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年资金交易员最值钱? --当下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的困境
摘要:同业市场越发重要,今年大家说资金交易员最值钱,会借钱的能为公司省下几十BP成本,能借到钱、能发出去存单决定了中小银行的生死。这种变化根本原因可能和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的转变有很大关系。
本文作者为交易员春申君,原标题《为什么今年资金交易员最值钱?——当下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的困境》,授权华尔街见闻发表。
我们都知道,自2014年初人民币开启贬值周期以来,外汇占款掉头向下,带来的直接问题是持续了十几年的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走到尽头。近些年,央行开始使用各种“粉条”类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投放基础货币(目前主要是MLF和逆回购)。同业市场的作用越发重要,到了今年,大家开始说资金交易员最值钱,会借钱的能为公司省下几十BP成本,能借到钱、能发出去存单的决定了中小银行的生死,货币经纪的存单台撑起了大半利润。这种变化资金紧是一方面,根本原因我想可能和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的转变有很大关系。
当然现在这种投放操作并不新鲜,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也通过再贷款投放基础货币。那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像现在一样,对银行机构的债权占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的25%以上(外汇占款暴增的年代,这个数字是4%左右)。现在的MLF类似于再贷款的操作,只不过质押的资产变成了流动性更好的债券。但是,带着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毕竟那是一个同业业务和套利能力远没有现在发达的年代,现在这种投放方式合不合适可以深入探讨,至少可质疑的地方是很多的。
银行们借着央妈的贵钱交着法定存款准备金
上图有点夸张了,主要帮助读者联想。莫怪,莫怪。
我们看一张图。粗略测算,目前市面上,MLF和逆回购存量大致在5.2万亿,超储大致在2.2万亿。差值在3万亿左右。我们这么去理解这件事,银行通过超储管理流动性,不够了就问央妈借,如果MLF和逆回购是出于流动性管理的目的存在,那么它们的存量肯定要比超储低。但2016年9月以后,超储低过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存量。从资金置换的角度理解,银行体系余粮只有2.2万亿,却借了央妈5.2万亿,有3万亿被扣下了,充当了法定存款准备金。银行借MLF支付的利率是3.2%,存成法定准备金收取的利率是1.62%。看到了,目前银行正在缴纳惩罚性的罚息。而且,这个3.2%其实不是大多数银行的成本,不是一级交易商是拿不到3.2的,只能借着四点几的钱交存款准备金。
问题是,银行是有钱的啊,前几年攒的准备金去哪了?
那些年的提准并不完全是货币政策周期的结果
九十年代末期开始,强制结汇叠加中国加入WTO,令不断涌入的外汇被动被央行结算成人民币投放到商业银行体系,那段时间不断提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对这些超量货币供应的对冲。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提准与货币政策周期有关系,但与对货币总量的调控关联度更大。也就是说,现在这么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是货币政策长期收紧的结果,而是当年商业银行存下来的余粮。
那么,在外汇占款快速下降的当下,现在的降准是不是也可以与货币政策周期脱钩呢,有没有必要谈降准而色变呢?或许理由还不够充分,我们再来“控诉”一下MLF投放基础货币这种方式。
“三个极致”显示银行被逼的太紧了
一是超储用到极致。最近市场都在讨论超储率太低了,我很赞同。3.2%借来的钱,再不拿出来用,做点收益高的投资,只收0.72%的利率,银行真的可以去和西北风了。不解决基础货币投放方式的问题,超储率肯定高不起来,银行毕竟不能赔钱的。到时候金融市场流动性管理的压力,全落在央妈身上。央妈上帝视角的能力,都是被逼出来的。(说到上帝视角,美联储有这么细吗,我不了解,谁给讲讲)
