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选秀狂欢已经拉开帷幕。
同时段开播,又同是男选手,《创4》和《青你3》不免被拿来比较。
本来以为激烈竞争下,选手们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会赛出水平和自我,以此形成秀坛盛世。
万万没想到,美学姐和众多秀粉一样,最后只揉揉眼睛憋出一句:
“我们内娱好像真的要完蛋了。”
美学姐今天想来和大家探讨一下:内娱选秀挣扎了17年,为何越发展越单薄?
这场华丽舞台上的审美盛宴,到底还能狂欢多久?
1
内娱选秀,越来越单薄?
仅近两年内,你算过内娱涌现了多少“练习生”吗?
从2018年的《偶像练习生》到2019年的《青春有你1》、《创造营2019》、《以团之名》,还有去年的《少年之名》等等。
每个节目都要征集百名练习生作为主人公,网红、艺校生、演员、“回锅肉”齐上阵。
前期造势越来越大,但热度却一届不如一届。
去年,担任过选秀节目PD的张艺兴曾在采访中坦言:“节目就不应该做,前面淘完那么多波了,哪能出好苗子?”
当时这话一出引起了不小争议,但现在来看,深处圈内的张艺兴算是一语成畿。
上周末美学姐和朋友慕名打开了一期新选秀的视频,舞蹈和唱歌水平怎么形容呢?
虽然话中有开玩笑的成分,但不得不说,现今选秀的舞台质量,哪怕在外人眼中都极为不专业。
实力不达标是现今所有选秀的通病。
练习生人数过多,更迭速度又太快,好苗子早就被送出道,留下来的还没有被好好培养,就被迫登上舞台。
可资本是不在意这些的,毕竟颜值是钱包的钥匙,即便钥匙也有发锈的时候,这届选秀人就成了网友们口中的“牛鬼蛇神”。
帅哥也是存在的。
创4的甘望星:腿长肩宽头小,身高183,有帅哥样子却没帅哥架子。
创4的周柯宇:嘉行力捧小生,一出场就自带80个粉丝站,唱跳水平也算过得去。
青3陈俊豪:浓颜系帅哥,侧脸更立体,虽然身高一般,但好在气质比较阳光自信。
青3孙滢皓:被网友说是男版全智贤,但明显下颌角比较宽,兼具了男性的硬朗。
相比diss有欺骗感的颜值,其实美学姐更想感叹,在日韩以及欧美流行趋势的干扰下,我们的审美体系以及几近【被覆盖】。
选手们无论是长相穿搭,还是舞台表演风格,全都围绕日韩系和欧美范展开,属于我们的那一拨人真的太少。
这种效仿来的风格,借鉴好了可以在短期快速提分,借鉴失误就是元素堆积、不知所云。
比如创4先出场的《糖果超甜》组合,典型的奶油式韩风,想要用过多的肢体语言调动甜蜜的氛围,但这种人工糖精感反而别扭、不松驰。
连台下的选手都吐槽这不是《糖果超甜》是《糖果齁咸》。
不是说男生不能甜美可爱。
既然女生可以短发、可以飒,那男生也可以温柔、可以软弱,审美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多元化是个好现象。
创4里有个选手刘宇,也是阴柔的风格与长相,国风美少年的路线让不少观众耳目一新,直呼惊喜与难得。
看多了审美效仿下的产物,很多人都已不记得:曾经的内娱选秀,也是可以诠释或者是引领中国审美的风潮的。
2
16年前得那场审美狂欢
2005年,一场叫做《超级女生》的节目打开了中国选秀的新时代。
那场选秀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国民”二字,总决赛共有4亿观众收看,创下了11%的收视奇迹。
在网络没有普及的年代,所有观众守在电视机前,就这样用短信一票一票投出初代国民pick——李宇春,以近353万的票数,她拿下那年的全国总冠军。
“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她,你要相信我的情意并不假”。
利落的装扮和灵巧的舞蹈动作,李宇春让当年的观众初次感受到什么是偶像魅力。
连作为当年赛区评委的何炅都忍不住说:“太有感染力了,真的没办法。“
“真的没办法”的李宇春,与当年主流下的中式审美背道而驰。
长相属于方脸细五官的类型,细长眼又是单眼皮,看起来很有距离感,充满棱角的脸部轮廓,力量感清楚明了。
再加上如今看起来有些杀马特的爆炸头、小皮裤,不够“女性“的舞蹈和嗓音。
这样叛逆形象的成功,实则更具有探讨意味,我们总强调“个性”难以与主流融合,但当年李宇春被投上冠军,是不是说明大众心中的审美标准从来不存在统一?
从2004年的《超级女声》到今天的创4和青你,中国选秀已经发展了16年之久。
李宇春早已不再爆炸头、皮裤加身,但中性飒爽气质仍在。
事业全面开花,演唱会座无虚席,是时尚品牌的宠儿,也仍是粉丝爱足16年的现象级人物。
她跟着时代的发展完成了不断更迭。
有意思的是,17年后内娱的选秀早已遍地开花,们层出不穷,但能被记住的寥寥无几。
他们起起落落,热度来了又去,在时间的洪涛里却【总有新人替旧人】。
3
内娱完蛋,谁要负责?
选秀节目的最大受众群体,永远是年轻一代。
年轻人对于选秀类节目的喜爱,源于内心深处一种微妙的情绪,现代心理学中有个词语对此进行解释:精神自慰。
当这个被你选中的人,站在舞台上完成梦想,被光环笼罩那一刻,台下的粉丝在潜意识里,自己也是站在闪光灯下的。
养成感,代入感,参与感,仪式感。
在这种参与选秀的过程中,观众及粉丝投射的是自我期待与成长。
“内娱完蛋了”这句话一般后面都要接一句对电视台、节目组、资本的唾弃与辱骂。
“什么样的选手都送上台,内娱完蛋你们都有责任。”
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资本说白了只是从市场总结出大众审美取向,然后把选手们尽最大能力包装好,制造出符合标准的模式化。
他们把推上了台面,但选择权还是交到了观众手中。
在这场审美盛宴中,观众是掌握着绝对主动权的,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标准,为心仪的打分,对练习生的去留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而粉丝对选秀选手投出的每一票,其实都是自身期待的审美表达。
一边感叹内娱再无优质,一边诚实的打投,票出的选手“千人一面”,这只能说明公众审美的单一化。
从这一点来看,这16年来,内娱的选秀的确在走下坡路。
2005年的那场比赛,选手们真的就是普通人,她们出身各异,风格叛逆,全新的个性以及动听的嗓音,相同的是拼搏的斗志和坚持下去的希望。
观众在她们身上看到了什么是创造力及颠覆性,这种多样性又在日后反哺于每一个粉丝,鼓励粉丝能够真正实现个性,勇敢做自己。
在粉丝的支持下,这批偶像又由此成为真正的审美潮流icon。
这才是偶像发展的一种正向循环。
偶像之所以能让大众追随,除了颜值上的愉悦,还有生命力的旺盛以及舞台上的热烈。
选秀从来不只是一场造星的狂欢。
选秀的第一层意义是为粉丝寻找“精神领袖”,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互相成就,共同依偎成长。
选秀的更深层的意义是为娱乐圈输送更多优质偶像,有实力又新鲜的面孔,才能为我们在国际乐坛争夺更多的话语权。
“内娱完蛋了”、“华流走不出去”赖谁呢?与其怪到资本,不如检讨我们自己。
毕竟偶像的身份与权力,是每一个“秀粉”所赋予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