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经历无数个敏感期,如动作敏感期和语言敏感期等等,不过鲜少有人知道的是,孩子还会经历一个“手部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可能会用那双不太灵活的小手到处搞破坏,虽然家长们可能会以为孩子是故意捣乱,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前段时间,有位家长在微博上上传了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小宝宝,用小胖手把玩着黑色橡皮筋,只见她先是用两手将橡皮筋拉开,然后在拉到极限的时候,把小手一松,刚开始小宝宝还不懂得事情的严重性,直到橡皮筋反弹,并狠狠地弹到小宝宝的手上时,小宝宝才有了痛感,最后哇哇大哭起来。
看完这段视频之后,网友们纷纷评论:
网友A:叫你手欠,叫你手欠,现在知道痛了吧哈哈哈。
网友B:隔着屏幕都能够觉得痛呢,真是好奇心害死小娃娃哈哈哈。
网友C:什么叫无知者无畏,这就是!不过孩子试过一次之后,就知道错了。
虽然在大人眼里看来,孩子们的这种行为有点愚蠢,不过,这恰恰是孩子进入手部敏感期的一个表现,如果在这个时候,家长一味地制止孩子的行为的话,反倒会引起孩子的不满。
那么,孩子进入手部敏感期的具体表现到底有哪些呢?
宝宝到了6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学着用小手去抓握身边的物品了,常常都是这里摸摸,那里扯一扯,看起来对一切事物都非常感兴趣的样子。而在所有物品中,他们最喜欢的是那些可塑性强的物品,例如橡皮泥、豆腐等等。
到了1岁的时候,孩子的手部肌肉渐渐发育完善,在这个时候,孩子就不再是盲目地抓取身边物品了,他们开始有针对性地“下手”。等到再年长一些,孩子就会仔细观察家长的一举一动,并进行有意识地模仿,例如倒垃圾、切菜等等。对此,家长不必感到过于担忧,而是应该认识到,这是孩子手部动作精细化的第一步。
那么,孩子在进入手部敏感期之后,家长应该做哪些工作呢?
1.尊重孩子的需求
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会在协调动作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心智和认知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所以,家长在看到孩子用手进行活动的时候,比如尝试拿取某件物品,又或者是自己用勺子吃饭,都不要去制止孩子,而是应该尊重孩子的用手需求,并保证孩子的安全性。等到孩子完成手上的工作之后,家长再进行善后工作,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
2.给孩子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
进入手部敏感期,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孩子喜欢在家里乱涂乱画乱抹。每次家长一回到家,入眼全都是五彩斑斓的墙面、地板和沙发,这怎能叫人不崩溃?其实,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既然孩子有这个创作的欲望,那么家长就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给孩子备好画笔和纸张,让他尽情地用小手去涂抹,给他创造一个适合发挥手眼协调能力的机会,他自然就能够慢慢地将乱涂乱画的坏习惯改正过来。
3.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适当的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是大有裨益的。所以,父母平时在家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帮自己做一些家务活,例如择菜、擦桌子或者拖地等等,一来可以释放孩子多余的精力,二来又能够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总的来说,孩子进入手部敏感期,家长与其斥责,莫不如进行对其进行合适的引导,让孩子充分地用手,逐步学会精细化动作,将来孩子的手脚协调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才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