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的日军为何打仗很厉害?中日士兵体格谁更强
平壤之战,溃败;鸭绿江之战,溃败;金州大连旅顺之战,还是溃败。一个蕞尔岛国,让堂堂天朝大国何其苦涩!曾经横扫六合八荒的剽悍八旗兵早已化为浮云,如今的王牌——装备洋枪洋炮的淮军,却在人数相当、武器相当的日军面前不堪一击。
个头矮小、貌不惊人的日军士兵,战斗力如此强悍,有什么奥秘?
甲午战争爆发后,西方舆论普遍看好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清,并拿日本军人个头矮小说笑。
日本是一个极度自卑和极度自尊的民族,为了消除所谓“世人动辄说清国士兵体格大大优于我兵”的不利舆论,1894年12月,日本大本营的野战卫生长官石黑忠惠识专门煞有介事的搞了一次“日清兵体格比较”,找出70个清朝俘虏和1万4千名日兵做了比较测试,得出的结果如下:
身高,清兵平均高六分(约2厘米);
体重,日兵平均重1贯七百四十日(约7公斤);
胸围,清兵大1寸五分(约5厘米);
肺活量,日兵大5002立方厘米;
握力,日兵强10公斤。
依照这个测试结果,日军在身高、胸围两项落后,在体重、握力两项领先,而在体现军人战斗力最重要的指标——肺活量上,日军确实占优。
占领大连金州的日军与被俘的清人
据此,日本大本营向各部队郑重发出公告,宣称日兵的体格主要指标比清兵优越,并赞美这是因为“讲究强兵的我国卫生学所做的贡献”云云。
十九世纪的日本,还没有搞后来的“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全民健康计划,和其他民族比起来,怎么看都是一群小矮子。其实,日本人没必要在所谓体格上做粉饰文章,日军强大的战斗力,来自训练有素的作战能力和顽强的斗志。
纵观日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和二战的表现,日军在战略层面上并无出色的统帅,日军的强悍是体现在基层指挥官和士兵身上。
甲午战争日本出征军人合影(照片背后写“支那征伐军送别纪念”)
甲午战争中,不少外国军官和记者和日军随行,在他们眼中,“日本军官大多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他们严格的组织和执行能力令人敬佩。”美国记者库利曼则称日军是沉默的兵,他们在行进时没有音乐,没有旗帜,只注重实用一方,其组织极为精悍。连人夫都很勇敢,“我与非武装的人夫一块儿行进在枪林弹雨之中,使我吃惊的是他们都意气高昂,常常是边发出笑声边前进。我想如果敌人逼近,他们不但不会逃跑,反而会向敌人投掷石块。”
仔细看日军在甲午战争各个战场的战术,其实都有固定的模式。比方说进攻,炮兵对射完毕,日军会一部从战场正面主攻,散兵线前进,吸引敌人火力,牵制敌人主力,一部或两部从侧翼进攻,一部做预备队。而清军往往主力集中正面,最怕遭到侧翼进攻,一到日军吹响冲锋号,清军即告溃败,无数次战斗都是如此。
更令人恐怖的是,日军就算处于劣势,也往往能凭借顽强的战斗意志扭转。在辽东海城的一场战斗中,数量三倍于敌人的清军固守一个村子,日军在距离村子四百米处时,因伤亡严重,队形大乱。在无侧翼包抄、无预备队增援的不利情况下,日军指挥官认为:“与其这样白白地延误时间而使士气沮丧,莫如一拥而上。”拔出军刀一声令下,日军端着刺刀,冒着枪林弹雨嗷嗷叫着发起了冲锋,清军溃退了。
战术上,这种距敌四百米的冲锋无异于自杀,就连日本的军事条令也规定,以步枪刺刀实行冲锋,须在距敌一百五十米以内。但战场不是军事教材,甲午战争的无数次战斗,面对着玩命的日军,清军的意志比他们的阵地先行崩溃了。
二战中,日本的单兵战力及和战斗意志,是世界公认的。其实早在之前,日军擅长“肉弹”攻击的恐怖名声就已经传出了。如果你认为是清军的无能成就了日本人,那么不妨看看日俄战争,号称陆军世界第一的俄国人无论从武器装备、个人体格、训练能力、战斗力甚至野蛮程度上,都堪称日本遇到过的最强劲对手。战前,傲慢的俄国人根本看不起这个“矮人国”,认为“扔帽子就可以把它压倒。”
结果,在一场又一场绞肉机一样的战斗中,日本人用伤亡近30万人的惨胜,证明了矮小的日本人,比高大的俄国人更勇敢、更能吃苦耐劳、更不怕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