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小男孩挤眉弄眼,父母规劝不成!医生:不是调皮,是病

由 淡图强 发布于 健康

小宝,是一个十四岁的男孩。本应快快乐乐、健康成长的阳光少年却在八年前开始经常出现挤眉弄眼,同时还发现喉咙时不时发出“哼哼”或“咳咳”的声音。这种情况在游戏、情绪激动或生气时特别明显,而在安静或睡觉时则极少出现。随后,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老师也经常反映上课时间经常挤眉弄眼。渐渐地又发现呲牙咧嘴、甩头扭脖子,同时还伴随肩膀和上肢的舞动,身体东摇西晃,小动作不断!

(网络图片)

因为破坏了课堂秩序,影响同学们的注意力,而在家里,则经常搅得家人心烦不安。起初,家人以为是男孩子顽皮,染上了不良习惯,因而少不了斥责,甚至打骂孩子,老师也不停地家访告状........

最近一年来,这些情况愈加频繁、更加剧烈。孩子的头颈部、躯干和腹部的抽动显得特别突出,经常使孩子坐立不安。而且,长时间的疾病困扰,小宝变得越来越内向,胆子越来越小。他反感到人多的地方,也不善于交友,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夜间则常常出现尿床。爸爸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知如何是好。只好前往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就诊。

(网络图片)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林细康观察发现小患者发育正常,营养好,智力正常,情绪紧张焦虑。但时不时在他眼睛、嘴巴、颈肩部及上肢的异常不自主动作特别显眼,双肩不停地快速耸动,挺胸、扭脖子,有时喉咙还发出“呃呃”或“咳咳”的声音。而频繁的上半身和腹部的抽动使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显得十分尴尬,一旁的妈妈脸上写满了无奈。

结合详细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脑电图、核磁共振及血液学检查,最后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参考既往的治疗经过,为小宝制定了全面的治疗方案,叮嘱孩子妈妈调整饮食结构、克服爱看电视、迷恋电子游戏的坏习惯,配合一定的心理疏导。两周后,症状渐渐减轻。

什么是“抽动秽语综合征”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较少见的慢性致残性疾病。大多于4~12岁之间起病。男孩多见,男女比例为2:1~4:1。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理及环境因素等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近些年来,儿童抽动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研究发现,心理精神压力在小儿抽动症的诱因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这跟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家长们应该引以为戒。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症状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特征是不自主、突发、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在抽动的同时常伴有暴发性、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抽动症状先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部、颈部、肩部,严重的上身下身都出现抽动。

如面部肌肉抽动可出现咧嘴、撅嘴、缩鼻、扮怪相等;眼部肌肉抽动症可出现皱眉、眨眼、翻白眼等;咽喉部肌肉抽动则发出异常声音,如干咳声、清嗓子或不自主的秽语、骂人等;四肢肌肉抽动可表现为甩手、举臂、扭臂或抖腿、踢腿、旋转、步态异常等;而躯干抽动常表现为挺胸、扭腰、身体扭转及腹肌抽动等。情绪激动、运动过多、疲劳过度或感冒等疾病都可能使该症状加重。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危害

抽动秽语综合征除了肌肉抽动及伴随的不自主发声和秽语外,还经常与小儿多动症、强迫障碍、行为异常等疾病共同发生,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⒈ 引发学习困难:大多患儿上课时为了努力控制自己的发声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眼睛很难盯在书本或黑板上,上课经常走神,课堂上讲解的内容无法掌握。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同时由于在学校经常遭受同学和老师的歧视或嘲笑,越发不喜欢上学,容易产生厌学心理,甚至逃学。

⒉ 个性发展问题:4~12岁是孩子个人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经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或同学嘲笑,会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巨大伤害。

⒊ 社会交往障碍:患儿由于抽动症频繁发作,可能会遭到嘲笑和讥讽,使孩子在心灵上遭到严重打击,患儿会渐渐疏远人群,没有与人交往的欲望和兴趣,渐渐变得孤立和自闭。

“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

很多家长认为抽动症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慢慢自愈。实践证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般来说,抽动症患儿不依靠药物是很难恢复到正常的。所以,发现孩子有抽动症时,不要掉以轻心,更不宜消极等待,而应该及时采取多方面措施进行有效治疗:

一.药物治疗:采用何种药物治疗应该由专科医师根据具体病情选用。

二.非药物治疗:可尝试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微电流刺激、脑电生物反馈等神经调控疗法等。

三.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儿家长和老师认识疾病的性质和特征,减缓或消除父母的担心和焦虑。合理安排患儿日常的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消除学校和家庭环境中可能对症状的产生或维持有作用的不良因素,减轻患者因抽动症状所继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家庭养育方式的改变:在帮助孩子的同时,家长尤其应该注意自我心态、情绪的调整,尽量改变养育方式。对抽动症孩子,宽容鼓励非常重要。开学之初、考试阶段均是此病高发时期,一定要注意调节孩子的情绪。

五.其它治疗:

1.陪伴:家长平时应多多陪伴孩子,引导孩子参加快乐的小游戏,多到户外活动,用快乐转移他的注意力。

2、改变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戒掉电视、手机等一切电子产品,减少对眼睛的伤害。

3、饮食调整:饮食应注意清淡,忌辛辣食物和过甜或过咸的食物。戒掉巧克力、可乐等刺激神经的食品。多吃水果、蔬菜。

4.体育活动会帮助孩子摆脱自己的封闭状态,振作精神,完全放松。

医师提醒:家长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带孩子检查确诊,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密切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情况,及时帮助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和疏通,摆正心态,积极应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