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揪心!近半月3个孩子误服这些被送到急诊,两个进了ICU

由 聊素丽 发布于 健康

洗衣凝珠、清洁剂、消毒液等家里常备的日用品,稍加不慎,可能成为孩子健康的“杀手”。

最近2周,浙大儿院急诊科已接诊3名因误服腐蚀剂受伤的患儿,其中2名进了ICU,其中1名受伤尤其严重,唇部、口腔、咽部、喉部都被腐蚀,一度病情危急。

接二连三出现这类的安全事件,引起了急诊科医生的注意。急诊科主任吴秀静提醒:家中常备的众多洗涤清洁用品大都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尤其是外观看起来像软糖果糖的,家长尤其要妥善保管好,万一被儿童误服,后果将不堪设想。

1岁4个月大宝宝进了ICU

只因吃了一包白色粉末

1岁4个月大的萱萱,萌萌的十分可爱,妈妈做梦也没想到,一直健康活泼的女儿会住进ICU,起因竟是吃了家里常备的管道疏通剂。等家人发现时,她已在卫生间哇哇大哭,还不时地咳嗽着,唇部有少许出血,手里捏着一包已拆开的管道疏通剂,地上有零零散散的白色粉末,家人赶紧把她送来医院。

萱萱在急诊做完紧急处理后,被送进了PICU,上了呼吸机。幸好送医及时,吃下的也不算多,萱萱在三天后成功撤机,不再有性命之忧。

1岁8个月大宝宝进了ICU

只因拆开了一包烧碱片

1岁8个月的灿灿,走路越来越稳,活泼好动的他时不时跑去厕所,好奇地摸摸这里、摸摸那里。让家人都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翻出了放在厕所柜子里的一包烧碱片,还成功把它拆开,把烧碱片倒进嘴里吃了起来。

家人发现后,赶紧夺下,然后用清水想给他冲洗,嘴里的伤口却更严重了(这个动作危险,强碱遇水放热,会造成口腔粘膜大面积灼伤)。家人赶紧把他送来浙大儿院急诊,医生发现他唇部、口腔、咽喉部肿胀非常严重,有性命之忧,急诊予以气管插管后,立即被送入PICU。灿灿成为这些孩子中受伤最重的那个,已经在监护室里住了十几天了,还没有脱离危险。

3年收治39例误服腐蚀剂患儿

中国每年有近5万名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平均每天超过130名;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我国儿童意外伤害占儿童死亡总量的26.1%。最近2周以来,浙大儿院急诊科连续接诊了3名误服腐蚀剂患儿,其中2名患儿收治PICU抢救监护。

为此,浙大儿院急诊科回顾了近3年接诊的误服腐蚀剂患儿共39例,其中男孩21例,女孩18例;年龄分布最小4个月23天,最大年龄7岁5个月,以1岁~2岁年龄组居多,共22例;2岁~3岁年龄组7例,其余年龄组共10例。

误服腐蚀剂最常见依次为管道疏通剂16例,烧碱、工业碱6例,洗衣凝珠4例,其他包括氢氟酸、高锰酸钾、硫酸、各种清洗剂如彩漂粉、污垢清洗剂、涤尘清洗剂、汽车发动机油污清洗剂,还有染发剂等。

哪些儿童最容易误服腐蚀剂?

从统计数据来看,误服腐蚀剂最多见于1-3岁的婴幼儿。因为该年龄段孩子好奇心非常强,已学会爬及走路,但缺乏安全意识,缺乏必要的判断力,抓到物品就往嘴里吃.

现代家庭家用清洁产品的消费不断增多,各种管道疏通剂及厨房、卫生间清洁剂,通常是液体的、粉状的或颗粒状的;浓缩型的衣物或洗碗机用洗涤剂,尤其是一次性小包装产品(胶囊、凝胶袋或凝珠形式)越来越多见,这类产品通常体积小巧且色彩鲜艳,外观类似糖果,孩子很容易误认为是糖果吃进嘴里;因此加强家长及看护人员的安全风险教育尤为重要。


儿童误服腐蚀剂很危险、后果很严重?

什么是腐蚀剂?所谓腐蚀剂就是能够通过化学作用烧伤或腐蚀机体组织的物质。酸性腐蚀剂与碱性腐蚀剂是常见的两大类腐蚀剂。

常被儿童摄入的腐蚀剂大多数是家用清洁产品,包括家用漂白剂或炉灶和管道清洁剂,多数属于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强碱;其他常见的清洁产品包括含有磷酸钠、碳酸钠和氨的衣物洗涤剂、洗碗机用洗涤剂及清洁剂;还有可能被摄入的腐蚀剂包括美容产品(如直发膏)、游泳池产品和马桶清洁剂。据统计,临床上儿童摄入碱性物比酸性物摄入更常见。

孩子摄入腐蚀剂会产生什么后果?

