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有困难别喊妈”,妈妈自制“提示卡”走红,专家看完后大赞

由 泉亮霞 发布于 健康

“有困难找民警”,我国流传度最高的口号之一,但在家里遇到困难,警察这个角色就由母亲来扮演了,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妈!”

“妈,我的鞋在哪里?”

“妈,今天中午吃什么?”

“妈,这道题怎么做?”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反正是找妈妈就对了,这样的现状,和妈妈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不无原因。

妈妈一直陪伴着孩子们长大,爱孩子更是妈妈与生俱来的天性,许多妈妈经常会认为孩子还小,无法独立生存,更不会规避生活中的危险,于是妈妈们亲力亲为,为孩子打点好一切。

然而过度的陪伴和爱,却使许多本该独立的孩子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有困难别喊妈”,妈妈自制“提示卡”走红,专家看完后大赞

近期,网上到处流传着这样一张照片;一位妈妈写给孩子的提示卡。

告诉孩子遇到不会的生字要查字典、写完句子要通读,纠正语序的毛病;数学作业做完要检查,不会的题目朗读三遍;英语要先复习再写作业,不会的单词查有道。

所有的提示后面,都标注着四个鲜红格外引人注目的大字——“不要喊妈”,文末妈妈还配了“谢谢配合,合作愉快”的字样,质朴幽默的语言却透露给孩子学习的真谛——学会独立,不要依靠他人。

网友对这位妈妈的育儿观点赞叹不已,当然也不乏叫苦连天的家长:

网友A:非常实用,我家女儿就是按这种方法,我们尽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现在初二了,班中的学霸。

网友B:我家儿子以前也有类似的情况,遇到不会的题目就喊妈。我和他约法三章:题目不会先放下;如果造假多字或少字,我用尺子打手心一下;口算题算错了,一道题一尺子;效率特高!

网友C:家有一枚二年级的熊孩子,天天陪写作业,如果不陪他就不写,甚至没有盯着就会搞搞小动作,陪他写作业陪到我心率上升,心累!

而这位宝妈的做法,还获得了教育专家的认可,并连连称赞:孩子有问题不找妈,不光能培养独立的性格,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专注力。

“有问题不喊妈”,独立思考的孩子专注力不会差,学习也能事半功倍

我国著名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说过: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可见,专注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专注是探索发现的前提

当孩子们专注于某件事时,眼睛在接收更多的信息,大脑在飞速地运转,眼睛和大脑在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兴趣的原动力

孩子们只有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才能够进入真正的学习状态,把获取的知识逐步消化,理解通透。

当孩子弄明白某个问题,油然而生的成就感,会让他认为学习并不是枯燥困难的事情,这有助于孩子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锻炼钢铁般的意志

当孩子在长时间甚至反复摆弄一件玩具或是物品,家长千万不要打扰,这一过程在潜移默化地锻炼孩子们的恒心和毅力,对他们的性格形成有极大的好处。

四、激发好奇心

孩子专注于某事时,可能会联想到许多新的问题或是情景。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孩子们搭积木时有许多选择,可以试着把它逐渐码高;也可以把积木横向排列,更可以通过组合把积木拼接成新的图形。

这些简单的探索,可以有效激发孩子深藏于心底的好奇心,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不言而喻的好处。

五、增加自信的砝码

一个专注的孩子,自然会一门心思扑在自己所想的事情上,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想得多,对问题的分析全面而深入,自然更容易解决问题。

这一过程使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孩子因为自己的进步获得他人的夸赞和奖励时,对他们自信心的形成,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孩子遇到困难,妈妈总想第一时间站出来,殊不知是毁了娃的专注力

然而,生活中却有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仿佛多动症患儿一般坐不住,更不用谈专注于某事了,其实造成孩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我们大人错误的做法。

一、无意打断孩子做某事

餐桌前,孩子专心致志吃着烧茄子,妈妈突然插话:不吃饭不长身体,吃点米饭!不出三分钟,妈妈又说:宝宝,喝点汤。类似的场景,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我们自以为是的关心,实则正在打扰孩子的专注。

二、过早地接触电子产品

孩子看电视和手机时,大脑处于被动的接触状态,精美的画面会极大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果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状态下,会影响孩子的思考能力,导致孩子对其他事物没有兴趣,无法集中精力。

三、过多的选择

不少家长会给孩子准备各种玩具,许多宝宝的玩具堆了满满一屋,其实这并不利于宝宝专注力的培养,当琳琅满目、色彩鲜艳的各种玩具堆在宝宝眼前时,挑花了眼的宝宝,可能会这个玩一下那个碰一下,而不会专注于某个玩具,从而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出现。

看到这里许多宝妈暗自咋舌,原来自己和宝宝的接触中犯了许多错误,这些做法成为培养宝宝专注力的绊脚石,那么如何才能避开这些隐藏的神坑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