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常见的乌米,为何难得一见了?粮食病害何以成老饕眼中珍馐
许多在70年代至80年代出生的人们,相信在他们的童年记忆中,肯定有几种特殊味道的乡村滋味一直到今天都记忆犹新。
我在10来岁的时候也曾经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那个时候总是无忧无虑,白天在田野间和小伙伴疯跑,找寻各种能吃的乡野小食,到现在我还记得几种,只不过有的几十年后都不曾见过了。
其中就包括外表橙色长得像苦瓜,但是略短略胖,吃起来很甜的“癞瓜”;还有一种叫做“天天”的黄色或者黑色甜浆果;最后就是长在玉米和高粱上的“乌米”(米发音同咩),吃起来很香,但是吃完后嘴巴都是黑色的。
其中乌米是众多零食里最为特殊的,它既能生嚼也能做成主菜。乌米是一种生长在玉米或者高粱上的黑色瘤状物。那时候,一群小伙伴都在地里寻找乌米,吃完之后满嘴都是黑的,回到家也免不了被大人们骂上几句,现在想来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那个时候找乌米比较简单,总能吃得非常过瘾,摘得多了,回家还能用来做菜。但是对家里的大人来说,乌米太多就意味着玉米和高粱等粮食作物必定要减产,归根结底乌米都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农作物病害。
乌米越来越少,身价却越来越高
当找到的乌米数量比较多的时候,就可以拿回家做菜了,可以和豆角、土豆,南瓜、猪肉一起乱炖,也可以做熟了和大饼一起卷着吃,当然最讲究的特色菜做法就要属酱乌米。
乌米生吃味道微甜,还有菌类的特殊香气,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非常喜欢吃。
但是不知从几时起,乌米这种特色的食品却突然间越来越少了,现在几乎都很难看不到了,在去年,小区楼下餐厅一盘酱乌米可以卖到80元,菜市场里的乌米一斤都可以卖到60元,这个价格对比其他蔬菜,简直是太奢侈了。
那么乌米这种回忆中的乡野小食,是如何从农作物病害摇身一变成为老饕眼中的珍馐的呢?
漆黑的乌米是粮食作物的一种病害,是由一种菌体感染了农作物后所产生一种瘤状物,这种菌体被科学家称为黑粉菌。
玉米及高粱等作物上由黑粉菌感染出现的瘤状物叫做瘿瘤。
这是因为农作物遭受了一些动物所携带黑粉真菌的传染,产生了一种非常规的植物病害。黑粉菌是一种寄生菌,常由昆虫的若虫及成虫传播给农作物,并且可以同时感染果实、叶片及花朵,还可以造成植物之间大范围传播。
在以前,这种黑粉菌病也是常见的农作物病害,经常爆发出现在玉米及高粱的抽穗阶段,可直接导致粮食作物的减产。黑粉菌在感染农作物果实的同时,使玉米或者高粱逐渐增生出一种膨胀的赘生物,其实乌米和蘑菇一些,都是一种可食用的真菌。
虽然乌米看起来脏脏的,但是和巧克力包一样,其貌不扬的外表下,却异常美味。乌米确实是一种能够食用的真菌,味道还相当不错。
在诸如许多美洲国家中,乌米都被认作是一种天然美味的食用菌类,并且价格十分昂贵,墨西哥甚至称乌米为“玉米黑松露”,在当地市场因为价格昂贵,每个菜贩每天只进货一到两个进行售卖。
乌米的味道有天然的菌类鲜味和粮食作物的谷香,并且富含着许多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
其中就含有比较丰富的植物蛋白质、赖氨酸、多糖和膳食纤维,同时还含有钾、铁、硒元素和b族维生素,乌米除了比较好吃之外,营养也十分丰富。
近年来,乌米越来越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保证粮食作物的产量,现在耕种都开始大范围地使用化肥及农药,致使传播黑粉菌的昆虫逐年减少。
所以得黑粉菌病的作物也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这也是致使一盘酱乌米卖到八十元的原因。
正是因为乌米稀少且营养丰富,所以许多植物学家也开始在实验室进行人工培育乌米,它像一些菌类蘑菇一样,都是以孢子进行传播繁殖。
科学家用农作物来培养孢子,让孢子在玉米等作物上自由繁殖,产生菌丝,最后进入到玉米内,由其持续给孢子供给营养,最后人工培育出乌米。
现在也是研究食用黑粉菌乌米的初期阶段,相信在不久的以后,黑粉菌也可以像蘑菇一样,成为一种普通的蔬菜。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