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食品真的等同于健康吗这些误区,家长们要了解一下
糖果以及含糖的零食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非常具有诱惑力,很多孩子一吃起甜食就根本停不下来。糖虽好,多吃却是“甜蜜的负担”,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吃太多糖可不仅仅只是伤害牙齿健康这么简单,造成肥胖也会对身体发育产生严重影响。
为此,不少家长正在设法控制孩子日常吃糖的频率,而近年来市面上出现的“无糖食品”似乎也为家长们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有的家长认为无糖食品没有高糖带来的风险,于是就任由孩子随性食用。
贴了无糖标签的食品是不是就真的代表无糖呢?无糖食品真的就等同于健康吗?
误区1
无糖食品 = 不含糖
从科学的角度上看,绝对的无糖食品是不存在的。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 ,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也就是说,无糖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含糖量在0.5%以下,而并非完全不含糖。
市面上所谓的无糖食品是不含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成分,之所以也是甜的,是因为加入了甜味剂,如木糖醇、山梨醇、麦芽醇糖等替代品。
常见的无糖食品,如无糖饼干、无糖月饼等,本身大多都是用面粉等碳水化合物制作,吃进去后经消化分解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摄入的糖分并没有减少。
所以“无糖食品”并不代表完全不含糖。
误区2
无糖食品 = 热量低
有人说,虽然无糖食品可能有些糖,但是毕竟含量少了很多,那相比较含糖的食品,不是同样也会减少热量摄入吗?
并不能如此简单的划等号。
有的商品可以在包装上看到“无添加蔗糖”,但是仔细看配料表会发现,虽然不添加蔗糖,却可能添加了葡萄糖浆、麦芽糊精等,而这些物质在水解后同样会产生葡萄糖,所以热量一点也不会少。
而且为了改善口感,有些“无糖食品”可能还添加了大量的油脂,这些脂肪同样会造成热量超标。
所以,食物热量高不高,要综合看看配料表,不仅需要糖分少,还需要综合考虑植物油、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各种配料的含量。而除了添加糖,本身就含有淀粉的饼干、面包等食品,在人体内最终还是会被消化吸收为葡萄糖。
误区3
无糖食品 = 健康
无糖食品目前还不能和健康划等号。虽然在食品的包装上印着醒目的“低糖”和“无糖”字样,但它们又不可能完全脱离糖分。纵然糖的含量很低,但如果无节制地大量摄入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无糖食品中的甜味剂本身不含有热量,无法为身体提供能量,我们在摄入后反而会促进大脑对甜食的奖赏机制,因此仍然会感到饥饿,很可能将继续进食,以补充所需能量。
甜味剂的甜度远高于真正的糖,摄入后大脑接收到强烈的刺激信号,在没有进食糖分的时候,却命令身体分泌出对应的激素,易导致人体的激素发生紊乱。
另外在心理行为上,我们越是认为它“健康”“没有热量”“无糖”,喝下饮料吃下零食的时候就越没有负罪感,以至于会吃下比平时更多的食物。
面对“无糖食品”,家长们在为孩子购买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迷信”,反而更应该认真参考成分表、热量表:
■ 有些无糖食品可能含有葡萄糖或者其它一些糖类,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可能并不低。
■ 在选购的时候要看该产品是用何种甜味剂代替了有关糖类,绝不能盲目地给孩子过多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