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不断地成长,他们的自我意识也会越来越强,逐步开始有了自己的小主见,也不再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与管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叛逆”、“不听话”。
今天和同事小吴聊天,刚聊到孩子不听话的话题,她立刻激动了起来。像终于找到了诉苦人一样,向我抱怨起了自家才4岁的儿子,现在已经完全不听她的话了。
小吴说:“现在要让他乖乖的吃饭,已经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了。他不喜欢吃蔬菜,哪怕我做得再精致好看,不管是哄还是骂,他不吃就是不吃。”我以为这只是因为小孩子有些挑食,算不上不听话。没想到,小吴又补充道:“我让他画画,他也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拿起一旁的故事书翻看起来,完全不理会我的安排。”
相信小吴这样的情况,家长们也遇到过。但就这些完全可以调节的小事情来说,也算不上叛逆,只是家长们单方面的结论而已。特别是对于以前还算“听话”的孩子,突然变得不服家长的教导,不愿意再听从家长的安排的孩子来说,家长们以往的教育方式早已经不适用了。
与其还在苦恼是否还能继续遵循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如耐心的理解孩子在这些所谓的“叛逆”行为背后的真正意图以及需求,以尊重孩子的成长为前提,科学管理孩子人生中的这3次叛逆期。
一般来说,孩子在2岁左右就已经开始有自我意识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很多事情都喜欢以“不”字等否定答案开头,哪怕是他们很喜欢做的事情,也喜欢在家长的指令前,用“不”来回应。
而家长们如何应对,在孩子那里也能得到明显的体现。在改变孩子之前,家长们首先要做的,便是改变自己。而且虽然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但还没完全学会如何正确表达。所以,才会做出一些在我们看来是叛逆的行为。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管教这个时期的孩子呢?
首先,家长们不要太过于民主,什么事情都习惯性地使用商量的口吻。比如吃饭好不好?一起学习好不好?不用想,这个时期的孩子,肯定会用“不好”来回答。所以,对于这种小事,家长们可以带一些强硬的安排。
其次,不要一直用命令式的语气跟孩子说话。这样的语气,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被压制,被过度制约。这样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反叛心理,故意跟家长作对。
最后,在做任何事情前,应该给孩子预留充足的准备时间。家长们如果在孩子正在忙自己的事情的时候,直接简单粗暴地让孩子必须马上停下来,完全不给孩子拥有一定的反应时间,孩子当然不乐意接受。
孩子的第二个叛逆期,正是孩子处于进入小学后,接触了更多的人和事,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这个时候,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再受到家长们的约束与管教。自己可以对自己的事情做决定、安排,而不是事事都要听家长的,所以,这时的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跟家长对着干。
这个时候,家长们要做的,首先就是要改变教育方式与方法,针对孩子的现状,在引导他们的同时,更要给予他们尊重以及发挥的空间。不能再习惯性的直接替他们做决定。凡事在做决定前,要多与孩子进行商讨,让孩子觉得家长是尊重自己的,他可以为自己的事情做出自己的决定。
当然,家长们这时也要注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与孩子商量后,制定一个时间安排表,引导、督促孩子按照这些安排表的时间来完成。以免孩子养成不良习惯的同时,还能让孩子觉得,这并非是出于家长的强制要求。
在第三个叛逆期里,亦是孩子步入青春期的时候。对于孩子来说,虽然身体发育已经趋于成熟,但他们的心理等方面还是没有成熟的。这就导致他们会遇上许多的难题以及挫折,这些种种烦恼都会使他们变得烦躁,内心也会经常产生矛盾。
此时,家长们还是对他们习惯性地使用比较强制的管理与教导,很可能会让他们更加的烦躁,不愿意听从家长的“唠叨”。所以,家长们在这个时期里,更应该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变化。以耐心、理解的态度与他们沟通、交流,让孩子不会排斥家长,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导。
家长们不妨给孩子购买一些比较正能量、励志的书籍,让孩子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榜样,督促自己向他们学习,约束自己的各种不良行为。
对于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们对于他们的交友、情感变化等等都尤为关心,生怕孩子会出现早恋等现象。其实,家长们越是过分关心,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只要孩子不是做出出格、过分的事情,家长们应尽可能地放宽心态。也可以主动带孩子接触不同的人,与一些比较优秀的孩子接触,拓宽孩子的交友范围,也能为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积极的社交氛围。
不同时期的孩子,他们的心理也会有所不同。家长们不能因为孩子有了一些改变就武断地认为孩子是“叛逆”、“不听话”,这种粗暴的方式,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也会影响孩子与家长们的关系。
家长们应该根据孩子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改变教育方式、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只有在不断的观察、学习、改变中,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尊重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成为孩子的朋友,而非孩子眼中的“专制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