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吃饭问题上,不少家长最经常犯的错误有以下五个方面:
错误一:习惯于给孩子喂饭
有时孩子明明已到了可以自己独立吃饭的年龄段,可有不少家长的思维还停留在孩子婴幼儿时期,还是习惯于给孩子喂饭。
给孩子喂饭会助长他们的依赖性,产生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良后果:
一是孩子失去了探索食物的权利,久而久之,吃饭变成了是父母做主的事情,孩子对饿与不饿变得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没有兴趣;
二是孩子会下意识里形成了对大人的极度依赖感;
三是由于过于依赖父母而导致孩子在生活和学习技能的掌握上变得迟钝和缓慢。
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在孩子完全可以做到自己吃饭的时候,坚决不随意给孩子喂饭。
错误二:放任孩子边吃边玩
有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心不在焉,经常离开餐桌满屋子乱跑,家长则跟在孩子身后边追边喂,这种习惯很不好。家长不能放任孩子边吃边玩,要为孩子准备一张自己专用的就餐椅,在每次上桌吃饭的时候就要把孩子固定在餐椅上,使他养成一种固定在自己座位上吃饭的习惯。
错误三:放任孩子无节制地吃零食
不少父母因为无暇顾及孩子,往往喜欢用零食和饮料等敞开供应孩子,这无疑助长了孩子爱吃零食却不爱吃正餐的恶习。
错误四:没有为孩子建立固定的用餐时间
孩子的作息时间不能乱。孩子年龄越小,其作息规律越不能被人为打乱。如果父母没有为孩子建立固定的作息规律和饮食时间,作息时间紊乱,将会使孩子没有定点定时吃饭的概念。
错误五:强迫孩子吃他不喜欢的食物
孩子吃什么饭菜原则上应该由孩子做主,至少在准备饭菜之前先和孩子沟通好,这样不仅能有效避免孩子在饭菜做好之后找借口不吃的情况发生,还能让孩子对美食产生一种期待。此外,家长尽量不要打着保证营养的旗号逼迫孩子去吃他并不喜欢的食物,因为这样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02 家长做对这5件事,轻松教会孩子独立吃饭技能
如果你家有一位需要你来喂饭的孩子,可从以下5个方面去培养孩子独立吃饭的能力。
1.固定开饭时间。吃饭要有仪式感。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坐在餐桌前用餐,培养孩子按时用餐的概念。
2.固定用餐地点,使用专用餐椅。这样做能够约束好孩子,减少孩子满屋子到处乱跑的现象。
3.营造有趣的就餐环境。家长可以从营造有趣的就餐环境入手,比如为孩子准备有趣可爱的餐具等,这样能够提高孩子对就餐的兴趣。
4.提前准备好用餐话题。在传统文化中比较强调“食不言”,不过,我们不需太拘泥于这种规定,可以适当活跃一下用餐氛围。
比如,在就餐过程中,家长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两个用餐话题,当然这个话题也可交由孩子去准备。一个好的话题可以起到活跃就餐氛围的作用。如果每次用餐都这么轻松有趣,全家在餐桌上能自由分享讨论有趣的事,孩子很自然就会喜欢上吃饭。
5.不要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家长尽量不要强迫孩子去吃某种他不爱吃的食物,避免孩子产生不吃饭的逆反心理。
03 培养独立吃饭的3个关键期
培养孩子独立吃饭的能力,有三个关键期不能错过,这三个关键期分别是:
一、10个月左右——学吃饭萌芽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对餐具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比如喜欢摆弄餐具等,此时正是训练孩子学会进餐的好时机。
1.准备好两把小汤匙,一把给孩子握在手中用来模拟比划吃饭的动作,另一把由家长用来给孩子喂饭。
2.为孩子准备一些能够用手拿着吃的食物,先教孩子用拇指和食指拿着自己吃,这个动作可以经常在吃饭的时候进行反复练习。
二、12~18个月——学吃饭黄金期
1.把孩子的小手洗干净,让他用手抓着食物吃,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进食的习惯。
2.将食物切成适合孩子手抓的形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试着用勺子进餐。
3.给孩子准备一些不易摔坏的专属小碟子、小碗和小杯子,给孩子围上专用围兜,并在孩子餐椅周围的地板上铺设易于清洁的地垫,便于收拾。
4.家长在餐后可以询问孩子,问问他喜欢吃的是什么,不喜欢吃的是什么,还想吃什么等等。
三、2~3岁——学吃饭巩固期
1.家长可带孩子一起去市场或大超市买菜,让他认真观察食物本来的样子,从而对食物产生兴趣和好感。
2.在吃饭时固定好就餐座位,并做到准时就餐。
3.一般情况下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对某种食物的喜欢,以免造成孩子对某种食物的偏爱。不过有时为了某种目的,比如孩子不爱吃某种蔬菜,为了起到正向引导,父母也可有意地在孩子面前表达对这种蔬菜的喜欢,以此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喜好。
4.进餐时间不宜过长,保持轻松愉悦的就餐气氛。
5.吃完饭才可以下桌。
6.根据孩子的饥饿感来确定合理的饭量,而不是生怕会饿着孩子而强迫他多吃,这样会反而使孩子对食物产生抵触心理。
结语
在孩子生命的最初6年中,也就是学龄前阶段,需要家长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独立吃饭的技能,否则,一个不会自己独立吃饭的孩子在入园或上学之后,很容易会因为吃饭方面的问题而产生负面情绪,加剧了分离焦虑,甚至导致不愿上学等不良后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