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被低估的郝蕾,以及她看到“中国式母女”的真相

由 睢风娥 发布于 八卦

面对 母亲每天无休止的责骂

她只能一再沉默

直到母亲再也无法开口说话


在文艺片爱好者眼中,郝蕾带着光环,虽然她的产量不高,但每次出新作,都能引起不小话题。

昨天,郝蕾和老戏骨金燕玲主演的新片《春潮》在爱奇艺上线,片中她们饰演了一对关系恶化到无法弥合的中国式母女,彼此折磨,在痛苦中忍耐。

郝蕾一直都被认为是国内最被低估的女演员之一,在以往娄烨、贾樟柯的电影中,我们看到过她无数次的闪光。而这部《春潮》,可能是郝蕾在这个年龄,能演到的最适合的角色。

看完这部电影,我发现,“母女上辈子是仇人”并不是一句空穴来风。这样的原生家庭矛盾,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很多时候,母亲以为带给孩子的是无私奉献,是爱;但当孩子长大成人,开始“不领情”,母亲的控制欲却会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一把伤人的利刃。

01

祖孙三代矛盾重重


郝蕾饰演的郭建波在报社工作,在事业上,她苦于新闻理想得不到实现。她富有正义感,关注社会负面新闻,执着于为弱者发声。但主编为了报社经济效益,把她的选题一一否决。

在生活中,她是个未婚妈妈,和自己的母亲、女儿住在一起。

她的母亲纪明岚,曾经是个教师,退休后热心于社区活动,每天忙忙碌碌,组织老年人排练红歌,接外孙女放学,给母女俩做饭。

母亲在邻里街坊有口皆碑,但在家里却非常强势,对郭建波和外孙女无时无刻不展现着强大的控制欲。

在郭建波小时候,母亲因为丈夫行为不检点执意离婚;郭建波成人后未婚先孕,母亲阻止了她打掉孩子的念头,但外孙女郭婉婷出生没多久,纪明岚又蛮横地把幼儿拴在身边,不让女儿抚养。


在这样的环境下,外孙女长到了9岁。祖孙三人每天还是像普通人家一样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在同一屋檐下起居,但母亲对郭建波的数落、抱怨、责骂却没一天休止。

母亲带着合唱队在客厅排练时,郭建波躲在厨房抽烟,被母亲一顿痛骂。

郭建波报道的学校性侵案见报,被母亲指责“国家养你,你还要骂国家”,“有本事移民,出去了想怎么骂怎么骂”。

一天晚上母亲参加完同学聚会,醉醺醺回到家,郭建波只是去厨房拿个牛奶,就被她视为“看我高兴了泼我冷水”,追到床头又是一顿数落。

在这个长春家庭里,对于母亲的穷追猛打,郭建波却只是一再沉默,像上海爷叔金宇澄笔下的《繁花》一样,“不响”。

这“不响”背后,郭建波绝望地抓住了床头的仙人球,扎得满手鲜血,也叫不出一声疼。

02

“你安静了,世界就安静了“

这并不是一个往常套路的母女故事,在这些责骂声中不存在爱,也不存在和解,只有越来越大的恨意,超越了人们对于母爱的理解。

母亲和郭建波的矛盾根源之一,就在郭建波的父亲。

在母亲眼里,那个男人是个在菜市场乱摸女人屁股的流氓。

但在女儿眼里,爸爸是个最温柔的人,当郭建波来初潮求助母亲时,纪明岚却冷冷地说“你怎么来这个了?”而爸爸会手把手教她怎么叠卫生纸,还烧热水帮她泡脚。


母亲对于女儿的恨意,延续着自己对于前夫的恨意。她对郭建波的羞辱几乎没有底线,女儿把少年时的信件、和爸爸的合影封存在箱子里,纪明岚会趁女儿不在家时翻出来拿到屋外烧掉。

有一天,母亲甚至当着女儿的面,把孙女叫过来,告诉她“你没有爸爸,妈妈在怀你三个月时想把你打掉,所以我不能把你交给一个想杀掉你的人”。

郭建波的反抗十分无力,看着甩开自己手的女儿,只能噙着泪反复问母亲,“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你到底想干嘛?”

