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群当中,因各种不良生活作息方式,身体虚的大有人在,如果不及时进行补养和调理,到后面会进一步发展,对我们身体健康特别不利。
身体虚可以分哪几种类型?
中医把体质虚弱叫做体虚,把慢性疾病的虚弱叫做虚证,而且把虚弱分成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
然后,再结合心、肝、脾、肺、肾五个脏腑,这些脏腑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比如肺气虚、脾阳虚等。
在我们中医理论中,身体其实是非常讲究平衡的,如果体内气血充足,身体的阴阳就可以达到一个平衡。
而实际上,加上我们平时饮食、情绪、运动方面的坏习惯,很容易导致气血不畅,使体内有多余的病邪,这个时候就变现为体虚,需要我们进行合适的方法进行调理。
体虚后,我们到底应该采用哪种方式进补比较好?
在我们传统中医里:进补有一个大原则,“虚不受补”,所以年龄大和体质虚的人,进补一定要慎重。
中医给进补也做了一个定位:“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气补不如神补”。
药有三品,分为上、中、下;人有三宝,分为精、气、神,所以,我们通常会进入一个误区,用人参、虫草这些天地精华来进补,但是,它需要消耗元气,才能为我所用。
食补其实比药补更为重要,因为食补不仅可以补充我们身体所缺,还可以提升身体的正气水平,使体内气血重新达到一个平衡,所以说“药补不如食补“。
而且,在中医养生有这样的说法“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我们身体的五脏对应五谷,哪个脏腑虚,就用对应的五谷补,五谷也是极容易被身体吸收的。
《淮南子》里说到:“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
这里说明,就算给身体加强了营养,但如果不知道养神的重要,是难以健康长寿的。
而我们精神的损伤,往往是在不在意中形成的,绝大多人总是在疾病发作后,总是想去找医生给开点药解决,这种想法是不靠谱的。
对于一些头疼、脑热的小问题,我们用食代药还比较有效,但一旦精神受到影响,却是没办法通过饮食或者健身来补救的。
为了帮助大家提升养生的效果,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神补的方法。这种方法叫调息法,既可以放松情绪、提高肺功能,还可以调养全身。
具体方法:盘腿坐下来用鼻子慢慢的深吸气,屏息5秒,然后缓缓吐气,吐气后屏息5秒。
吸气的同时,我们的意念中要想象,气体递次通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腹腔;呼气时想象,气体从腹腔→肺→支气管→气管→喉→咽→口腔依次呼出,每天1次,每次呼吸30~50次。
这里有几点要注意:
1、吸气时不要加任何意识行为,呼气时想着下腹部,这个叫意守丹田。
2、坐姿一定要稳,能盘腿最好,但如果盘不住,也可以不盘。
3、前期容易胡思乱想,守不住丹田,可采用数息法,一呼一吸数一,数到十重新开始。中断了重来。
用调息法,可以先坚持一周,如果感受到小腹内有热流,这就是效果,如果能长期坚持,效果会逐渐增加。
我们在进补的时候,千万不能胡乱来补,如果不虚就不要补。补的话先别忙着吃药,要请一个专业的中医大夫做一个判断,气不足补气,血不足补血。
然后在次序选择上,是先选择神补,再气补,再食补,再药补,这个大原则一定要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