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关羽身高堪比姚明 关羽身高多少?
导读:历史上的关羽是怎样的?但在近期的艺术创作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想颠覆关羽在世人眼中那根深蒂固的完美形象。在电影《关云长》中,甄子丹饰演关羽不再红脸绿衣,不再手托长髯,甚至谈起了感情。对于这种现代化和所谓人性化的全新解读,似乎更多的人都不太领情。到底历史上的关羽是怎样的?他的形象容不容得后人的更改?记者就此问题采访到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民俗专家齐守成。
论外观丹凤眼美男子身高堪比姚明
我们常讲“红脸的关公,白脸的曹操”,红和白是戏曲里对忠与奸的一种具象表现,为什么会将关羽描写成红脸呢?民俗专家分析,从远古时代起,红色便在巫术文化里有避邪的意思,红色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而此后红色更是忠心、忠诚的象征,正所谓“赤胆忠心”。此外,《三国演义》中还描写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在古代,卧蚕眉、丹凤眼、长胡须皆是美男子的重要标志。关羽身穿的绿锦战袍则是刘备赠与他的结拜信物,齐守成表示,绿袍应该也是后人们为配合他红脸的一种后天加工。
资料显示东汉三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今天的24.2厘米。也就是说,关羽“身高九尺”折算后应在2.17米左右。我们熟知的篮球明星易建联身高是2.13米,姚明是2.26米,大家可以凭此想象出关公的威武程度。
同理推算关羽的长髯应该有四十多厘米长,怪不得曹操曾以纱锦为囊送给关羽用做护髯。《三国志·吕布臧洪传》中写:“布有良马曰赤兔。”后来,赤兔经《三国演义》的夸张,成了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的宝马。关羽死后赤兔马也在东吴“数日不食草料而死”,成为义驹,这也加强了人们对关羽的崇敬。在《三国演义》中,赤兔马从公元189年董卓入朝一直勤勤恳恳工作到220年关羽死后,前后服役近30年。事实上马的平均寿命一般为30~35岁。使役期一般为3-15年,最多可达20年。赤兔马作为战马使用那么久,实际上是有艺术夸张的。
谈演变从战将到武财神
古人有言:“山东文圣人,山西武圣人。”文圣人指孔子,武圣人指关公,两者并驾齐驱,由此可见关公在我国民间信仰中的地位。
中国古代名将成千上万,单论武功,传说中吕布、马超、典韦等人的战力值都在关羽之上。但唯有关羽实现了从“武将”到“忠臣义士”到“财神”直至“关圣帝君”的一路升级,他靠的显然不是“武功”,而是“德行”。关羽身上凝聚着勇、忠、仁、义、礼、智、信等中国人崇尚的伦理美德。
关羽死后被刘禅追谥为“壮缪侯”,这在民间的影响不太大。从唐代开始,民间开始出现有对关公的祭祀。到宋代中叶,道教将关公纳入自己的神系,关公信仰得到了升级。“关帝庙”也是自宋代开始在民间日趋增多。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神宗朱翊钧封关羽为帝,而且敕封其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尊为护国佑民之神;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关羽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皇帝西巡途经解州时拜谒关帝庙,亲书“义炳乾坤”匾额;雍正皇帝追封关羽的祖父、父亲为公爵;乾隆、嘉庆、道光对关羽的封号陆续增加,最后成为“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无论是统治阶级表彰还是民间大众的信奉,关羽精神的核心是“忠义”。他为人臣时的忠心耿耿,受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并借此宣扬忠君思想。而他放走曹操时讲仁讲义、有恩必报的态度,也使他“讲义气”的形象深入民心。因此民间流传关公佑卫尽忠尽义之人,而这样的信条在任何文化中都是人们必备的美德,所以儒释道等宗教均将其作为神灵供奉,这使得关公的形象更加显赫。
此外,还有传说指将关公像朝向大门,既可招财进屋,又可镇守门户,阻挡外邪。日久经后人神化,“武财神”之名不胫而走。事实上,商人拜关羽像并不是像拜财神那样求得“财源广进”,而是被尊为商业的保护神,昭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生意要童叟无欺,遵义守信。
玩颠覆关公到底近不近女色?
此次电影《关云长》还给男主角甄子丹安插了一段儿女情长的故事,彻底颠覆关羽不近女色的形象,这很可能成为影片公映后最具争议的话题。
事实上,对关公感情史的“探究”近些年来越发引人关注。2004年的一个关公国际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所所长、研究员尹韵公就曾指出“关羽不但喜欢美女,并且曾和曹操争过美女”。
在《三国志》的《蜀书》和《魏书》中都记载了这样一个史实:曹操与刘备带领大军在下邳围攻吕布,吕布派出秦宜禄出城向河内太守张杨求救。关羽听说秦宜禄长相非常出众的妻子杜氏还留在下邳城内,便多次请求曹操:“妻无子,下城,乞纳宜禄妻。”谁料曹孟德亦是好色之徒,他见关羽迫不及待的样子,怀疑杜氏异常美貌,等到城池攻陷之后,曹操亲自召见了杜氏,果然是国色天香,“乃自纳之”。关羽为此事深恨曹操,欲趁某次刘备与曹操一起打猎之机杀掉曹操,后被刘备制止。由此,尹韵公得出一个结论:“曹操送关公美女之事,是假;曹操与关羽争美女之事,倒是真的。”
链接关公在沈阳留下的痕迹
位于沈阳故宫和中街之间的中心庙,是明清沈阳古城中央座标点的一处著名建筑。从清代以来,沈阳城的老百姓有很多关于这座庙的传说,流传较广的是有关中心庙中关公为皇帝护驾的传说。可见清代的沈阳城里尊崇关公的风俗的确相当盛行。据民国初年的《沈阳县志》记载,当时沈阳城方圆五十里内有关帝庙四十三座,比其他任类型的庙宇都多,其中绝大部分是清朝建立的。
在沈阳的另一处历史遗迹张氏帅府中,也能见得关公的身影。张作霖在帅府的东北角建有家庙,其正殿供奉的正是关羽塑像。有人说,张家家庙之所以不供别神,只供关公,与张作霖一生尚武有关。但其实,张作霖尊奉关公也和他看重忠义仁勇有关。张作霖把这种理念作为精神支柱来维系整个奉系集团。这个家庙是张作霖心中的圣殿,据在帅府工作过的老人回忆,关帝庙平时不开门,逢年过节搞祭拜活动,也是张家的人参加,外人是不能进去的。除张作霖本人外,任何人不得在此庙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