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到昨晚,追剧的小伙伴们已经从正版平台上看完前三集《局中人》,在该剧首播当日,只有一集的剧情,没办法做出评论,而当前三集都播放后,该剧的质量和演员们的演技都基本上清晰了。
《局中人》原著的作者以及电视剧版的导演都是刘誉,原著与电视剧版能够集合在一个人的身上,这让观众们也对这部电视剧的质量放心很多。第一集中和日寇的斗智斗勇只能算是全剧的“开胃小菜”,第二和第三集的开播才算是正式的进入剧情。抗日战争之后的谍战剧,便是国共两党之间的斗智斗勇了。从第二集开始,在哥哥与弟弟斗智斗勇的基础上,又结合了当时的那个大时代的背影,让整部剧的叙事更为精准。
谍战片讲究的是一个环环相扣,三集之后再看《局中人》,叙事线索相对明确,那些没有用桥段也基本上被废弃,剧情的前前后后联系还算紧密。而这部电视剧的前三集开局缺少个为精准的“钩子”去提携整部作品,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从目前来看,《局中人》按照时间线索平铺直叙,虽然在叙事的快感上稍有欠缺,但也无伤大雅。
前三集的高潮延续在了第二集和第三集的整个剧情,由潘粤明饰演的哥哥(国军)和张一山饰演的弟弟(共军)之间斗智斗勇。一个对国军忠心耿耿,恪尽职守的哥哥一定要在弟弟身上查明真相,并且找出弟弟是共军的证据。而作为共军的弟弟则要隐藏好自己的身份,在对方找不出证据的基础上哪重新打入国军内部。这在剧情上的对抗性造成了两位演员演技上的对决。
可能观众对于张一山在谍战片的印象还停留在《余罪》上,所以看完前三集后,感觉张一山在演技上还是有着明显的短板。比如张一山面对潘粤明时候的故作深沉,让《局中人》带着一些“违和感”。当张一山真正的面对“哥哥”潘粤明时,真是应了那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了。
潘粤明在演技上的特点就是给一种非常“内敛”的感觉,对于角色有着非常精准的理解。优秀的演员在表情的表演上往往都会“给的少一点”,而不是给的越多越好。而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少给”不代表着“不给”。不少流量明星在演这种戏的时候就是面无表情,那不是表演,而是“人肉复读机”。而潘粤明的演技就让人特别的舒服,表情不多,但是通过细节体现出来精准的角色。
演员的内敛才能让其所饰演的角色外放,这也是表演层面的基础性规律。往往那些性格外放的演员,都无法呈现出来非常好的角色。就是因为让自己“站在”了角色前面。不少相声或者小品的演员登上舞台后,就给观众一种没演技的感觉,其实就是自己大于角色了,也就是演员不够内敛造成的。赵本山老师曾在《一大宗师》中非常内敛,角色的光芒瞬间就体现出来了,这就是演技。
而带着书生气质的潘粤明,在饰演作为哥哥的国军时,这种内敛使他经常的躲在角色的背后,让观众无法知悉这张温和的面孔背后,到底蕴藏的是一位怎样的演员。也正因为个人的消失,才带来了角色的鲜活。所以潘粤明在饰演很多角色的时候都给观众一种“很像”的感觉。在《局中人》当中,潘粤明用这样一种内敛的方式去诠释角色,也就更加的独到且精准了。
而在对手戏方面,与潘粤明这样的内敛演员打戏,作为“对手”的张一山是非常不易的。因为潘粤明在表演上喜欢“少给”,那张以上自然就要“多给”一些,可给的太多,就过了。在《局中人》第一集当中,张一山还未碰到潘粤明,就已经在台词等方面用力过猛了。在稍后的剧情当中,两人正式出现了大量对手戏,张一山不够内敛,就会自然而然的被潘粤明的演技放大。
其实这也是《局中人》在剧本的创作阶段时人物设计上的“缺陷”。一般在影视剧本中,主角的人设之间都是性格互补的,有柔软的就有刚烈的。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让《让子弹飞》的角色人设,就是典型的互补类型。包括《武林外传》也是这个思路。
双沉稳,本身就不够出戏点。而且,双沉稳的角色设计,会造成演员表演上的不好把握。让潘粤明更沉稳,还是让张一山更沉闷呢?从《局中人》呈现出来的效果来看,该剧导演估计也没有什么高瞻远瞩的想法。所以,不少戏码在戏眼设计上,是相对混乱的,只能靠两位演员自己摸索了。
如果靠演员自己的摸索,那就只好凭本事说话了。潘粤明与张一山的演技对决中,“哥哥”明显略胜一筹,潘粤明在演技上丝毫没有让一让晚辈的意思,而张一山的演技也有待提高。性格的张扬似的“弟弟”这个角色有些发飘了。
至于以后的剧情如何发展,这对“兄弟”是否能带给观众更多的惊艳的演技,只有让我们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