二是货币乘数用到极致。我们知道,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体系中,法定准备金率决定了货币乘数的上限。好奇算了算,得出下图,目前的货币乘数正快速逼近上限。可以想象,银行的效率正被逼到极限。
三是质押物用到极致。现在MPA考核下,有一项内容是针对LCR流动性覆盖率的考核。MLF、逆回购投放货币又需要流动性好的债券资产做质押物。两者对银行的债券等流动性资产是互相争夺的关系。记得去年底银行面临拿不出多余债券换取MLF的窘境。央行一度放开口,同意用同业存单作为MLF的质押物。当时,我写过,这无疑为市场套利开了新的口子(关注公众号,回复34阅读文章)。同业存单作为一种同业资产是可以脱离实体无中生有的,那么一级交易商只用不断买存单,制造流动性紧张环境,换取MLF,就可以不断从央行套出资金赚取存单和MLF的利差。道德风险很大。所以,LCR这个紧箍咒令MLF投放基础货币显得不可持续。
批发类和零售类的货币投放与同业市场的套利冲动
理解MLF投放和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异同,我们可以用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去理解里面最本质的差异。以前外汇占款投放很公平,银行的贸易清算做的好,拉存款做得好,就能获得基础货币,而且这个投放是实时的、零散的。怎么套利呢?很难,想套利就去把银行的基本业务:服务贸易、服务清算、服务存款、服务实体经济做到最好。
现在呢?一级交易商才有资格获取基础货币,批发性的资金获取起来太容易了。银行将被迫过度关注于同业市场,拿得到钱的可以想想怎么往市场上借出去套利,拿不到钱的发行同业存单,从一级交易商那拿钱。做贸易清算,结外汇,拉存款等传统的银行技能被迫退居次席。注意了,并不是说一级交易商分层不对。如果是少量的,以流动性管理为目的的交易,这很合理,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是占到央行负债表1/4量级的投放,里面的问题还是很大的。而且这对中小银行很不公平。
一度MLF利率是被当做利率走廊上限看的,有一定的惩罚性利率的意味。但当它变成货币投放工具之后,利率走廊的作用自然不了了之。一级交易商要套利,中小银行又缺钱到饥渴,资金的边际价格是缺乏基础货币的机构决定的,所以中小银行获得的资金价格一定比MLF高。获得资金的资格不同就使得MLF利率成不了上限,反而是往上面叠加套利利率的工具。这也解释了同业存单的利率困境。
令市场过度关注央行的操作
还有一点是,零售类的市场有自我调节能力。从前的日子里,银行如果缺钱,就多拉点存款,价格高低因为每家获取资金能力不一,价格都不一样。市场自己就能调节好。批发类的市场同质性高,更容易在极端情况下出现价格偏离,获取基础货币的价格几乎都由央妈决定。
毕竟事关基础货币投放,市场不得不紧密关注央行的投放。QE还有一个稳定的投放计划,我们没有,那大家只能猜,只能紧盯央行。跟着央行正着做、反着做,对赌着做。虽然我们一直提货币政策要从数量调控转向价格调控。但实际情况是市场关注数量调控的精力远高于价格调控。今年的市场资金交易员最值钱,就反映了这个现实问题。
当然话说到这份上,我依然和绝大多数人一样,认为降准还是很难出现。除非舆论背景被培育的足够好,又或央妈再次使出意想不到的神来之笔。但基础货币投放这件事,或许对未来的利率环境有着深远影响,值得探讨。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温婉的话他说”:精准投放货币,央行早该进行了。
网友“用户74xxxx412”:投放货币
骑“共享单车”的人越来越多了,针对大量共享单车占道,导致市民交通出行困难的情况,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将进一步规范共享单车投放停放行为:①加强对投放共享单车行为的现场管理,规定非机动车停车泊位以外区域不允许投放共享单车;②加大对共享单车清运力度;③联合约谈发现问题的共享单车企业,确保共享单车企业及时、主动地清理、整肃本品牌车辆乱停放、“扎堆”停放等问题。
