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艺术教育:影片推荐第九弹《钢的琴》

电影编导只要发掘

每一件琐细的事都将变成一个金矿

DL艺术教育:影片推荐第九弹《钢的琴》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奏一曲悲歌,忆一段曾经的过往

谈一段情怀,让我们与往事干杯

电影《钢的琴》

讲述的是一个人的故事

也是一代人的故事

编导同学的影评可以为大家做一个主题导入

DL艺术教育:影片推荐第九弹《钢的琴》

郭佳阳同学影评《钢的意志》

·节选·

DL艺术教育:影片推荐第九弹《钢的琴》

音乐是时代的旋律,也是工人们真实生活的号角一首《张三的歌》唱出了无数在时代的洪流中被迫失业的工人们的生活愿景,他们试图走出这个被烟雾笼罩的城市,去寻找光亮和生命的意义,但是生活的重压只能用这城市的钢支撑下去。陈桂林的父爱全都藏在那首无声的《献给爱丽丝》当中,给女儿最初制作的简易“钢琴”,虽然无法发声,但却饱含着一位父亲对女儿最真切、最淳朴的爱。一丝月光撒在这架“钢琴”上,用心仔细聆听,真的传来了父亲弹奏的曲子。 他们用音乐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用钢的意志在这座被时代遗落的城市中前行。

符号隐喻也是影片中的一大亮点,烟囱加上一场悼念“母亲”的葬礼进行了一个意向上的叠加,巧妙的比喻为母亲,支撑着工人的生活,而烟囱的倒下表现出这种表现出这种工业时代的已逝。剧中汪工的讲话,不知道该极力挽留还是默默看着他们离去,代表着工人阶级在工业时代徘徊的生活,究竟是继续任劳任怨还是走向外面建设新的家园的反思,无论是何种选择,工人身上的钢的意志会永远存留在他们他们心中,支持着工人们继续生活。

老师点评:《钢的琴》以陌生化的题材和风格化的影像, 所传达的情感怀旧与底层言说对于当下时代具有 不可复制的文化所指和情感关照:那就是生活中不算浪漫的自我追求却有诗意的自我期许;没有随波 逐流的百无聊赖却有热情达观的人生态度;没有自 私自利的物质异化却有集体主义人性最朴素的美好。

DL艺术教育:影片推荐第九弹《钢的琴》

DL艺术教育:影片推荐第九弹《钢的琴》

熊亦萧的同学影评《寻途》

·节选·

DL艺术教育:影片推荐第九弹《钢的琴》

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了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时期。那是个信息化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而对工人来说,那是个下岗浪潮时代。

陈桂林,一个钢厂下岗工人,工厂 封闭式的管理造就了这类人对工厂的依赖,而离开工厂的他们,只能各寻出路。祸不单行,陈桂林的妻子小菊不堪生活重负,跟了一个卖假药的商人,要求与丈夫陈桂林离婚,并且要求独生女的抚养权。影片的开头便树立了两人的人物关系,在灰暗天空下的厂房顶棚,一半厚重结实,一半只剩下骨架,一半底下站着小菊,一半站着陈桂林。由此,两人为了争取女儿的抚养权,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她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不劳而获的生活。”这是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发出的哀叹,这是作为一位父亲对自我尊严的心酸捍卫,同样也是对工业时代尊严的维护。陈桂林仿佛要证明自己还有价值一般,尽力想生存下去,就像那工厂上的两根烟囱一样,没了价值,就要被摧毁。

改革和捞钱成为了潮流,发展成为了关键词。工人们在一夜之间发现,世界变了,他们所认定的劳动最光荣,靠双手制造财富的观念瞬昔土崩瓦解。而当时作为主要工业区的东北三省下岗工人占了全国的大半。《钢的琴》拍摄选地便位于辽宁鞍山,时代的特点注定了当地的晦暗,无数下岗工人在迷茫中沉浮,在寒凉中逐暖。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人越来越多,空气越来越稀薄,社会越来越发达,但人情世故为什么会越来越冰冷不同的时代或许会使我们很难将自己代入进电影人物的内心,但陈桂林所坚持追求的钢琴就代表了一种形而上般的浪漫主义,在现实主义的压抑下显得格格不入,却又格外珍贵,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也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老师点评:《钢的琴》的主人公身上没有英雄人物被塑造的完美性,尽管他很有才,为人豁达乐观,执着、热情 又 有 艺 术 梦 想 ,但 作为最底层的小人物 ,在一般的 社 会 境 遇 中 ,即便是通过后天努力,如果没有命运 的 垂青 ,他们能否自我实现 、自我超越 都 是 一 个未知数。但小人物的艺术形象散发着无形的魅力,几乎成了每个时代社会症候鲜明的注脚,社会各个角落的小人物更是一个社会最能代表底层的现实画卷。

