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她丑的都打脸了吧,她 这样不管往哪条路走,都是上坡路
#胡杏儿怀三胎#
人生赢家?
人们只看到她事业家庭双丰收。
但我只想感叹一句——
胡杏儿,终于熬出头了。
01
和她名字的寓意恰恰相反。
胡杏儿,从来都算不上幸运儿。
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三姐妹跟着父亲一起生活。
但独自漂泊的日子显然占更多。
12岁,胡杏儿被送到北爱尔兰留学。
别以为是什么富二代出国体验生活的故事。
家里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而他的公务员工作能让子女享有国外读书的津贴。去爱尔兰,因为便宜。
学会吃苦。
从学校到镇上需要坐公交,折合人民币约两块。
为了省钱,她选择徒步四十分钟走到,简直是留学群体中的异类。
毕业时要寄运行李,为了省两百块的出租车费,她选择坐公交搬家。
五六个大箱子,她独自一人搬上搬下,还得换乘几次。
到机场一称才发现,行李竟重达两百斤,她一个小女孩硬是扛了过来。
胡杏儿想试试,自己能够到多高。
她成功证明了自己——
两所名校都给她发来了offer。
果然,一百多万的学费高昂到咂舌,她负担不起,最后还是回了香港。
众多学子梦想的香港科技大学,已经是她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种种意外选择,在冥冥之中决定了她的人生方向。
早早踏入社会,跟她选学校的动机相仿:
家境所迫。
跑去参加港姐的选拔,是因为父亲即将退休,她得贴补家里的开支。
那一年,胡杏儿才20岁。
在扎堆的美女中,她显得格格不入。
一个字,憨。
比赛时紧张过头,跳舞到一半连动作都忘记,一群人中,她显得肢体尤其不协调。
在那时,命运隐约给她找准了定位——
演。
评委出了个题,让她表演“喜怒哀乐”。
她表情灵动,像只张牙舞爪的小兽。
尽管称不上演技,但胜在娇憨,也放得开包袱。
说她幸运?
不,这一届的三甲人选,注定她未来的路很难走——
当年港姐冠军,郭羡妮。
拥有四分之一的英国血统,十足的混血长相,眉眼立体。
媒体更称她是继李嘉欣后,港姐选美的天花板。
亚军原子鏸出身优越,母亲是香港著名武打明星郑佩佩,梦想是成为一名百老汇演员。
拼颜值,拼出身,都很难。
细看胡杏儿的外表,和标致也不咋沾边。
婴儿肥,厚嘴唇,皮肤黑黄,牙齿微突。
在当时流行“高知美女”的香港,港科大的高学历为她加了分,这才勉强够到了季军。
一向以毒舌著称的港媒可不买账,阴阳怪气地嘲讽她为“猪扒港姐”。
出名要趁早,即使是“臭名”,好歹出头了不是?
这看似走运的背后,还暗藏一道坎——
胡杏儿没赶上港姐风光的好时候。
千禧年之际,曾为演艺圈输送大量资源的香港小姐,在那时已经走上了下坡路。
很不幸,胡杏儿就是最好的证明。
季军头衔虽然让她获得了TVB的敲门砖,但并没有点亮她的星途。
和同年出道的郭羡妮相比,她的运气实在不咋地。
从角色的分量就可见一斑。
出道即高点的郭羡妮,签约TVB后,第一部戏就和古天乐、宣萱、林峰等大牌明星搭档《寻秦记》。
而胡杏儿的资源实在太一般。
分配给她的角色总是邻家妹妹、闺房小姐,都是没什么存在感的小小配角。
难不成要一辈子演人家的妹妹?
她曾经壮着胆子问导演,能不能给自己安排一些情感稍微丰富的角色。
结果却惨遭打击:
别做梦了,你不会有机会当主角的。
02
但胡杏儿偏不信命。
好在她有从前吃苦的经历打底。
于是表演,又成了她另一门求学之路。
学霸胡杏儿,最不怕的就是考试。
每一次拍戏,都像是一次小考,她要做的,就是牢牢把握住每一个机会,不让自己考砸。
但,用那句最俗气的话——
是金子就会发光。
胡杏儿终于被看见了。
跑了三年龙套后,她混到了个脸熟的机会,饰演《流金岁月》中的弱智女孩丁善茵。
她的天真与自然,正好与角色相契合,楚楚可怜的长相也给角色加了分。
于是得奖也顺理成章。
那一年,她成功获得了TVB的“飞跃进步女艺人奖”。
这奖,更像是把她遗忘多年的一点补偿。
好学生的努力,第一次得到了认可。
从这之后,TVB开始有意栽培胡杏儿。
她出演了《律政新人王》、《冲上云霄》等当时的大热剧集,虽还是配角,但戏份逐渐加重。
就像班里“死读书”的那个好学生,会把原题一道道啃下来。
但要是换了种问法?
那……这道题就不会了。
在拍摄《冲上云霄》时,演技尚且稚嫩的胡杏儿和当时的影帝吴镇宇演一对情侣。
后来吴镇宇在采访中表示,有新人演员NG三十多次还不过关。
当时作为搭档的胡杏儿,首当其冲地被媒体怀疑是吴镇宇暗指的对象。 (后来吴镇宇公开澄清说的不是她)
演了好几部戏都是一个路子,演技过于套路化,都是一贯的夸张表情。
港媒再次开喷,给她起了个外号:胡囧囧。
她不服,开始自己寻找解题的方法。
这个一直陷在啃原题里的好学生,终于学会了自己破题。
而她的思路是——
让自己成为角色。
《肥田喜事》被认为是她演艺生涯的转折点。
在这部剧里,她要饰演一个身材肥胖的乐天女孩儿。
那时候胡杏儿100斤都不到,公司要求她增重20斤。
胡杏儿答应了。她闭关两个月,在家里专心增重。
全脂牛奶当水喝,雪糕、牛排、意大利面……什么容易长胖就吃什么。
两个月,成功增肥四十斤。
整个人肉眼可见地圆润了起来。
比起公司规定的指标,这形象更贴合剧中的角色。
那一年的TVB台庆上,她被安排站在第一列,与众多TVB当家花旦站在一起。
她终于打破命运的诅咒了?