针对市民群众反映部分共享单车企业野蛮投放,大量共享单车集中霸占人行道、地铁出入口、小区出入口和公交车站点、交通枢纽,还有肆意投放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上,导致市民群众交通出行困难甚至极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情况,近期,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部署工作,进一步规范共享单车投放停放行为,确保市民群众交通出行安全。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发布”
加强对投放共享单车行为的现场管理
全市公安交警将结合日常执勤执法工作,特别是夜间巡逻任务,加强对辖区各共享单车企业车辆投放规律的排查、发现,并将民警警力安排和巡逻范围针对性地向共享单车企业投放车辆行为高发、多发的区域、时段倾斜。加大巡逻执法力度,严格按照“见违必纠、纠违必处、处罚必严”的要求,依法严查严处投放车辆违法停放、“货车闯禁”、逆向行驶等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其中,对“黄线道路”违停行为,坚决予以依法处罚。同时,发现共享单车企业将车辆投放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等非机动车停车泊位以外区域的,现场督促投放人员装运带回。
加大对共享单车清运力度
全市交警将依托“交警与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与区车辆停放管理公司、城管执法部门以及辖区共享单车企业的联勤联动,协调相关部门配齐配全清障施救车辆、运维车辆。结合日常执勤执法工作,进一步提高对辖区主干道路及交通枢纽、旅游景点周边道路的巡逻频率,一旦发现共享单车聚集乱停放或“扎堆”停放影响其他车辆、行人正常通行的,第一时间通知区车辆停放管理公司、城管执法部门或共享单车企业,组织车辆予以清运,保障道路环境干净、安全、有序。
联合约谈发现问题的共享单车企业
全市公安交警将加强与交通管理部门的联系沟通,协调明确辖区共享单车投放区域和投放总量,并建立共享单车联合约谈机制,定期对违法投放、无序投放车辆以及运维、调度能力严重不足的共享单车企业开展联合约谈。约谈中,重点督促企业科学、有序、规范投放车辆,坚决杜绝在禁止投放道路、区域以及非机动车停车泊位以外的区域投放车辆,坚决杜绝在日间(特别是早晚高峰时段)投放车辆,坚决杜绝不按交通管理部门衡定数量“过量”投放车辆。督促企业落实交通安全主体管理责任,明确企业自主运维措施,确保共享单车企业及时、主动地清理、整肃本品牌车辆乱停放、“扎堆”停放等问题。
同时,公安交警部门将根据《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在道路上停放非机动车,应当使用非机动车道路停放点,不得在停放点以外区域停放”的有关规定,继续加强对共享单车企业和从事共享单车投放工作相关人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原标题:沪交警:非机动车停车泊位以外区域不允许投放共享单车!)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1260370295”:要控制共享单车投放数量;共享单车的使用者也别任性停放。管好现有共享单车,暂不开发新的共享单车。
网友“西陵侠”:共享单车如果只能这样停,离死期也就不远了,它的生命就在于能遍地开花。提升用车人素质、规范宽容单车管理投放、尽可能多地给它划一点儿地盘,也许才能使这样绿色的生活得以持续。
网友“上海客”:现在作为比不为好!
网友“朴植永”:别假借公共服务之名给城市管理添乱,挤占城市公共空间!
网友“沙棘”:支持
(1970-01-01)
剑拔弩张,波谲云诡。用这8个字形容近一周以来的共享单车市场,一点也不夸张。
在重庆悟空单车宣布倒闭的当口,摩拜单车宣布获得新一轮6亿美元融资,创下共享单车诞生以来的最高纪录;尚未公布新一轮融资动向的ofo紧接着表示,根据第三方机构调查,其市场占有率已远超摩拜;随后,摩拜最近几轮融资领投者腾讯CEO马化腾与ofo早期投资者金沙江创投CEO朱啸虎在朋友圈就“智能和非智能”互怼;再接着,ofo宣布与中国电信和华为共同研发的NB-IoT“物联网智能锁”正式应用到小黄车上,似乎是对马化腾质疑ofo“不智能”的直接回应……
2017年6月20日,上海街头的七彩共享单车。 东方IC 图
在上海市场,用户们最直接的感受是“共享单车的问题是颜色不够用了”。继橙色的摩拜、黄色的ofo、蓝色的小鸣、绿色的优拜、享骑、百拜和酷骑、黄紫相间的永安行、白身红轮的共佰和赳赳、银身蓝轮的1步单车之后,又多了彩虹色的七彩单车。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说,除了这些,一个名叫迪呗的品牌也开始投放,上海共享单车市场品牌超过12个、总量突破106万辆!