直到故事最后,母亲病重,在病床上昏迷,郭建波帮她擦完身,站在玻璃窗前,淡淡地说:

“你安静了,世界就安静了。”


对着昏迷的母亲,也是对着玻璃中自己的倒影,郭建明用一段长达7分钟的长镜头独白,将自己压抑几十年的苦闷一泻而出。

“就是因为我,让你在那些年受了那么多屈辱,所以你要用40年的时间去惩罚我,而我也用了40年的时间来顺从你。”

“我曾经试图夺回我做母亲的权利,而每一次必然以你的胜利而告终。你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家庭不是战场,你的胜利也不是荣耀。我不想我的女儿走回我小时候的轨迹,所以我才避免跟你吵架。”

“你想让我找一个好男人,有家,过体面的生活。我不,我就要你看见我现在的样子。”

03

“其实这么多年,我都忍着你“

《春潮》对于母性的解构,不同于《楢山节考》式的对于女性母爱力量的歌颂,而更类似于豆瓣上“父母皆祸害”这样的小组讨论,以及当下青年热衷的对原生家庭的控诉。

郭建波和母亲纪明岚,是中国许多同一屋檐下两代人的缩影。《春潮》把可能存在于任何一个家庭的矛盾,毫无遮掩地真实展现在我们面前。


母亲的思维停滞在上一个年代,非黑即白,对家庭的控制欲强,给儿女从小就用粉笔描上一个人形白框,希望他们能活成自己设想中的样子。

女儿却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在人生的道路上行错路差错步,撞得满头包。当母亲的“这都是为了你好”只能引起反效果,两代人的矛盾就越积越深。

《春潮》制作完成后,制片人李亚平把它放给一位影视公司女高管看,后者一开始完全无法理解,不明白一对亲母女的关系怎么可能恶化成这样。

但等这位女高管回了家,和自己的母亲讲了这个故事,她的母亲只是淡淡地告诉她:

“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也是在忍着你的。”


对于原生家庭的积怨,其实每一代人都有,只是在这个年轻人更乐于发声的年代,气氛愈加显得割裂,“控诉原生家庭”甚至成了风潮。

在影迷们对于《春潮》的反馈中,许多人都聊起了父母带给自己的痛苦。

一位豆瓣网友说,自己高中时因为害怕拍照,在一次外出游玩时扫了母亲的兴,害她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被她在众人面前用难听肮脏的话骂了很久,从此落下心病。自己因为身材偏胖,还经常遭到母亲的羞辱。

“我胖,不行;没男人喜欢,不行;有男人喜欢有男人睡,还是不行,此生第一次被人荡妇羞辱是来自母亲,确实令人无话可说。”

除了带给孩子的直接伤害,父母之间的不健康关系,也会给孩子留下痛苦不堪的回忆。

在一场《春潮》放映会上,一位观众和主创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在她小时候,爸爸在外地工作偶尔才能回家,妈妈在招待朋友时会让爸爸躲去窗帘后面,给她留下了非常耻辱的童年记忆。小时候她不理解,觉得很丢脸,现在则会借童年的经历反思自己的行为。


有人说,母女上辈子是仇人。在年轻一代有着强烈自主意识的当下,两代人的裂痕越来越大,很多情况下无法用理解和善意来愈合,只能像《春潮》里郭建波和母亲一样,互相伤害,相互忍耐,直到一方倒下。

如何化解矛盾?如何成为一个好母亲?电影本身没有给出任何答案,《春潮》只是用记录者的视角告诉你你本来就在经历的这一切。

“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

图片来自《春潮》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

十六铺生活家爱买好物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