是吃不起牛肉的,他们认为吃牛肉的都不是好好过日子的人。但绿林文化不这样认为,而是偏偏相反————是好汉就要喝酒,是好汉就要吃牛肉。难怪李逵嫌店里不卖牛肉,出手打那酒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