03
看起来,似乎是这样。
最难熬的至暗时刻过去,胡杏儿迎接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2011年,她凭借《怒火街头》和《万凰之王》,成功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我最喜爱的电视女角色奖”、“非凡风采女艺员”奖。
这是TVB有史以来第一位“三料视后”。
但质疑声又接踵而至。
胡杏儿的视后头衔,被很多人炮轰为“最水影后”。
杨怡那一年也没什么好的作品,而胡杏儿拿的视后,被认为水分含量太高,名不副实。
视后并没有给她的演艺路带来多少光环。
一个演员的安身之本,是作品。
而获奖后的几年,除了一部《冲上云霄2》以外,她也没溅出多大的水花来。
与此同时,她还经历了受挫严重的一次情伤——
那段与黄宗泽人尽皆知的感情,以在视后颁奖礼上的高调公布,到泪洒发布会惨淡收场。
在TVB熬了十多年,她看似登顶,但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成功。
于是胡杏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2015年,她离开老东家TVB,决定来内地发展。
这可以说是一步险棋。
相当于把过往的一切成就清零,从头再来。
毕竟在香港,大家都知道胡杏儿。
转战内地后,你谁啊?
开弓没有回头箭,清盘以后,胡杏儿只能继续苦熬。
来内地发展后,她不温不火地拍了几部戏,都是些评分不高的烂片。
转折,在17年大火剧《那年花开月正圆》。
她在里面饰演一个反派女二,胡咏梅。
尽管角色不讨喜,但已是她进军内地市场最好的一份履历。
她对这个角色的演绎,让人见识到了非脸谱化的反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那年花开》为胡杏儿在内地扎稳脚跟,打下了坚实基础。
再到《演员2》,人们从广义上的“知道这么一号人”,到开始真正领略到了她的演技。
在《亲爱的》里,她把一个刚失去孩子的农村妇女,给演活了。
公与私的立场相交织,她精准地诠释了角色的复杂。
她的表演,让一向严苛的李成儒都用上了尊称,更直言夸她“不怕扮丑”。
但见效明显更快了——
在TVB,从打酱油到当家花旦,她花了十年时间才站稳脚跟。
而在内地,从零开始到闯出一片天,她只用了当初一半的时间。
为什么?
04
这都是“熬出来”的本事。
在TVB的十多年,胡杏儿一共拍了近四十部戏。
在TVB最辛苦的时候,她曾经一天拍二十个小时,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一周。
甚至,同时拍两种不同类型的剧,在时装戏和古装戏中来回切换,一天需要变装四次。
回到家洗个澡眯十分钟,是她一天中仅有的奢侈。
十分钟后闹钟响起,又要开始拍戏了。
她自己也深知这一点。
《演员2》的舞台上,提及过去的经历时,她将TVB称为自己的娘家。
没有TVB,就没有今天的胡杏儿。
曾经的视帝黎耀祥,在内地也只能不温不火地发展。
如今胡杏儿的风头远远超过其他老同事们,活成了“北上顶流”。
凭什么是她?
从内因来看。
胡杏儿足够清醒——
演员对她而言,只是一份工作。
和胡杏儿演过的律师,空姐,职场白领一样,演员对她而言,只是一份不同的工种,谈不上多么高大上。
既然是工作,就会面临淘汰的可能。
只有不断地向前,才能始终让自己保持核心竞争力。
而胡杏儿也的确做到了。
一个香港演员,却操着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这是为了适应被北上拍戏的需求,特意练就的。
而在演绎《亲爱的》这个片段时,对不熟悉的安徽方言,她也能速成,就连作为安徽人的赵薇都惊叹:
说得比我还标准。
无论什么情境,她都能立刻适应。
并且在适应之外,还能很好地将技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
包括前天因为生三胎上热搜,她也公布表示:
没必要放大女演员怀孕这件事的影响。
女演员也是职业女性,我也没有比其他怀孕的女性金贵。
拍《那年花开月正圆》时,她瞒着剧组所有人,没告诉他们怀孕的消息。
直到和孙俪有一场冲突较大的拉扯戏时,她怕孙俪来真的,这才在私下悄悄告诉她。
胡杏儿为什么能火?
因为稀缺。
“胡杏儿们”的存在,是来反哺行业的。
能持续产出优质作品,并能给影视圈带来良性循环。
但如今,这样的人越来越少。
影视行业有钱可赚,很多半路出家成为演员的人,都想来分一杯羹。
赚钱不磕碜,可是连基本功,都没几个人能练扎实。
这种浮躁,在年轻演员身上越来越常见。
他们的存在,是在消耗行业。
消耗信任来生产烂片,消耗资源来力捧流量。
不去打磨演技,各个都在争着试探行业的下限。
前段时间刘德华的一个考古采访上了热搜。
他谈到了如今行业的标准下行,连准时、记台词也成为了一个演员的优点。
反正拍戏忘词没关系,后期一键配音全搞定。
在这种不良风气的侵蚀下,能记住台词的演员,都已是翘楚。
行业标准一再放低,被喂屎的,还是观众。
而这一批在浪里淘沙走过来的演员,便显得尤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