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恐吓式教育”的3个弊端,家长别忽略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今天在逛商场的时候,刚好遇到一个孩子在哭闹,我闻声过去,看到孩子哭得像个泪人,手里死死护住一个玩具,看样子是因为看上了玩具而他妈妈不肯为他买。随着哭声越来越大,围着的人越来越多,明显地可以看出他妈妈脸上尴尬的神情和对孩子的无可奈何,最后没办法,那位妈妈对孩子说:''你再哭我就把你留在这里,不要你了!''听到这句话,孩子果然立刻安静了。
这让我想起今日在网上看到的一个视频,安徽铜陵有一位11岁的男孩子到公安局''自首''。 后来经过民警的询问了解,才知道这个小孩因为很喜欢玩卡片游戏,而男孩的妈妈害怕孩子游戏成瘾,就对孩子说:''你不能玩这个了,你玩这个是违法的。''也因为这样,男孩去到公安局''自首''。
这两件事其实是同一个性质,通过恐吓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听话、遵从自己的命令。
''恐吓式教育''在家庭教育里并不少见,比如''你再不听话,警察叔叔就要来抓你了''、''你再不听话我就抓你去打针了''这类话在家庭里屡见不鲜。
>
一、 为什么家长喜欢用''恐吓式教育''>''恐吓式教育''之所以能一直存在于家庭教育之中,并且被广泛使用,甚至被视为让孩子听话的''宝典'',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
1. 对孩子''教育无力''
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所以家长也会将全部身心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不舍得教育孩子、过度溺爱的现象并不少见,又或者就算父母想要对孩子严加管教,但是也架不住爷爷奶奶、姥姥爷爷对孩子的怜爱。
这样的情形会造成孩子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听话。而当孩子开始任性得有些过度,或者开始闯祸,父母重视起来想要严加管教时,孩子已经不害怕家长们的威严。
所以家长就不得不搬出更有''权威''的,能让孩子害怕的角色或者事情,通过对孩子''恐吓''去让孩子听话。
2. 即时有效
''恐吓式教育''被广泛使用且热衷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它即时有效,立竿见影。家长们不用''吹灰之力''就可以将孩子''制服'',而且效果很好。
>培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教育也是一样,虽然对孩子进行''恐吓''能立刻见到效果,但是''恐吓''之后,在孩子心理留下的影响也许会是一辈子的。
二、 恐吓式教育的3大弊端>>据最新的脑科学研究发现,孩子在3岁前,他的大脑就会建立起一个独一无二的只属于这一个人的脑结构,对孩子进行''恐吓''后留给孩子的''恐惧''也会成为结构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因为''被恐吓''而留下的影响会形成孩子身体的一部分,而难以抹去、消除。''恐吓式教育''虽然有效,但是弊端也很多。
1. 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
领居家的孩子熊熊今年已经十岁了,但那天我听他妈妈说,熊熊至今不敢晚上自己一个人起来上厕所,我打趣地询问道:''为什么?怕鬼吗?''没想到邻居妈妈真的点头了,说孩子就是''怕鬼''。她告诉我,只要孩子晚上不肯睡觉,他奶奶就会告诉他:''快点睡觉,不然就会被鬼抓取了,鬼最喜欢抓晚上不肯睡觉的孩子了。''
虽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熊熊也不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肯入睡了,但是孩童时期被一遍遍强化的''恐惧''仍然留在他的心中,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所以一个十岁的孩子会怕黑、会怕鬼,晚上不敢一个人起来上厕所,就是因为他内心缺乏安全感,而安全感的缺乏很大原因就是来源于家长的''恐吓''。
2. 误导孩子的认知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网友总结了人们童年的四大阴影:拿针管扎孩子的医生、收废品顺便拐孩子的老人、藏在黑暗角落里吃孩子的妖怪、专抓不听话孩子的警察叔叔……
这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到的''恐吓故事'',不少家长仍然会用这样的话语去''恐吓''孩子,但其实无论是医生、护士、还是警察叔叔、收废品的老人,这样的角色都是值得让我们尊敬,且对我们有帮助的。
而我们利用这些角色的''权威''去''恐吓''孩子,就会造成孩子对这些角色的恐惧,误导孩子的认知。
之前就有这样的新闻,江苏淮安的一个8岁小女孩,因为和家人走丢了而放声大哭,当警察想要走进她去帮助她时,她一看到警察的形象,直接就吓得直逃跑。因为在她的认知里,警察叔叔不是为人们提供帮助的,而是抓小孩子的。
借助某些特殊的角色确实可以让孩子听话、听从,但是这样会让孩子误解这些角色的正面作用,当孩子生病时会抗拒去看医生,当孩子迷路时会害怕找警察叔叔,而这些角色在我们生命里都是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
3.透支孩子的信任
家长对孩子的很多''恐吓''都是编造的,不是真实存在的,或者是夸大。由于孩子的认知水平还不高,因而孩子很容易就''上当受骗'',但是当孩子慢慢长大,逐渐有了自己的认知,有能力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时,孩子就会知道,小时候受的''恐吓''都是父母对孩子的''欺骗''。
如果家庭教育里''恐吓式教育''每天都在上演,当孩子有经验之后,孩子就能够判断家长的哪些话是骗人的,不可信的,孩子便会对家长的''恐吓''产生免疫。
甚至以后当家长在正经而严肃地教导孩子时,想为孩子传授一些经验时,孩子也会觉得父母的话不可信。因为父母在对孩子的不断''恐吓''后已经透支了孩子的信任。
三、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孩子''听从''>''恐吓''的根本目的就是想让孩子听话、听从。但是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纯粹地让孩子''听从''。
我们生儿育女,并不是为了培养一个''完全顺从父母、完全听话''的''玩偶'',而且孩子并不属于父母,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孩子绝对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而我们更不能为了让孩子''听从''而对孩子进行''恐吓''。
>艾尔菲·科恩在《无条件养育》里将''恐吓式教育''这种做法叫做''爱的撤回'',也就是暂时性的情感抛弃,虽然是暂时的,对孩子的身体也没有造成损害,但是这种暂时的性感抛弃是比体罚更为冰冷、伤害更大的惩罚。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恐吓''对于家长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更别说完全信任家长说法的孩子。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的心灵。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儿童的心灵''。
因而我们切忌因为图一时之便,而将孩子的幼小心灵击碎,一旦破碎,就会永久性的留下裂痕,再也补救不了。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