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悄然到,顺时养生不能少
数九寒天,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23个节气——小寒。中国古人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话说小寒,这“寒”可一点都不小。民间有“小寒胜大寒”之说,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小寒胜大寒2021 WINTER
寒冷刺激能导致人体热量耗散,阳气损伤,抵抗力下降。现在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小寒节气养生的关键是通过调理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
顺时养生,冬季进补有“道”
01
冬季进补要因人而异
气虚者应选用补气食品,血虚者应选用补血食品,阴虚者应选用滋阴食品,阳虚者应选用助阳食品。相反,如果应用得不当,就会适得其反。阳虚者进补大量滋阴食品,反而会“重伤其阳”;阴虚者进补大量助阳食品,反而会“耗伤其阴”。冬令采用“食疗”来调理,可达扶正赔本,“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目的。冬令进补一般是指虚弱病症的人,对于想增强体质的人来说,还是以体育锻炼和增加一般营养食物为好,可不必特殊食用补品。
02
进补要顾护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百虚皆由于脾胃,如大病、久病之后或年老体弱的虚衰,并非一脏一腑,多见五脏皆虚、气血阴阳俱不足,此时用补,当遵大医学家孙思邈“五脏不足,调于胃”,通过调脾胃使脾气生旺,则气血阴阳化生有源,五脏六腑皆得其养。此外,还有在“虚不受补”的情况下,也要首先顾护脾胃。所谓“虚不受补”是指体质虚弱较甚或阴阳气血俱虚时,当用补药滋补;若脾胃不健,反可致气机壅滞,加重脾胃之虚,其力难行,体虚愈甚,此时用补,受之运脾为先;另外,滋补药多腻滞,尤以滋补阴血之品为甚,往往滞胃呆脾,故在运用补药养生时,常应配以调理脾胃之品,如陈皮、木香、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等,上述各药不仅能使脾胃功能健旺,而且能防补药腻滞之弊。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01
冬令进补,最好先作引补
引补即底补,这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先选用芡实炖牛肉,或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也可炖些羊肉,如生姜羊肉大枣汤等也有同样功效。此后再服食补品可增加滋补效力,又不会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一般身体虚弱者,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适当服食一些精肉如牛肉、羊肉、鸡肉以及人参、蜂王浆、牛奶、鸡蛋、豆浆、红枣、桂圆肉等。这些食补品,对于身体一般都有好处,虚弱者食之有扶正祛邪之功。
02
宜食苦,少食咸
《四时调摄笺》里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意思是说,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抵御过亢的肾水。也就是说,冬季在饮食调养方面,中医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中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故宜少食咸,而多食苦味。冬季饮食除要少吃咸外,还要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
03
怕冷女性可适度补铁
在寒冷的冬季,许多女性都要比男性怕冷,表现为手、足等末梢部位冰凉、全身发冷。营养学家指出,女性应每日摄入18毫克铁,而大多数女性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因此,怕冷的女性除了保证一定的饮食量,以摄入充足的热量外,应有意识地多吃些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羊肉、牛肉、鱼、鸡蛋、黑木耳、牛奶、豆类和绿叶蔬菜等。同时,要注意多吃些含碘较多的食物,如海带、海蜇、海鱼、虾皮等。通过摄入不同含量的食物,补充身体缺乏的元素,改善身体平衡,减轻手足冰凉、冬天怕冷的现象。
04
冬食“膏滋药”有益处
冬季滋补膏药亦称“膏滋药”,它除了能用于滋补之外,还能用于祛病。膏滋药不单纯是由几种草药配制而成,而是采用多种中药加上阿胶、龟甲胶、鹿角胶等合并煎煮制成。一般妇女补血滋阴、润燥止血以及小儿哮喘等慢性疾病多用阿胶,中年体虚多用龟甲胶,中老年阳虚胃寒、尿清便溏、阳痿早泄等症,多用鹿角胶。
内容来源:内容综合整理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营养食谱 》,作者:张湖德,张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