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是传统的养生疗法。医生提醒,拔火罐应坚持“适度原则”,过于频繁的拔罐不仅无益身体健康,反而有损阳气,不利于养生保健。那么,炎夏是否适合拔火罐?拔时又该注意哪些问题?
炎夏适合拔罐祛湿气
中医学认为拔火罐可散寒祛湿、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起到调节阴阳、强身健体的作用。中医讲的湿气分为外湿和内湿。其中,内湿与大鱼大肉、吃不易消化的食物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而外湿则是与天气、环境有关,淋雨、泡水等都容易受湿邪。一般来说,湿气重的人,阳气通常较为虚弱,主要表现为舌头胖大,舌头边缘有齿痕,整个人看起来虚胖、没有精神,大便经常不成形、次数增多等。
专家认为,对于湿气大、容易消化不良的夏季而言,拔罐确实是一种不错的养生方式。除了可缓解颈肩腰腿痛,还有祛湿、健脾胃的功能。
拔罐太频繁易损伤阳气
拔罐时皮肤毛孔张开,阳气容易外泄,如果不考虑体质而频繁拔罐易损伤阳气,使人抵抗力下降、疲劳怕冷,甚至腰酸腹泻等。作为预防保健,一般拔罐一周一到两次即可。
另外,在拔罐时间上也要控制。很多人认为“拔罐时间越长越好”,部分患者在家一拔就是30分钟,甚至1小时。其实这是误区。一般拔罐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夏季一般10分钟左右;身体不好的老人和很瘦的人拔罐时间更要减少。
拔罐后颜色显示身体状况
很多人觉得拔罐后身上一定要出现紫黑色的罐印,才是拔除了病邪之气。其实不然,通过罐印颜色判断自身情况,才是科学的拔罐。
正常起罐后,没有罐迹,或者虽有罐迹但立即消失,皮肤恢复如常,则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邪较轻。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体内有热邪;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罐印白色而灰,多为虚寒或湿邪;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湿气重。
拔罐后皮肤恢复得快慢跟体质有关系,造成皮下瘀血后,经常运动、局部血液循环好的人吸收好,就恢复得快。
拔罐不是人人都适合
通常拔火罐的位置主要是腰部、背部、肩膀、腹部。例如肠胃不适、痛经等患者,可在腹部相关穴位拔罐治疗。
但是,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拔火罐、想拔哪里就拔哪里的。小孩的皮肤比较稚嫩,一般不建议让小孩拔罐;70岁以上的老人不建议连续拔罐;孕妇、女性经期不建议拔罐;体质特别虚弱或皮肤有斑疤、炎症、溃疡、破损,以及患有出血性疾病的人都不适合拔罐。
据《银川晚报》
■相关链接
这些事项需注意
拔火罐时不要空腹,也不要吃得太饱。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甚至晕罐等情况,应及时取下罐具,将患者仰卧位平放,注意保暖。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或糖水,即可缓解并恢复正常。
拔完火罐后不可立刻洗澡。此时,皮肤的毛孔处于张开的状态,洗澡会使风寒之邪乘虚入里,引起感冒甚或风寒伏邪,变生其他疾病。晚综
来源:漯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