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就算彭于晏脱光,也救不了这部大片啊

由 撒宏才 发布于 八卦

这部片子带给我的观感和一年前的《烈火英雄》很像。

同样很「精准」,同样与高亢情绪对接,同样口碑很两极分化。

加之同样的主旋律标签,又要求我们自然对它多了一份宽容与理解。

但它与《烈火英雄》又有些不同。

除去主旋律标签,它的提档更像是一次挺身而出的「紧急救援」,给奄奄一息的大陆电影市场丢了一颗速效救心丸,本质上是带着强烈救市意味的。

政治任务和救市任务背景下,你再对它进行批评,就是对英雄的不敬,对主旋律的苛责,对电影市场的冒犯,一不小心就会触发众怒。

但没办法,我们继续选择不识好歹,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

《紧急救援》

导演:林超贤

主演:彭于晏/ 王彦霖/ 辛芷蕾

豆瓣:6.3 IMDb:7.3

毫无疑问,聚集海上救援的它,填补并打破了华语片长期以来的题材空白与失语。

故事与人物都有原型。

那些与时间赛跑并救人于水火的场景太容易让人内心澎湃不已,也太适合拍成电影了呀。

题材之外,它也确定有爆款相。

都不必提男神彭于晏,女神辛芷蕾。

一个名字就足够。

导演林超贤。

这位在动作类型里游刃有余的香港导演,通过全力拥抱主旋律搭上北上列车,并背靠两部「行动」攒下不少观众对他的期待。

几场救援戏,一步步积压紧张感,干净利落,镜头调度上乘,林超贤继续炫技般地向你展示他在商业部分的娴熟和在工业制作上的高超。

整部片子用了大量实拍的方式将那种灾难感放大。

当直升机不断在峡谷间盘旋俯冲;当一架真飞机在你面前坠毁并断裂成三截;当钻井平台在凶猛烈火下迅速坍塌,那种临场感和紧张感瞬间扑面而来。

电影一共截取了四场救援情况,除了作为开篇的第一场像是廉价草稿作,其它几场救援戏单拎出来都是灾难大片质感,给你命悬一线的刺激。

但问题也出在这四场救援上。

整部电影结构上出了问题,四场戏之间没有任何粘连,没有感悟,没有影响,没有人物起伏。

林超贤甚至连转场都懒得打磨,导致最终生硬感和片段感极强,废笔极多。

比如,第一场救援完全没有必要,对人物起伏和之后的剧情完全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而作为开场,它又被处理得十分糟糕,只起了一个让明星走走过场并赶客的作用。

又比如,那个要离职的救援队员的戏份又有什么意义?

他为什么犯下如此大的工作失误?还是他只是编剧为了让男女主独处制造的工具人?他又是因为这次疏忽所以离职吗?

统统没有交代。

本可以呈现复杂人性的机会,就这样让它溜走了。

更要命的是,两条故事线,救援支线,爱情支线,你说电影的主线是什么?电影的主要任务又是什么?

不清楚。

不只你我不清楚,连整个主创团队自己都不清楚。

这种散点讲故事的方式,让电影视角混乱,使整个故事难以下咽,无时无刻都处于一种无重点和无逻辑的状态。

编剧在两条线的处理上显然没有起承转合的意识,文戏有着小学生习作感的硬伤,有些铺垫刻意地离谱,你完全能够预判剧情走向,当原本就是导演弱项的文戏篇幅扩大之后,简直沦为灾难。

爱情线处理得十分吃力,感情萌生得既无趣又俗套,一张嘴,满是废话;一起身,满是赘肉。

所以就导致我看整部电影时的感受是十分割裂的,我蛮喜欢有些部分的场面调度,又对那些翻来覆去的各种尬聊很不耐烦。

当然不是说动作片里不能有感情戏,但你不能自己找不着重点,厘不清矛盾,一手片段化地插入救援戏,一手又紧紧攥着感情戏不放,一边又想顺路捡起点亲情共鸣,却又无法从中找到平衡调和,最后自己也不知道想拍点什么。

情感不能落地的结果是,整部电影失控且拧巴,故事层面呈现出全面的失焦和平庸。

所以你在电影里,既看不见剧情,也看不见人物,更看不见情感。

很多人说是林超贤「飘」了。

我反倒觉得他是太小心了,小心到不敢得罪,小心到有太多顾忌。

《湄公河行动》撕开了内地主旋律片尺度。

《红海行动》乘胜追击。

它们或许直给,但直率。

它们或许失于精巧,但胜在生动。

可你看这部《紧急救援》,整部影片看起来就是一部充满港片惯性、划满了中心思想、塞满各种元素、也充斥着内地政治正确,而骨子里又很不耐烦的电影。

直男林超贤确实一心只追求重工业的大场面,但他又不愿意放弃更有卖点的喜剧元素和爱情元素,所以在动作戏之外,他选择了用喜剧基调和情感戏份进行填充。

但整个主创团队又对那些翻来覆去的尴尬文戏和无趣剧情极不耐烦。

除此之外,两个男人不躲进直升机而在大雨里相拥取暖的暧昧腐向设定,以及多处洗澡镜头,既是制造话题,也是网罗更多受众,讨好一部分观众的机会。

它太会讨巧了,既想要商业成绩,又想讨更多人喜欢。

代价便是牺牲掉观感上的流畅和自然。

你看,它失去了它本来的性格,成为一篇表面与内核分裂的命题作文。

但既然是命题作文,最起码,你先得自己信,你信了,再与观众达成默契。

更不可信的是人物塑造。

在这部电影里,你看不到集体协作,只看到个人神性。

虽说是救援团队,但大部分戏份都压在彭于晏身上,几乎给了他一个人去表现,个人英雄主义太过浓烈了。

可惜,这个角色没有起伏,人设也不精彩。

男主彭于晏没撑起来,是的,他的身材很性感,胸肌很大,还露了屁股,但他的表演和台词还是很让人出戏。

没错,电影里反复出现了这个词:「恐惧」。

台词也说了一遍又一遍:「这次我害怕了。」

但你回过头看这个角色,他虽置身于镜头中央,但其内心其实是没什么自身驱动力的。

当五岁的儿子要经历一场生死未卜的开颅手术,他听到儿子让他前去救援,没有一点犹豫,急匆匆就去了。

你看不见更多必要的挣扎与痛苦,所谓恐惧,也只是挂在嘴边的中心思想,真正内心的症结,被蜻蜓点水般略过。

换句话说,这是一部情感模糊的电影。

好不容易可以稍微靠近那个人性深礁,它却又开始避开,选择合家欢似地一笔带过。

整个作品就是林超贤困在枷锁里而生产出的混乱且拧巴的产物。

他以动作的外壳进行吆喝吸引路人,又试图去触及一些深度,但他又割舍不掉商业性。

他既想拍一部张弛有度的娱乐大片,又放弃不了爆米花式浅显直白的表达。

他想为这138分钟划上中心思想,却因为支支吾吾说了半天也说不清楚而选择蒙混过关…

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便是情节上的割裂与拧巴。

如此,哪怕再漂亮的肉体,哪怕再帅气的彭于晏,在松散立意和逻辑断线面前,都只是噱头和工具而已。

排版  碑妹

图片 /来源于网络

「作者」

用爱发电,支持请点

「分享」or「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