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承载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主题的电影,把亲情、师恩、爱情全都融进绿水青山的乡愁,网友有句高赞的评价——正因影片满是接地气的暖意,它所呈现的“我和我的祖国”才更让人深深爱戴
跟着表舅回到衡水,张北京发现保住全村蒲公英的,竟不是靠他一己之力。跳上拖拉机直奔村委会,路的那一头会有个理想结局。
范老师的执念抱持了28年,在近乎放下的一瞬险些被摧毁。真正的姜小峰出现,色彩、雨水,汇在一起,融化进了家乡的无尽山水。
马亮和妻子在意料之外的地方重逢,也和未出世的孩子有了最特别的合影。一位满心装着乡土和百姓的第一书记,在那瞬间因为亲情落地,角色也长进了泥土。
……
蓝天、山水、泥土,这些是我们提及家乡时的高频词。而当一部承载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主题的电影,把亲情、师恩、爱情全都融进绿水青山的乡愁,观众用首日2.6亿元票房为真心和真情买单。
《我和我的家乡》昨天正式上映,五个短片依次对应农村医保、山区脱贫、支教老师、治沙造林、第一书记等脱贫攻坚战里的重要环节。喜剧类型片的高完成度与庄重的时代主题,合成一部笑中带泪的献礼片。在张艺谋总监制、张一白总策划、宁浩总导演,以及徐峥、陈思诚、闫非/彭大魔、邓超/俞白眉等中国电影喜剧类型片 “种子选手”的合力下,影片在欢乐气氛中唤醒了观众关于故土乡情的记忆与感怀,也触及了一些关于人生的命题。
平凡人朴素情拉近人心,让所有的“事实改编”入情入理
和姊妹篇前作《我和我的祖国》相似,《我和我的家乡》也是一部集锦式电影。在前作已树立了好口碑和31.7亿元高票房的标杆后,外界对《我和我的家乡》一度怀抱复杂的期待。没有了70年间全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加持,《我和我的家乡》凭什么比肩甚至超越前作?
影片正式揭面,几位导演都借用了平凡的人、朴素的情。宁浩执导的单元《北京好人》里,葛优饰演的张北京不够完美,A面仗义,B面“歪主意”;陈思诚掌镜的《天上掉下个UFO》里,黄渤演绎黄大宝,爱琢磨和鬼灵精是他的两张显著标签;邓超在《回乡之路》里的乔树林一角,似乎带着点“满嘴跑火车”的不靠谱劲儿;沈腾在《神笔马亮》中,日常是带着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第一书记,可只要媳妇的视频连线一开,就立刻切换“惧内”模式;而徐峥在《最后一课》中为范伟设计的老师一角,虽人格伟岸,但认知障碍症把人物的行为逻辑拽出了日常轨道。
对于一部承担“献礼”命题的电影,平凡的人以及亲情、爱情、师生情等朴素的情,更能轻易走进观众“人同此心”的对话语境,让影片里所有的“事实改编”都入情入理。
看车库的张北京想尽快买车、追求更富足的生活,人之常情;他起初不愿真金白银自掏腰包,也是人之常情。正是前面所有小心思、小盘算的铺垫,让最后的疯狂决定显得可亲、可信。这个短片名为“北京好人”,其实也在和观众探讨,“好人”的意义不在于要求每个人都能每时每刻输出善意,而是关键时刻施以援手、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暖意。从去年“的哥”张北京把奥运门票赠与素昧平生的四川孩子,到今年险些为表舅“挨了一刀”,一个小事有瑕疵、大事不含糊的好人形象显然拉近了人心。而这,也契合“平凡英雄”成为主流的时代旋律。
相似地,当观众接受了黄大宝朴素并努力的“民间发明家”人设,黔南地区的路路通、村村通,甚至国之重器“天眼”的“客串”,都成了让人信服的故事背景。大家看懂了乔树林一路为沙地苹果打开销路而“不择手段”,那么影片结尾致敬现实中的固沙造林英雄,泛黄旧照片一下就会戳中人心。还有隐瞒妻子放弃留学去扶贫的马亮,为故乡情也为亲情说了无伤大雅的谎言,这并不挑战我们的道德观念,故事便能与观众达成默契,在夸张乃至癫狂的喜剧节奏里为村头放牛娃的墙画心头一颤,也为现实中真正闯出脱贫路的东北“稻梦空间”真诚点赞。
类型先行的喜剧表达柔软了刚性框架,“主旋律”也是润物无声的
《最后一课》的单元赚走了大把笑与泪。范伟饰演的老师因脑梗塞诱发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在一夜间回到了28年前农村支教的日子。范老师忘了许多事,包括儿子,却一直记得上课钟声,记得2+2算错成8的学生,也记得1992年那堂不完美的课。为了给父亲治病,小范策划了18年前旧课堂的复刻。于是,长大成人的学生们在接到消息后全力以赴还原1992年那间漏雨的教室。
时间与记忆的偏差缔造了戏剧的空间。
范老师多年后重返学校,走过他心目中残破的小木桥,回到四面漏风的宿舍,沏一杯茶,端庄又熟稔地踢走门前的鸡……带着仪式感的动作一气呵成,源自支教十年如一日的习惯,更源自教书育人在他心头的分量。在这一视角里,观众望见的是一名乡村教师肩负基础教育的十年艰辛路。而跳脱范老师的主观意识,客观世界里,当年的孩子与“扮演”的孩子,真实的简陋与“制造”的不堪,自然界的电闪雷鸣和人工手动的效果制造,一组组对比,加之范老师认知障碍导致的语序颠倒,可谓尽皆癫狂。故事就在一种空前的情感张力中推进:观众跟随范老师的记忆,回到1992年的望溪村,重走他为学生冒雨取颜料的泥泞路,最终转回当下时空,见证曾经的黑色涂鸦已落地成斑斓的乡村小学堂。笑与泪的极致共情里,中国美丽乡村的日日新,化作一段师恩深重的注脚,润物无声。
《神笔马亮》亦有异曲同工之妙,新农村的变化与“第一书记”的形象在开心麻花的喜剧梗中,拍出了实实在在的地气。同样是依靠喜剧的“包袱”,在马亮被揭穿身份、主题需要升华到家国情怀的戏剧高潮,巧妙的构思与恰到好处的节奏化解了看似口号的文字,让煽情丝毫不显得突兀。
网友有句高赞的评价——正因《我和我的家乡》满是接地气的暖意,它所呈现的“我和我的祖国”才更让人深深爱戴。
作者:王彦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