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孩子在10-12月龄时就能开口说第一个词,也有些在语言上天赋异禀的孩子7个月大时就能回应父母的一些话语。开口说话的时间早晚和很多因素相关,有先天生理条件,也有后天发育性原因。
在很多人看来,孩子说话越早就表明孩子越聪明,而说话晚也能用“贵人语迟”安慰自己。在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也就是生理状况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家庭环境和语言教育成为了取决宝贝说话早晚的最重要条件。
宝宝说话晚父母来负责
如果家中有说话晚,也就是罹患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儿科医生给家长开的药方无非是在家自行训练、多和孩子说话、多带孩子出门玩之类的。这是因为除去生理性因素之后,语言环境就成了决定宝宝语言能力高低的唯一因子。
如果是生理异常导致的语言发育迟缓,在进行物理和药物治疗外,还要在医院或专业语言矫正机构进行语言训练,而不是一味地单纯给予父母一些育儿建议。这说明语言环境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影响已经受到普遍承认。
语言环境又是一个什么东西呢?
概括地来说,语言环境指的就是婴幼儿的成长环境,宝贝在这个环境中听到的所有语音、受到的照料、社交质量以及和父母的亲密度等都对孩子的语言发育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换句话说,父母的行为决定了孩子语言发育的质量和速度。
大多数孩子的生理发育状况都大同小异,并不会存在过大的差距,但认知、智力、心理和性格发育则会天差地别。我们观想自身就能发现,男人与男人、女人与女人之间的生理差异极小,但却能出现“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而这种差异的形成除了遗传外,还有后天家庭环境和学习、社交等因素的影响。在人类幼崽出生后的大约5年时间里,这些条件几乎都是由父母一手提供的,家长的决策决定了宝贝语言和人格等方面的发育情况。所以说,宝宝说话晚,家庭脱离不了干系。
学会四大原则语言能力飙升
虽然每个孩子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但共同点是都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我们刚才说孩子的语言发育离不开家长的引导,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也和父母的“懒政”有很大关系。
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正确的育儿方式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有弊无利,而有些育儿方式因为需要占用很多时间而让家长渐渐放下。其实,所谓的语言刺激应该是自然产生的,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四点,孩子的语言习得就很难出错了。
1.别给孩子当翻译
引导孩子语言学习确实是比较麻烦的事情,但这并不是我们懒惰的理由。一些家长在满足孩子的某些需求时,只要孩子啊啊啊地指着,父母就会直接递给他/她,而不是努力引导孩子认识这个物品或者说出物品名称。
我们不能觉得了解孩子是多么值得炫耀的事情,在语言学习上,这种默契有时候不值得提倡,家长反而要装傻,给予孩子学习和开口说话的机会。
2.语言学习关键在对话
我们经常提及的语言刺激是两方的对话,而不是单方面输入。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普及,有些孩子只会整天看儿童节目而没有与人对话的机会。语言的本质是社交工具,需要在不同的社交场景中练习,这样才能逐渐丰富其听和说的能力。
3.碎片时间和实物、场景的应用
与语言矫正相比,家庭训练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显现无疑。假设一个孩子每周只上四个小时的课程,父母和孩子在家中的训练时间大概是其四倍左右,这还没算上平时的小引导。
父母所做的训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下进行,哪怕只拿着一个勺子和一个碗就能给孩子上一节课。除此之外,角色扮演也是家庭独有的游戏,这样能帮助孩子更好地代入角色,学习到特定社交场景下应该如何作答。
4.重视绘本书的作用
国外一档长达三年的跟踪节目中,一位德国爸爸在孩子每天睡觉前读一个绘本小故事,三年后孩子居然能背出好几段莎士比亚戏剧的经典台词,并且学会了一部分英语单词。可见逻辑清楚、有趣味性的儿童故事更容易被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