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屡次跳票的《花木兰》在国内院线上映还有5天,受北美疫情影响,迪士尼干脆将这部迪士尼公主宇宙的最新力作,于9月4日放在了自家的Disney+流媒体平台上线上首映,29.99美元的价格不低,却也给了很多国内观众一个鉴别成片质量的时间差。
2020年版《花木兰》的豆瓣最新评分为4.9分,与迪士尼此前刚刚线上公映的《独一无二的伊万》比起来,在大众点评中的评价要明显差了一大截。
关于《花木兰》的吐槽,已经成为这几天观众们最热衷的话题,毕竟,让一个纯西方思维的创作班底,讲一个关于“家国情怀、忠孝节义”为核心的传奇故事,本身就是荒唐、搞笑的。
显然,好莱坞主流创作群体,依然没有注意到国内院线的整体质量和中国观众的观影水平早已今非昔比了,再拿这类西方视角的猎奇之作糊弄人,完全是自投罗网。
除了被片中的剧情、台词、造型、服饰道具雷得外焦里嫩之外,迪士尼的这部《花木兰》的制作水准,其实达到了好莱坞奇幻电影的准一线水平,从西方观众的角度,至少不该算作一部烂片。
因此,国内观众对这部影片的整体评价,其实更多的基于感情上的主观判断:不用心去了解中国文化,完全照搬西方套路,就这么直眉瞪眼、毫无顾忌的魔改?how dare you!
在解构《花木兰》的创作意图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本片的女导演妮琪·卡罗。这位新西兰人专注并擅长于女性、儿童题材。
其执导的《绝不让步》(又名《对抗性侵犯》)由查理兹·塞隆领衔主演,讲述了一个迫于生计在矿上工作的女性反抗男人们不尊重甚至性骚扰行为的故事。
这部以小见大的作品,因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再加上塞隆饰演的女主在备受无端指责的环境下,敢于挺身而出的勇气,最终感动了观众,豆瓣评分8.0分。
除《绝不让步》外,妮琪·卡罗2002年执导的《鲸骑士》、2017年上映的《动物园长的夫人》,都是以典型的女性视角观察世界、反映现实;另一方面,她执导的儿童剧《小小安妮》,也获得了美国导演工会奖的最佳儿童电视节目导演奖。
由此可见,迪士尼选择对女性平权、儿童题材很擅长的妮琪·卡罗,在商业逻辑与影片创作上来说都没什么问题。
但正因为这位女导演对花木兰这个人物倾注了心力,也夹带了不少私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符合政治正确的改编,才使这部《花木兰》的故事主线变得与以往大为不同的主因之一。
在国内观众的心目中,花木兰是一位巾帼英雄,她保家卫国的故事名流千古,忠孝节义的品质令人叹服。
然而,在2020年版《花木兰》中,花木兰的勇敢与坚韧,被赋予了一个看起来很东方化的概念——气。
在真人版《花木兰》的语境中,“气”被肤浅的理解为令西方人眼花缭乱的中国功夫(特别是气功),但如果更深层次的进行分析,“气”不仅是一种战士具备的优良品质(片中反复提及的忠诚、勇敢、真诚),还是像花木兰这样与生俱来的独特气质的人物,只有具备“气”的人,才能成为引领潮流、力挽狂澜的盖世英雄。
不过,影片有意无意的将“气”的概念虚拟化,变得虚无缥缈、很难理解,这对应了西方人对东方文明的神秘感与猎奇感,但更多的还是主创们故意为之。
虚无缥缈的“气”,对应的其实是西方价值体系中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诠释。对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熟悉的观众,应该能从《花木兰》中,感受到了那个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成长、觉醒、获得能力、承担责任。
与同样出自迪士尼之手的动画版《花木兰》比起来,真人版《花木兰》的人物塑造完全不同。
前者的花木兰,给人以机智、活泼、勇敢的印象,而后者则强调花木兰在柔弱的外表下,坚韧刚强的内心,这不仅是“女性当自强”的意思表达,也是片中对“气”最直观的体现。
真人版《花木兰》中,对花木兰的成长曲线进行了精准的设计和勾勒,这条成长的主线,也支撑起了整个故事,再加上花木兰与其他几位女性人物(花木兰母亲的落后思想、始终被男人支配的女巫)的鲜明对比,更突显出女性意识觉醒的鲜明意识。
《花木兰》选择了全华人(华裔)阵容,除美籍华人艺人刘亦菲之外,女巫(仙娘)巩俐、皇帝李连杰、可汗李截、媒婆郑佩佩等,都是由华人、华裔演员饰演。
因此,《花木兰》始终处于一种特别别扭的视觉呈现:在西方人看来的中国面孔,说着地道的美国英语、按照西方思维思考事物,在不断吐槽东方的文化糟粕和肯定西方的意识形态中,演了这出荒唐的闹剧。
曾经作为港产电影代表人物成功登陆好莱坞的李连杰,如今却在《花木兰》中,饰演一个阴阳怪气的皇帝。
全片中,皇帝这个角色既没有体现出一个皇帝该有的大气与威严,又因为服装道具上的糊涂的混搭风,完全沦为一个照本宣科的工具人。
同样被沦为工具人的,还有巩俐饰演的女巫。
片中,她作为花木兰两个层次的对立面(一方面是敌人关系,一方面是女性对男权的态度),除了怪异的服装和眼花缭乱的魔法之外,人物几乎没什么说服力,选择救木兰的动机不明,最后也只能用女性觉醒这个意识流才能糊弄过去。
或许是主创有意为之,除了花木兰这个角色相对丰满之外,其他的配角都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父女的深情、上下级的尊重、同僚间的暧昧,都让人觉得怪怪的。
根子上,还是主创们太自信,自信到用一套好莱坞烂熟于胸的西方故事,按照西方的意识形态进行魔改和演绎,就能把《花木兰》讲出彩,最终的结果就是冒犯到了懂中国文化的观众群体,砸了自己的牌子,聪明反被聪明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