腐蚀剂摄入后可发生唇部、口腔、咽部、喉部腐蚀伤,腐蚀性食管炎,腐蚀性胃炎,食管溃疡形成,吸入性肺炎等,严重者可发生食管狭窄,食管穿孔,气管食管瘘,声带麻痹,主动脉弓穿孔、纵膈炎、脊椎椎间盘炎、胃出血和穿孔、肠穿孔,甚至死亡。

摄入碱性腐蚀剂后食管狭窄发生率为47%~90%,摄入酸性腐蚀剂后食管狭窄发生率为6.5%~50.0%。文献报道儿童摄入腐蚀剂后15~40 年有出现消化道肿瘤的可能,曾有消化道腐蚀性损伤的儿童,其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较未曾摄入腐蚀剂者高3000倍。

消化内镜是评估消化道损伤程度的金标准,若合并气道损伤,则还需气管镜操作予以评估。误服腐蚀剂后应及时就诊,若延误就诊发生食管穿孔、食管狭窄的概率明显增加。若合并食管狭窄,通常需多次住院内镜下食管狭窄扩张术。

误服不同腐蚀剂,后果是否也有不同?

根据腐蚀剂的性质、性状、浓度、摄入的量及腐蚀剂与消化道黏膜接触时间的不同,以及是否延误就诊等,易受损的器官及损伤的程度也有差异。酸性腐蚀剂若pH值低于2时容易损伤食管,其机制为凝固性坏死,形成焦痂,相对不易造成消化道穿透性损伤如消化道穿孔。但摄入酸性物质时较常见上气道损伤。

而碱性腐蚀剂若pH值高于11.5-12.5更容易损伤儿童食管,其机制主要是引起液化性坏死。这类损伤在早期就会导致黏膜破裂,并向深部渗透,易形成消化道穿孔,特别是生理性狭窄的部位。儿童因为胸腺的作用,腐蚀剂通过食管的速度减慢,故食管黏膜暴露在腐蚀剂中的时间延长,食管的上1/3 段更易受损。粉末状腐蚀剂较液态腐蚀剂损伤大,容易造成局部损伤,易形成穿孔。

误服腐蚀剂后,怎么判断是否严重?

孩子摄入腐蚀剂后,临床特征差异很大。摄入腐蚀剂后最常见的症状是口腔疼痛、溃疡,流涎,呕吐甚至呕血。轻症可以仅表现为颈下、胸骨后疼痛,口唇、牙龈、舌头及咽部充血;重症可以有口唇,咽喉部的烧灼感,胸骨后或上腹部剧烈疼痛,面色苍白,焦虑,流涎,脉搏细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也有报道个例患儿摄入腐蚀剂后无任何症状,后因呕吐和吞咽困难被诊断消化道狭窄。提示上气道损伤的症状包括喘鸣、声音嘶哑、鼻翼扇动和三凹征。粉状或颗粒状洗涤剂易损伤上气道。当出现上述症状需考虑会厌损伤,可能非常严重(特别是对2岁以下的儿童),可能需要紧急插管或气管切开。

在一项纳入378例摄入腐蚀剂的儿童病例研究中,12%的患者没有症状但存在严重的食管烧伤;有无口腔损伤也不能很好地预测食管损伤。

发现孩子误服腐蚀剂该怎么办?

可以用水或牛奶稀释吗?

1

第一时间将患儿送至具备救治条件如儿童内窥镜检查的医院。途中注意防止呕吐、窒息与误吸的发生。

2

最好带上该腐蚀剂产品或外包装或说明书。

3

禁止诱导呕吐或洗胃治疗,因为如果呕吐使得胃内容物接触食管黏膜,可能造成额外的食管损伤。

4

不能使用中和剂,因为担心中和过程中释放出的热能造成额外的伤害。

5

不能使用稀释剂(如牛奶或水),因为有安全性顾虑且缺乏疗效。服用稀释剂的安全问题是大量摄入稀释剂会诱发呕吐,可能进一步引起并发症。急性气道肿胀及梗阻是明确的稀释剂禁忌证。(这一点家长容易犯错,尤其引起警惕)。

6

对于摄入酸性或碱性腐蚀剂(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者盐酸或硫酸)的儿童,通常不能使用活性炭。因为活性碳会遮蔽内镜医师的视野,而且活性炭不易吸附高度电离的小分子化学物质。

7

最好详细准确地告知急诊科医生腐蚀剂的种类、摄入量、摄入时间、末次进食时间及进水时间。

误服腐蚀剂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严重威胁着孩子的健康,那么作为家长或者孩子的看护人,平时如何避免此类意外事件的发生呢?

1、大量的清洁剂不能放在家里,尤其是厨房里。

2、家中存放的化学物品如烧碱片、硫酸等应放在上锁的柜子和上层架子上,使用后立即放回原处。

3、若是一些化学材料应保存在有标签的容器内,并保持密封。

4、父母应该避免将这些化学物质储存在日常的、没有标记的饮料瓶中,特别是已知可以存放可食用物质的容器中。

5、任何家用清洁剂或洗涤剂不要放在孩子能够接触到的地方。

6、千万不能让孩子特别是5岁以下的幼童一个人置于任何有意外风险的空间或环境中。

来源:浙医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