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传染速度更快、隐蔽性更强的奥密克戎病毒,“闭门不出”的居家生活状态很多人已持续一段时间。坦然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是大家的现实选择,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阶段,如何才能做好“心”准备、建立“心”防护、拥有“心”健康呢?上海家长学校日前请来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陈发展,以“疫情之下的家庭心理健康自助”为题,跟家长和孩子们分享疫情期间保持家庭心理健康的方法,助力家长和孩子们缓解焦虑情绪和压力、促进家庭温馨和谐、保持家庭心理健康,共有16万人次家长在线学习。
疫情给家庭带来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家长居家办公、孩子在线学习,以及造成的社交距离拉大、家庭距离压缩、生活方式改变等影响。这些影响所带来的恐惧、抑郁、愤怒、过度兴奋、生理不适、认知能力下降、家庭关系紧张等情况都是正常的居家压力性反应。
在陈发展看来,当家庭成员个体的压力在家庭内部得不到其他成员的理解支持或者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过于紧密纠缠,个体的压力会传递给其他家庭成员,让家庭处于压抑、焦虑的氛围,产生压力放大效应。反之,当家庭成员互相支持、理解尊重,家庭边界清晰,家庭成员遇到困难时,整个家庭共同合作应对,形成温馨的氛围和凝聚力,家庭就具备了较高的复原力和弹性,从而形成压力递减效应。
面对重重压力,广大家长要如何才能形成压力递减的效果呢?在陈发展看来,家长可以通过孩子个人或家庭整体释放出的压力信号来识别和评估家庭压力性反应。
当孩子出现较高压力信号时,会体现出负面情绪、行为异常、生理不适、专注降低、效率下降等情况。家庭出现不良压力信号时,会引起家庭成员之间冲突增多、意见不一致、彼此不满、家庭功能下降等现象。
当家庭中出现负面的压力信号时,希望家长们能努力建立起支持性的家庭关系,从理解、尊重、接纳、坦诚四方面对待家庭成员和陪伴孩子,形成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
面对疫情给家庭带来的心理压力时,作为家长特别要注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保证足够的睡眠和规律的饮食,为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和榜样;从权威媒体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防止不实谣言对家庭造成恐慌紧张的情绪;保持与外界的联系,通过跟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沟通联系,为居家生活提供内外互助、舒缓压力;发起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减轻疲劳放松身心;树立共同的目标和使命,家庭成员通过聊天沟通,化解分歧和矛盾,促进家庭系统的稳定。
如果市民一旦出现了负面情绪,且持续出现时间超过三天、伴随破坏性大的行为、引发精神障碍疾病等严重情况时,应该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或拨打962525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
陈发展为广大居家的学生和家长各提了八条建议:
对于居家学习的学生
1、正确分享疫情科学知识,不用疫情恐吓和威胁孩子;
2、告知孩子居家防疫的意义和相应的政策;
3、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4、增加家长跟孩子的游戏性互动;
5、保持适度的娱乐、放松活动;
6、做好个人防护,非必要不出家门;
7、给予孩子适度的鼓励和肯定;
8、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对于居家办公的家长
1、保护自己的健康,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
2、保障家庭有足够的生活物资;
3、选择积极有价值的疫情信息与家人分享;
4、保持良好的支持性的夫妻关系,共同协商、达成一致,应对压力;
5、避免转移性的家庭互动,不把对伴侣的不满转嫁给孩子;
6、避免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给予孩子足够的娱乐和放松空间,家长自己保持适当的工作量;
7、跟孩子进行非学习性的游戏互动和体育运动;
8、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作者:王星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