共享单车是个怎样的江湖?在“头部”企业针锋相对的竞争中,会将行业引向何方?为何在“尾部”企业发出“不要去追风口”的呐喊声中,仍会有这么多品牌蜂拥而至?
数量派和技术派,哪个胜算大
在共享单车的江湖中,最先入行的ofo和摩拜已位居行业顶部。
不过,正如朱啸虎与马化腾争论中所体现出来的,他们的发展路径并不一致,从车型就能看出:从校园起步、在早期收集改装师生车辆进行共享的ofo,主打高性价比车辆。直到现在,ofo的车辆仍旧来自不同供应商,规格不统一,造价相对较低,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智能锁。摩拜从投放第一辆车时,就强调“物联网”基因,所有的车辆都由摩拜自行设计并配备智能锁,造价远高于ofo。
在投放速度上,虽然摩拜率先进入城市,但ofo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朱啸虎早在2016年10月就提出,低造价的ofo更适合竞争:“摩拜布一辆车,ofo可以布10辆”。还有一个数字也显示了ofo的扩张速度:2016年10月,全国市场只有6万多辆ofo,仅仅过了8个月,ofo的全国投放量已超600万辆。
摩拜却坚持技术为先的发展方式。“不管竞争对手怎么做,我们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每一次记者与摩拜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谈论行业竞争时,他总是这么回答。在他看来,摩拜的诞生是为了推广“智能出行方案”。在一年多发展中,摩拜始终强调技术的力量,除了融资外,还引入诸多技术领域的合作伙伴,包括高通、中移动、沃达丰、爱立信等。就连这次融资6亿美元,大部分也将花在技术升级上,“携手全球领先的物联网合作伙伴,加速推动移动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实景应用;以及在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领域加速战略布局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壁垒。”
如此可见,如果将ofo看作“数量派”,那么摩拜就是“技术派”。
市场监管,需要“江湖规矩”
不过,“数量派”和“技术派”真的非此即彼吗?或许,两家都不会承认,可从实际发展看,“数量派”和“技术派”一直在悄悄“学习借鉴”。
先看车型。ofo的轻便好骑被很多用户称道,摩拜就从第二代开始,走上“更轻”的设计道路,甚至为最新一款车起名“风清扬”。不过,摩拜的实心胎大大减少了维护成本,曾经选用充气胎的ofo,已经为新款车换上实心胎。
再看数量。根据ofo自述,目前小黄车的投放总量超过600万辆,进入全球120座城市;摩拜方面提供的数据是,投放总量超500万辆,进入全球逾100座城市。有知情人士透露,摩拜的二代车“mobike lite”和此前的一代车、之后的几代车相比,最不结实,原因之一是在“设计二代车时,正是ofo大举铺量的时候,摩拜用这款造价最低、产量最高的车与ofo争市场。”可见,主打技术的摩拜也没有放弃数量上的争夺。
还有技术。物联网智能锁是摩拜单车的标配,且一直在研究怎样实现更准确的定位、更可靠的电池续航方式。曾经认为智能锁不如机械锁好用且造价高的ofo,也开始换锁,正在经历机械锁、电子机械锁到最新NB-IoT“物联网智能锁”的更新。
此外,双方在运营上也有诸多“参考”:配备运维人员、与一线政府部门合作解决乱停放问题等。在陆家嘴附近一片写字楼外,记者看到,一条短短不过百米的人行道,一侧是“ofo 小黄车提醒您,此处不可停车哦”的指示牌,另一侧的牌子则带有摩拜标志“请勿停放此处”。
郭建荣觉得,这种现象并不意外。到目前为止,共享单车的用户忠诚度并不高。谁的车多、车好、费用低,都能直接影响用户选择。受这一需求驱动,共享单车品牌一方面会加大车辆投放,另一方面也在形成“复制优秀者”的共识。
来自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他律、自律要求,也迫使不同流派的共享单车在某些问题上做出共同选择。根据上海市交通委发布的《上海市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指导意见(试行)》(公开征求意见稿),共享单车必须有智能锁才能上路、必须有保险、必须对押金设专门账户且不得挪用等。由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的团体标准《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等也即将发布。这些都传递出一个信号,共享单车的江湖即将面对外部监管,也将迎来自己的“江湖规矩”。
没钱,重庆悟空单车倒闭了
钱,是共享单车江湖绕不开的话题。