DL艺术教育:影片推荐第九弹《钢的琴》

DL艺术教育:影片推荐第九弹《钢的琴》

胡晨雨同学影评《与往事干杯》

·节选·

人们在困顿中,有各自的境遇,却依旧插科打诨着自己生活的乐趣,真实生活周折多而迷茫,没有退路却也不是无法前进 ,起重机的轰隆之下伴着革命岁月的浪漫主义精神,唱着铿锵有力的民歌,缅怀着他们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影片的时代背景是工业年代推出新时代舞台,迎来社会进步的新发展。导演在场景的设置和安排上,运用多种构图来展现人物所处大背景的现状,对于整体视觉效果和人物关系处理拿捏的十分准确。第一场景是影片的集中表现,一男一女笔直地站着出现在镜头面前,身后是破旧的废弃工厂,厂顶的瓦片一半缺失,厂顶的瓦片一半缺失,寥寥无几,一半紧凑,以人物为中心,两旁的建筑有着鲜明的对比,导演通过扁平的对称性构图对比工人现状,来表现两人分崩离析的感情关系,也在画面上制造了强烈的戏剧冲突。此外,影片为了更加突出人物的生命张力,将人物处于十字形的构图当中,在视觉效果上, 陈桂林等退岗工人在失业后一直保持前进的方向,但却有没有拐弯的方向,运动轨迹固定化,让人物束缚在有限的空间里,努力挣扎。

老师点评:虽然这些小人物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但他们对生活充满激情,有希望,有纯真年 代乐此不疲的一股子钻劲。他们这种执着追求、不完全迷失又不乏荒诞的情感诉求,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人们乐观热情又不乏失落时自我安慰的精神写照,同时睿智地反观了当下人们单纯为生存而生存的逐利观念 ,精神却委顿不堪。

=========

三位同学都选择了以影片主题为中心论点评析了其拍摄技法,段落结构完整,论点虽同,写作方式大不相同,因此文笔流畅,表达到位者更出彩。

影评知识点拓展

横移镜头:高度风格化

镜头的运动在电影中有着重大的意义。电影的生命来自运动,来自各种运动的美与丰富多彩的形式。电影被称之,为“流动的时间中的运动的美。”不同的导演根据自己对镜头的把握,采用不用的运动处理方式,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影片。

影片《钢的琴》在镜头运用方面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大量使用横移镜头。横移镜头是指把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一侧在移动中拍摄对象。横移的作用是表现空间和把一些人物、事物连起来表现。横移镜头中的画面始终保持运动的状态,镜头画面内所有的人物、景物等都呈现其所在位置不断移动的状态,画面的背景也在不断变化,镜头表现出一种流动感。不同的内容、情节、节奏,运用横移镜头,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横移镜头表现的画面空间是完整而连贯的。

音乐抒情:时代变迁

电影《钢的琴》选定的创作背景正处在东北老工业正 走向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可以说承载了几代人脑海中最为 深刻而又纯净的记忆。

无论是破败不堪的钢厂房,还是商场中张贴的换季变卖,都是那个时代最为鲜明的代表,而正是来自于记忆中的碎片,让许多的观众随着影片画面的切换和悠远歌曲的缭绕,深深沉浸其中陷入了无尽的怀旧 中。 特别是影片中的音乐,更是象征了那个时代,深刻而又灼烈。口琴的伴奏、前苏联歌曲的播放,这些典型的时 代元素随着影片一开场就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紧紧抓住 了观众的心弦。例如 《张三的歌》《心恋》 等,都鲜明印 刻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承载而来 90 年代的生活记忆,无数次拍打着观众的怀旧情结。

如同影片人物汪工说的一样, 对于那两个耸立的烟囱,或许在有的人眼中承载了深刻的 记忆; 或者是指引回家的方向; 甚至它就是作为两个无关 紧要的烟囱; 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它就好像是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老朋友, 只有在某一天,真的听到了它要永远离去的时候,才会恍然认识到,它其实一直就在身边。

叙事意味:陌生化的题材

纵观电影艺术发展史,大众对于类型片中故事 的需求和消费是占主导地位的。所以,运用陌生化 的题材,在创作中找到与现实的对接点或是对同一 个先验文本以新颖的角度进行创新性解构,是叙事 电影无论从叙事技巧的不断成熟还是电影语言的 进化来说,都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因为类似于《钢的琴》这样陌生化题材的故事诉诸于观众也就会产生陌生化的观影体验。《钢的琴》没有在国内 公映前由于参加各大电影节并获大奖就蜚声国内 外影坛,叫好声一边倒,很多评论也人云亦云,附和 一片。这充分验证了人们把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新奇化,至少不乏评论者这样异口同声兴奋地高喊 所谓“现实主义的回归”等等一度失落的信仰。 这正好诠释了国内电影导演对于“找不到一个好剧本”的苦恼,或者找到一个自认为比较“好”的剧本 就“如获至宝”般的宠爱,尤其是电影刚一开机,接下来的宣传就通过媒体大肆渲染,一些有资历的大牌导演,一路营销中高唱凯歌,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结果,等电影上映后,令观众大失所望。

这部电影在当年,票房惨淡,少人关注,但对于导演张猛和所有主演来说,也不算太大的遗憾。因为,一部真正好的电影,不太需要靠奖项来证明,长期的风吹雨打,让它在时间的长河中愈发熠熠闪光,昂首跨入优秀国产电影之列…

DL艺术教育:影片推荐第九弹《钢的琴》

.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620 字。

转载请注明: DL艺术教育:影片推荐第九弹《钢的琴》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