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和“妈妈”大不相同,背后的变化,值得父母深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乖巧的小孩突然间长大,就连喊叫自己时,亲密的“妈妈”也变成了“妈”。看似一样的称谓,但是所有都知道,这两种不同的叫法,差别真的很大。最起码,说明此刻的孩子,心里已经在渴望着长大。

“妈”和“妈妈”大不相同,背后的变化,值得父母深思

确切的说,从“妈妈”到“妈”的转变,最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这个星期开始,七岁的豆子再也不喊“妈妈”了,而是用“妈”代替。初次听到豆子喊“妈”的时候有些诧异,因为那一刻心里百感交集。可能从此以后,“妈妈”就成了儿时的回忆。

可能很多“神经大条”的妈妈觉得无所谓,反正只是一个称谓而已。但其实,称谓的不同,背后也有很多家长没有发现的“秘密”。

掩藏在称谓背后的四种变化,值得父母深究

1、孩子长大了

其实在孩子学说话的阶段,一定教过他们说“妈妈”,所以成长途中好几年的时间,孩子都是如此。而且,软糯的“妈妈”里还隐藏着孩子的撒娇,以及情感。这个阶段,孩子对于妈妈的依赖特别强烈,好像喊叫戳“妈妈”是特别骄傲的事情。

但是长大后,总觉得“妈妈”太过撒娇,担心别人的看法,因此才会改变叫法。对于妈妈来说,孩子的突然转变,让她们感受到的是距离感。

“妈”和“妈妈”大不相同,背后的变化,值得父母深思

2、渴望独立

不得不说,孩子独立的想法愈加明显。叫法的不同,就是想提醒妈妈,自己需要自由,不想再被当做孩子看待。一旦有了独立的想法,接下来就会有很多让父母措手不及的举动。

可能孩子的年龄不大,但是他们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已经是“小大人”,不需要妈妈的庇护。作为家长,此刻应该感到欣慰,因为孩子在想要独立的过程中,他们会通过行为去证明自己。接下来,规划自己的生活,以及学习,就不需要家长操太多的心。

“妈”和“妈妈”大不相同,背后的变化,值得父母深思

3、教育方式需要调整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反抗,提醒妈妈教育方式需要改变了。亦或者是,孩子没有感受到来自妈妈的尊重,因此在提醒她改变。不得不说,孩子在叫“妈”的时候,内心充斥着一些叛逆的思想。可能平时缺少沟通,所以孩子不知道用怎样的方式去提醒更好。

这时,妈妈有必要反思下自己的教育方式,试图了解孩子内心的变化。不如从此刻开始,改正之前的教育方法,以“友情教育”为主。若是可以跟孩子成为朋友,通过沟通和谈心的方式,妈妈会有很多惊喜的收获。放低姿态,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相信亲子间的情感永远都不会变。

“妈”和“妈妈”大不相同,背后的变化,值得父母深思

4、亲子间有隔阂

这一刻,孩子称谓的变化,也意味着他不愿再亲近妈妈。确切的说,可能亲子间出现了特别明显的隔阂,不像之前那么的亲密无间。尤其是对于男孩来说,他们不善于表达情感,所以心中有怨气时,就会封锁心门。

这样来看,称谓的不同是极其可怕的。若是妈妈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试图去缓解亲子关系的话,很可能到青春期之后,亲子间冷淡如冰。那个时候,妈妈想要关心或者教育孩子,已经来不及了。

“妈”和“妈妈”大不相同,背后的变化,值得父母深思

送给所有妈妈的话:

从“妈妈”到“妈”的转变,中间隔着孩子的成长,也隔着母爱的分离。可能从当下开始,曾经那种亲密的母子情感再也回不来。对妈妈而言,这个过程特别煎熬,同时又很复杂。希望孩子长大,可是又舍不得他们离去。

可是人生就是这样,很多事情顺其自然,却又无力改变。不如跟孩子来一次真正的“告别”,真诚且耐心的进行一场亲子沟通,听听孩子的想法,即便诸多是对妈妈的不满也没有关系。鼓励孩子勇敢的说出来,才有助于亲子间相互了解。

记得之前看过一句话:“母爱就是逐渐分离的一个过程”,所以每个妈妈都要适应孩子的成长。对孩子来说,他需要妈妈给予的温暖和保护,但是不需要永远的占有,所以恰当的十分,记得退出孩子的成长。

“妈”和“妈妈”大不相同,背后的变化,值得父母深思

总结

都说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确实,看着那个娇小可爱的婴儿逐渐长大,其中的艰辛只有父母知道。孩子的依恋逐渐减少,妈妈也应该欣慰他们的独立。

“妈”和“妈妈”大不相同,背后的变化,值得父母深思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24 字。

转载请注明: “妈”和“妈妈”大不相同,背后的变化,值得父母深思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