没钱,就会倒闭。这是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面对的残酷现实。
从2017年1月7日投放车辆至2017年6月13日宣布退市,悟空单车没有获得过投资机构的投资,而是试图借助“城市合伙人”的模式解决融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招募个人和小商家以众筹的形式解决资金问题,每辆车标价1100元,个人和商家认购后可获得70%的运营收益。
但悟空单车的投放量不过1000多辆,规模效应不明显,整个行业又缺乏合适的盈利模式,“城市合伙人”模式推行并不顺利,只招募到几十万元资金。整个企业的运营基本靠雷厚义自掏腰包。
对这名90后创业者来说,“烧钱”能烧多久呢?雷厚义承认,在退出时,投放市场的车辆出现严重丢失、损坏等,累计损失约300万元。面对这次失败的创业过程,他反思:“小公司创业不要去追风口,风口追也追不上。最好切入一个小的细分领域进去,打一个山头得守住才行。”
有钱,不论你愿意或不愿意,会推着你往快速扩张的道路上走。这一点,同样由90后创办的ofo就是典型案例。
“我们并没有准备好,但我们进城市了。”ofo 创始人兼CEO戴威并不否认,2016年10月将ofo从校园市场拓展到城市时,ofo并没有充分准备好。但在10月初,他们刚刚获得1.3亿美元的C轮融资。几乎在同一时间,朱啸虎表达了“摩拜布一辆车,ofo可以布10辆”的态度,并表示共享单车之争将在90天内结束。
回顾成长故事,戴威和几个联合创始人都将接受朱啸虎1000万元的投资视作ofo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他们是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创业者,而朱啸虎这样成熟的投资人不仅意味着钱,更意味着经验。
投资人的态度,影响着年轻的团队。虽然承认“没有准备好就进城”,但戴威等几个创始人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太晚了。戴威说:“如果5月底就直接选择进入城市,那肯定不一样了。2016年最遗憾的事,就是进城市晚了。”另一名联合创始人薛鼎也曾公开表示过:“如果那个时间点进了城市,或许摩拜就没机会了。”
共享单车发展,不能只靠资本
快速扩张真的是好事吗?
表面看,借助资本的力量和本身的“高性价比”,ofo在布点上实现了对摩拜的后来居上。
可是,这促使其他品牌采取同样的战略攻城略地。于是,一场混战之后,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多了,各种问题也浮出水面:押金和充值的车费能不能退、怎么退;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能否承载庞大的共享单车队伍;违法骑车、停车以及骑行出现的交通事故,怎么处理……几乎任何一个,都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疯狂的共享单车企业,扩张的脚步已无法停止,因为任何一个停顿,就可能被市场淘汰。
但业内人士和旁观者都意识到,共享单车的发展,并不能只靠资本,甚至得质疑一下资本的真实目的。
某共享单车品牌中层领导王旭(化名)说:“外面很热闹,行业洗牌已悄悄开始。”该品牌在上海等多个城市都有车辆投放,在行业内属中等规模。他坦言自己公司的融资速度已经放慢,因为“大家都知道,行业的格局基本确定——摩拜和ofo占领市场,其余品牌只能在一些偏远小城市才有机会,成不了气候。”
在他看来,资本是很现实的,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他所在的企业已在谋求转型,希望变“增加投放车辆参与市场竞争”的模式为“向外输出车辆和管理技术”的模式:“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又拿不到新的融资,只有死路一条。”
在与马化腾的互怼中,朱啸虎也已改变“90天定胜负”的判断,他认为,共享单车行业将先淘汰那些中小规模企业,然后才是两大巨头ofo和摩拜的战斗。至于结果,恐怕要“一年后再看”。
与朱啸虎这一表态连在一起的,是ofo推出NB-IoT物联网智能锁的消息。ofo还低调地将原本99元的押金提高到199元,表示将用在物联网布局上。业内人士解读,这意味着包括朱啸虎在内的投资人也发现,靠钱“烧”出来的规模,并不能取得竞争的最后胜利。
郭建荣则认为,用车押金是对企业和投资人的诱惑:“有的共享单车提出信用用车减免押金,但大部分仍收取押金。一辆车动辄几十元上百元的押金,只要用户多了,沉淀的押金就很可观。”政府部门对于押金和车费充值的强制性规范尚未出台,难挡共享单车品牌上演“圈钱”戏码。不过,“用户要小心了,面对那些提供免费用车的品牌,要想一想,他们靠什么赚钱?”
