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育儿惊喜,孩子在某一瞬间突然长大——用心浇灌,总会开花

由 华爱利 发布于 健康

前几天婆婆因为照顾老人身心俱疲,原因是老人总是给她出难题,不是做饭不香就是茶水不周,总之就是鸡蛋里挑骨头,90多岁的老太太其实跟孩子差不多,总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午休期间,五岁的大宝凑到奶奶耳朵边上轻声的说:“奶奶,你别跟老姥姥真生气,她说什么你就顺着她,你要是觉得她说的没道理,你就别吱声,别把你自己的身体气坏了。”

听到这话,婆婆一惊——五岁的孙女儿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真令他大跌眼镜,知道孩子是在体谅她、关心她,婆婆的眼里露出了惊喜、欣慰的光芒。我知道,她这是平时听我和婆婆聊天,看似没走心,其实是记住了我们的谈话,当婆婆再次抱怨时,她就把我说的话拿出来劝慰婆婆了。

所以,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的深远的,儿童自出生起就开始了模仿行为,在不同年龄段儿又有不同的模仿行为,其中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等,这些都会架构成他的价值观乃至世界观,也就是实现了 的“自我”塑造。基于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在孩子面前约束好自己的言谈举止,中国有句老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因此,孩子将来是否成器还要归因于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教育。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利用好孩子的模仿意识,打造更加优秀的小孩儿?

鼓励孩子模仿,建立行为自信

当孩子出现模仿意识时,家长不应该因为孩子的笨拙而取代他们尝试模仿的行为,比如孩子想要学着自己用勺子筷子吃饭,家长担心把衣服弄脏,所以强行喂饭;孩子学着大人的样子打扫卫生,扔垃圾,家长担心不卫生,或者孩子弄伤自己,所以加以制止……成长总是要付出点代价的,家长要在孩子模仿敏感期多加关注,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给孩子尽可能多的创设学习、模仿的机会和条件。

有研究表明,儿童在模仿敏感期如果得不到有效刺激,将会形成感统障碍,严重的则会出现语迟症甚至自闭症等。

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掌声、一个拥抱,都能给以孩子自信,激励他们努力做得更好。

引导孩子良性模仿

成人的世界非常复杂,孩子难免会模仿一些不良的行为,因为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什么事情都会好奇,例如抽烟喝酒,当孩子有类似模仿倾向时,要及时制止,并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危害是什么,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是让他们接纳这个世界的唯一途径。

大数据显示,儿童模仿正面的内容越多,其创造力越高,将来在社会中的更能承担较为重要的工作。因为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是带孩子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层层架构起来的,而模仿行为就是该体系的重要链条。

多做少说,培养观察力和专注力

儿童的模仿能力总是非常惊人,且超乎人的意料,他们会在不经意间习得成人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举止,所以要求成人一定做良好的榜样——父母在家整天玩手机,一定培养不出爱读书的孩子;父母善于整理,总是把家里打扫的干净且井然,孩子的秩序规则高一定差不了。

而有一些家长习惯于说的多,做的少,我是站在上帝视角,对孩子学习、成长中的行为指手画脚,经常支使得孩子迷糊糊,反而不知道这件事儿到底应该怎么做,作为家长还生气:这孩子怎么啥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是不是笨?其实儿童在模仿的过程中要调动他的全部感官来进行模仿,仅靠听觉刺激,无法在孩子大脑中架构起该知识的全部轮廓,只有观察细致,才有模仿到位,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有效途径。

结语:总之,没有哪一朵花是播种之后立刻开放的,我们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用心浇灌,等待花开也是一种享受,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奇迹, 都能开放出最美的花朵。

记得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