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养狗也不想养你”,别怪孩子不养老,多半是你年轻时犯了错
“我宁愿养条狗都不愿养你。”
执笔:邵菲
编辑:刘一之
定稿:苏子后
我国素来讲究的是“养儿防老”、“百善孝为先”,等到年老之后,孩子自然是侍奉在床榻前的人,然而事实是,不少人年老之后,无儿女问津,孤苦终老,但真的是儿女不孝吗?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梅梅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丝毫不受父母待见。自打梅梅记事起,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永远都是哥哥和弟弟挑剩下了才有自己的份,但是家务活却都是自己做,父母也从不关心她的感受,在这个家里,梅梅丝毫没有感受到爱。
中考和高考的时候,梅梅都差点面临失学困境,虽然成绩名列前茅,但是爸爸认为女孩子读书无用,最终还是梅梅以命相逼才换来继续学习的机会。
填报志愿的时候,梅梅选了离家较远的一所大学,毕业之后就在当地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虽然远离父母,但是她却一直被父母惦记着。
哥哥结婚的时候,妈妈要求梅梅出一部分彩礼,在妈妈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操作下,梅梅没办法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后来,弟弟谈了对象,妈妈直接找到梅梅,要求她为弟弟出首付买一套房子。
日常出于情谊,对于父母寻求的帮助,梅梅都会应允,但是对于妈妈这次过分的要求,她彻底寒了心,直言:“我宁愿养一条狗也不愿养父母”。
一句话寒了老人心,不过知情人还是表示:活该。
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案例,不少人看到那些孤苦伶仃的老人,虽然有儿有女,但如隐形人一般,不来探望,也不养老,直骂他们不孝顺,但其实,问题并不一定出在子女身上。
网友A:我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别人家”并不是我有多优秀,而是我一直在各个亲戚家流浪,今天在这家住,明天在那家吃饭,虽然看尽了他们眼底的嫌弃,但是爹不疼娘不爱,为了生存我也没办法,等他们老了,我肯定不会看一眼。
网友B:爸爸脾气暴躁,妈妈性格懦弱,关于童年的印象只有辱骂、家暴和哭泣声,高二就被迫失学,凭什么让我给他们养老?
网友C:我和男友相恋5年,在谈婚论嫁时被父母硬生生拆散——为了给弟弟买房,父母向男友索要30万彩礼,最终面对我的“吸血鬼”家庭,男友选择放弃。看淡炎凉的我,决定孤独终生。
对于这些网友的亲身经历,不少年轻人表示感同身受,并呼吁大家在批判年轻人不养老的时候,能看看背后的原因。
1、不关心孩子
电影《何以为家》中有一个经典片段,男主将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指控他们“为什么生了我,却不养我”。
童年是孩子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如果缺少父母的关心陪伴,其心理发育很难健全,并会对父母心生埋怨、记恨。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自然也就不会有反哺的行为。
2、家庭暴力
据全国妇联2013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10-17岁儿童遭受来自父亲和母亲家暴的比例为43.3%和43.1%。
而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父母亲手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将可能成为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而面对父母只有恐惧和恨,又怎么心甘情愿为其养老送终。
3、偏心
美国教授凯瑟琳·孔戈尔曾经发起了一项调研——你是否会偏爱家里的某一个孩子,结果有70%的父母给予肯定答案,而专家认为,实际数据将远高于这一数值。
虽然没有父母真的能够“一碗水端平”,但是显而易见的偏心易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敏感炸弹”,不受宠的他们,只要想起自己没能得到的那一颗“糖”,就会对父母心生怨恨,走不出原生家庭痛的他们,又怎么可能赡养父母。
俗话说“百因必有果”,想要在年老时收获情感的果实,在种下那颗种子之后,需要用心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