这个观点得到某私募基金公司行业研究员谷云的认可。他说,从盈利预期看,押金是很重要的部分:“如果一辆车服务六个人,每人缴纳100元押金,车辆成本100元,那么每增加一辆车,企业就能获得500元沉淀资金。投出去的钱,直接能收回来。”
谷云还分析说,即便有的共享单车创始人说“如果创业失败了,就当做公益”,但投资人是现实的,他们看中的不是公益,而是投资回报。
“共享单车是个不错的投资项目。去年以来,一级市场没有特别出挑的投资方向或项目,但投资有周期,投资人要把手里的钱花出去,一旦出现像共享单车这一看起来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都不错的项目,就会引来资本抱团追捧。”谷云分析说,即使一些小规模企业到目前为止仍能获得投资,也不算意外:“总有聪明的投资人和糊涂的投资人。想投摩拜、ofo的投资人太多,有些投资人找不到机会,就选了小品牌。就像很多人觉得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很可笑,可仍会有人投资。”
所谓“权威报告”,需仔细推敲
在共享单车的江湖,还有一个特色产品:各种“权威报告”和“好信息”。
“占有率”“投放量”“进入城市”“活跃度”“渗透度”“打开率”,这些都是ofo、摩拜等共享单车品牌喜欢挂在嘴上的名词。来自不同机构的所谓“权威报告”,成为共享单车品牌用来展示自我成绩的重要依据。
与此同时,是各种展示“中国原创”“中国智造”得到全球认可的“好信息”:ofo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一公里计划”; 摩拜单车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颁发的“可持续城市交通特别奖”……最新消息是,戴威将代表ofo参加夏季达沃斯论坛,成为本次达沃斯最年轻的与会者。
除了这些带有荣誉性质的信息,相关企业还用海外布局来展示自身实力。ofo如此描述自己在2017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的发展计划:“首批试运营期间将覆盖世博园区、世博村、世博酒店及城市通往世博园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周围,针对世博会短途出行高峰,提供轻便快捷的骑行服务”; 就整体的海外发展情况看,“全世界掀起一股环保出行的ofo黄色小旋风,这也为ofo带动民族企业出海提供了契机……在ofo小黄车的引领下,中国制造将以 ‘互联网+中国智造’的全新面貌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
新近在英国曼彻斯特投放车辆的摩拜则表示:“曼彻斯特是摩拜单车进入的首个亚洲之外的城市,未来几个月摩拜还计划将这种智能、环保、方便、实惠的智能共享单车出行方式带给更多欧洲城市……”
这些报告和消息,能信吗?
