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几种行为,该打就打,惯着只会害了娃
文|全文共1353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苦口婆心地劝说不听,棍棒教育或许能起到效果。
上周和闺蜜逛街,遇到这样一对母子,儿子哭闹着要妈妈买玩具,母亲拒绝后,孩子气得上去拽妈妈的头发,母亲呵斥着:“快放手,说了不买就不买。”
孩子松手后,接着对母亲拳打脚踢,一个阿姨上来解围,男孩翻着白眼,大声吼道:“滚”,一时之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男孩的行为更加猖狂,开始伸手锁母亲的喉,此时这位妈妈的脸憋得通红,只好向儿子妥协。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母子俩走后,一个大爷摆摆头无奈地说道:“这孩子不好好管教,长大了不得了。”
俗话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之下出孝子”,虽然不是百分百正确,可是却有一定的道理,苦口婆心地劝说不听,棍棒教育或许能起到效果。
如今的孩子备受父母的宠爱,久而久之,身上开始出现一堆臭毛病,当娃有错时,家长一再地包容,只会让他们变得肆无忌惮,该管的时候一定要管,一旦错过最佳管教年龄,再管就会难上加难,尤其是当孩子出现如下几种行为时。
孩子出现这几种行为,该打就得打
1、威胁家长
有的孩子为了达到目的,对着父母死缠烂打,要是不行就威胁,面对这种情况,多数家长贪图省事,选择妥协,可是这样只会让娃变本加厉,今天威胁不吃饭,明天指不定就要说跳楼,为此,家长不能一忍再忍,该打就打,没有原则和底线,只会让娃越来越猖狂。
2、顶撞长辈
如果孩子没有礼貌、不尊重长辈,经常顶撞大人且言语刻薄无礼,家长一定要管,否则只会助长他们的,变得目中无人,且显得非常没有教养,一味的娇惯纵容只会让他们无法无天,闯下更大的祸端。
3、犯错后屡教不改
如果同一个错误,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家长多次教育和提醒都没用,犯错后丝毫不知悔改,父母可以考虑打一顿。
3、极度自私自利
如果孩子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愿意分享,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长大后很难适应社会,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父母那般包容。
当然,打孩子不是主要目的,而是让孩子感受到身体的疼痛后长记性,以此减少犯错的频率,打孩子时一定要注意几个问题,否则会适得其反。
打孩子时的注意事项
1、不要当众打孩子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尊心需要维护,当众被打只会让孩子感觉得耻辱,甚至埋下叛逆的种子。
2、不可频繁打孩子
父母千万不可频繁打孩子,如果经常被打,他们会变得麻木,软硬皆不吃,甚至产生仇恨的情绪。
3、动手时掌控好力度
打孩子不是残酷地虐待孩子,动手时一定要注意力度,千万不要打头、耳朵、脸等重要部位。
4、暴怒之时别打孩子
如果在冲动、暴怒的情绪下打孩子,此时只是发泄自身的愤怒,打孩子时容易失去分寸,可能因为力度过大,造成难以挽回的创伤。
打孩子也要看年龄,如下两个年龄段的不要打,“以暴制暴”可能造成两败俱伤。
哪个年龄段的不能打
1、0~3岁的孩子
3岁以内的婴幼儿身体发育尚不完善,家长动手可能造成孩子身体受伤,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另外,这一阶段是建立亲子关系的黄金期,如果父母动手打孩子,可能降低娃内心的安全感,对父母产生不信任,造成难以弥补的阴影。
2、10岁以后的孩子
通常孩子在10~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十分叛逆,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愈发强烈,自尊心很强,如果父母此时体罚孩子,他们会感觉到人格遭受践踏,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甚至做出报复行为。(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