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宝宝摔倒了,家长扶不扶?这3种反应,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走向

由 濮阳南烟 发布于 健康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碰碰的。加上孩子生性活泼,行动力和平衡力也未熟练掌握,所以任何不起眼的小东西,都能绊倒我们的宝宝。毫不夸张地说,宝宝有时“狠”起来,TA能把自己给绊倒

那么问题来了!宝宝摔了,在对身体没有任何威胁的基础上,究竟该不该扶?

对此,大家都默契地分成了三大门派。分别是:坚决不扶派、怨天尤人派、盲目安抚派!

其实啊,宝宝摔了该不该扶,真的不能一概而论。那么宝宝摔倒了,家长作何反应才最正确?接下来小康君就给各位家长,好好地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弊端~

坚决不扶派

“自己站起来的孩子才坚强”

在家长圈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育儿鸡汤——“宝宝摔了坚决不能扶,必须等他自己站起来,这样孩子才能记住教训,性格才会更加坚强。”

这句话坚定了不少家长所奉行的“挫折教育”,为了让宝宝更加的坚强、勇敢和独立。

所以,当宝宝摔倒时,家长给出的第一反应就是:“你已经长大了,不准哭!要坚强的自己站起来!”

甚至对宝宝请求的帮助置之不理,不允许任何人去扶宝宝,必须等孩子自己站起来才罢休。

相信这碗鸡汤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某些家长形成了偏激的观念后,反而会把育儿鸡汤熬成毒鸡汤。

其实,宝宝在遇到小挫折的时候,最需要的只是妈妈的一个拥抱和接纳。宝宝首先有了安全感,才有能力让自己更勇敢,被爱包裹的坚强才更有力量。

若不分情况的奉行“打死都不能扶”的原则,那么可能会让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影响亲子关系。

而且,为了建立巩固的亲子情感,有些宝宝会变得更加粘人,不允许父母离开自己一步。

若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回应,这类孩子可能会形成冷漠、孤僻、过度好强的性格特点。

怨天尤人派

“都怪XXX绊倒宝宝了”

怨天尤人派的特点就是怼天、怼地,就是不指出孩子摔跤的真正原因。

宝宝脚绊到凳子摔跤了,这类家长就会边打凳子边说:“谁让你在这儿呢,要不是宝宝就不会摔倒了!”

宝宝踩到玩具摔倒了,家长就会摔打着玩具说:“都怪你绊倒宝宝,大坏蛋!”

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情况下,宝宝摔倒了,这类家长又会找到由头,拿着宝宝手边拍地边喊:“都怪地不平,打你!”

虽说把宝宝摔倒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别人”的方式,能够暂时安抚宝宝的情绪。

但此种方式却会给孩子一种“我本不会摔倒,是你们的存在才使我摔倒”的错误观念。

长此以往,孩子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就会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遇到挫折或失败都认为是“别人”的原因,而很难看到自己的问题。也缺乏评估风险、总结教训的思维习惯。

盲目安抚派

一句“哎呀妈呀!”吓哭娃

其实很多时候,宝宝不是疼哭的,而是吓哭的。

宝宝身高低,与地面的距离短,如果跑的不是很快,其实摔倒一般不会太严重。

宝宝呢又缺乏经验,摔跤后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反应,在一两秒钟发愣的时间,若家长大惊小怪地又亲又哄,不停地问:“宝宝摔疼了没?不疼不疼,咱不哭哈~”

本来没打算哭的宝宝,看到惊慌失措的家长后,就会认为:我摔个跤麻麻都吓成这样了,看来事情很严重啊!于是就非常“应景”地大哭了起来。

其实,家长过度惊慌的反应会影响宝宝的自信心。宝宝再遇到有风险的事情会本能地拒绝尝试,常常给人一种宝宝很胆小的性格印象。

可能有家长问:“这也不行,那也不对的。那宝宝摔倒了,家长该如何反应才正确呢?”

宝宝摔了

聪明的家长都这么做

一、不要急于搀扶,而是询问宝宝情况。

宝宝摔跤了,家长再紧张也要保持平和的情绪问一句:“怎么样啊?还好吗?可以自己站起来吗?”

如果宝宝没有什么问题,就遵从孩子意见鼓励他自己站起来。若宝宝寻求帮助,家长也不要拒绝Ta。

二、勿责备,让宝宝适当发泄情绪。

有时候宝宝可能真的摔疼了,家长千万不要责备Ta,而是要告诉孩子,妈妈/爸爸在你身边呢,不要害怕,给足孩子安全感。

然后,轻轻抚摸宝宝,让其适当发泄一下情绪。等到宝宝情绪发泄出来后,也就不把摔跤当回事儿了。

三、情绪平复后总结经验教训

等到宝宝情绪平复后,要告诉孩子下次如何做才不会摔倒和受伤。如果孩子愿意,可以和孩子一起再“回顾”一下摔倒时的情景。

在回顾时,教宝宝如何清理或躲开障碍物,这样做既能转移其注意力,还可以避免下一次的意外发生。

四、不吝啬鼓励

如果宝宝有进步了,成功躲过障碍物了,或摔倒后没有哭闹,家长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培养孩子自信、勇敢的性格。这样宝宝才会在每一次的摔倒中,真正的站起来。

育儿小妙招

宝宝摔跤其实是一件好事,这是宝宝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摔跤可以让孩子明白任何事物的不确定性,学会评估环境的风险。

所以,各位宝妈奶爸们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盲目崇拜挫折教育的“毒鸡汤”,让孩子没了安全感,也丧失了体验生活的重要经历,影响了正确的性格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