记者在不少标榜公正的第三方报告中,读到“力压”“遥遥领先”“望尘莫及”等倾向性很强的词汇。另一个奇怪之处,在于报告中的数据来源。投放数量、使用频率等是共享单车品牌的核心数据,在政府部门的摸底中,相关品牌都有所保留。第三方机构又从何得到相关数据并撰写“权威报告”呢?所以,相关报告的权威性,实在要打几个问号。
还有细心的用户发现,有些“好消息”也与那些“权威报告”一样,值得推敲。
比如,ofo在今年4月表示在哈佛大学投放车辆,并给出现场学生骑车的照片。可一名正在哈佛交流的复旦毕业生找了许久,没有在哈佛校园看到小黄车,甚至质疑ofo发布的照片:“Havard Yard(哈佛广场)里面是不允许骑车的,这个地方(指照片背景)我记得是Yard里面……”记者调查发现,所谓ofo进入哈佛,实际上是为当时在哈佛举办的一场论坛提供免费用车服务,并非在哈佛的长期项目。
同样,摩拜在英国投放车辆不假,但首批投放在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两个城市的共享单车一共1000辆。摩拜表示后续将根据使用需求逐步增加投放量。
业内人士指出,无桩的共享单车作为“中国原创”,确实有一定领先性,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并不意外。另一方面,行业内也出现不和谐的“报告战”“黑稿战”“公关稿战”。虽然相关品牌能借助信息不对称在一定时间内迷惑用户甚至投资人;可从长远看,不实信息终究会被识破,企业发展的问题也不能靠漂亮的文字来解决。共享单车的江湖,并不需要这些看似漂亮的风景。
(原题为《共享单车江湖之争,看谁能笑到最后》)
(1970-01-01)
杭州市城管委约谈网租自行车企业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杨亚东 摄
7月10日下午,杭州市城管委(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与在当地运营的9家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即共享单车)企业进行行政约谈。由你、摩拜、hellobike、酷骑、ofo、永安行、小鸣、优拜等8家企业代表出席,骑呗缺席。
“你们目前投放了多少车辆?运转率有多少?有多少人员和车辆负责运维?”约谈会一开始,杭州市城管委副主任、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赵美英就向在座的8家企业提出了以上3个问题。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根据各企业的回答梳理发现,目前在杭州投放的共享单车共有41.8万多辆;各家企业的运维人员多则三四百人,少则几十人,人员严重不足。
据介绍,今年以来,杭州市城管系统针对互联网单车无序投放、违规停放等问题,先后67次对相关企业进行约谈,对6家企业的9起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共发出10份接受调查通知书,对6家企业作出罚款、责令整改等处罚。
杭州市城管委约谈网租自行车企业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杨亚东 摄
与此同时,该市城管系统对无序投放、无序停放的2.3万辆单车,采取了搬离保管措施。为搬移乱投放乱停放单车,杭州城管部门已花费22万多元。
在约谈会上,赵美英表示,在杭州相关管理条例未出台之前,不允许再新投放互联网租赁自行车。
“在地铁口50米范围内、公交站两侧30米的范围内禁止投放单车,这些路段都是很重要的应急疏散点。之所以会有2.3万辆单车被暂扣,主要是因为无序的单车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市民的出行,我们今年已经接到了800多起类似的投诉。”赵美英说。
据介绍,杭州城管部门目前正在划定专用的停车位,预计7月底可完成该项工作,届时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都将被要求停到官方划定的区域内。
赵美英表示,之前有企业在道路上私划停车位,这是违法行为,坚决不允许。
8家企业在当日的约谈会上还签署了《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规范管理承诺书》,各家企业代表承诺今后将加强单车管理,增加运维人员,建立相应的惩戒制度等。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叶子”:共享单车在城市,泛滥成灾。
网友“一鸣”:早该约谈他们约束他们的投放了
网友“w h h”:应该严管!
(1970-01-01)
今天,小蓝单车宣布在北京首批投放bluegogo Pro,随后将在成都、广州、深圳等城市陆续投放。
据悉,这是首款提供三档变速的共享单车。小蓝单车称之是“最好骑”的共享单车,并预计未来变速共享单车占比将达50%。
据了解,bluegogo Pro搭载入门级专业内变速,分为三档:轻踏档、标准档、快速档。
其中轻踏挡踩踏力度变轻27%,轻松应对爬坡、逆风等情况。标准档兼具好骑与速度适合于一般骑行。快速档则满足追求运动感的用户,在同样的踩踏效率下,速度提升37%。
bluegogo Pro具备亚米级别的定位系统,误差减少到0.5米以内,方便用户更准确地寻找单车位置。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笑看人生”:小蓝单车是最好骑的共享单车,期待做的更好。
网友“锐不可当”:小蓝最好骑,支持小蓝
网友“⇒お 敷衍、人生 び、”:你确定二百五这个数字好吗
(2017-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