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叶妈咪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家长生怕孩子受到一丁点的伤害。尤其是现在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更是加大了家长们的担忧。
然而,我们家长应该清楚,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需要在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多下功夫,才能不让自己的孩子变成“软柿子”,任人揉捏。
孩子被打为什么不还手?女孩被扇50个耳光引深思
曾有一个暴力欺凌的事件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一个饭店大厅里,一个打扮成熟的黑衣女孩冲着一个坐在凳子上的白衣女孩,在仅仅2分钟的时间内扇了对方50个耳光。
白衣女孩的认错求饶声,引来的却是黑衣女孩变本加厉的暴力行为,中途甚至因为用手“不过瘾”,脱下自己的拖鞋,用拖鞋打了女孩二十多个耳光。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饭店里并不是没有他人,可是没有一人去阻止,不少大人都在旁边充当着这个暴力事件的看客。
随着这件事在网上的传播越来越广,很快引起了当地警方的注意,打人的黑衣女孩最后被依法处以刑事拘留的惩罚。
原来事发当天,黑衣女孩和白衣女孩正在饭店内用餐的时候,白衣女孩来到一楼上厕所,没有听到黑衣女孩在二楼喊她。由此,黑衣女孩心生不满,有了当众殴打白衣女孩的一幕。
不得不说产生矛盾的原因很简单,黑衣女孩明显有暴力倾向,行为处事非常不成熟,白衣女孩无端被扇50个耳光也让人心疼。
孩子之间斗殴、打架的事件屡见不鲜,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白衣女孩为何如此软弱?面对她人对自己施加的暴力,居然没有一点反抗意识。
家长在心疼女孩遭遇的同时,或许还应该产生一些思考:“孩子被打为什么不还手?”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要注意:让孩子不惹事但是也不能怕事。
别让孩子变成“软柿子”
所谓“软柿子”的性格,指的是一些孩子性格太弱势,让人觉得好欺负。
我们知道孩子的性格有一部分是遗传自父母,因此如果父母有一方是懦弱的性格,那么就有可能遗传给孩子。除了遗传以外,与孩子从小的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曾看过一个小女孩被当成全家人的“出气筒”,默默挨打不反抗的画面,与上面例子中的白衣女孩的表现如出一辙。
小女孩只是在桌子边安静地写作业,回到家的妈妈,二话不说就拽起女孩往地上摔,不停地用扫帚打她,扯她的头发以泄愤。
女孩不但不反抗,而且不哭不躲,对这样的挨打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过了一会儿,穿着外卖员衣服的父亲回到家,更是用扫把棍将小女孩打一顿。
这还没完,就连在一旁的弟弟,也学着父母的样子欺负姐姐。
我们可以猜想,一开始小女孩也有反抗的意识,但每次稍微不顺从父母就受到一顿打骂。以至于后来孩子因为越反抗越挨打,逐渐失去了反抗意识。
同时,也导致孩子产生了不正确的归因,学会看父母的眼色,变成“讨好型人格”。只要父母生气了,无论是不是自己的错,都为了少挨打而认错。
这是一种“习得性无助感”,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研究提出,表现为低自我的消极态度。
实验人员把凶猛的鲨鱼隔绝在钢化玻璃里,一开始它猛烈地撞击玻璃,几次下来除了受伤没有什么用,到后来就变得懦弱了,即使把玻璃撤掉也无动于衷。
或许例子中的白衣女孩也是长久处在这样压抑的家庭环境之下,变成“软柿子”的性格。在与同龄人相处时,习惯性地将自己置于弱势的一方,不能以平等的地位去与自己的朋友相处。
孩子被打怎么办?李玫瑾:打回去
如果孩子回家哭诉自己被人欺负了,很多家长可能会让孩子去“告诉老师”,或者责怪孩子“被打了你不会打回去吗?”以及“一个巴掌拍不响,怎么不打别人就打你?”等等。
此时,孩子是来找家长求助的,如果家长是斥责或者和稀泥的态度,会让孩子变胆怯,以后被欺负了也不敢告诉家长。
因此,家长要以温和的态度,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给予孩子安全感和底气。
对于孩子被打,告诉老师或许是一个方法,但是多数时候没有用。现在的孩子够精明,与人打架都是在校外,老师管不着;被老师处罚之后,一些叛逆的孩子还会变本加厉地欺负同学。
中国公安人民大学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节目上回答了这个问题,她的建议是“支持孩子打回去。”
她这样教育自己的孙女:“当你遇到这种情况,用力揪住对方的耳朵,他感觉到疼就会放手了。”
也有些家长担心:教孩子打回去会不会助长暴力行为?
正所谓“不惹事也不怕事”,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家教,不随便欺负人,也不以大欺小;被欺负了以后,也要懂得保护自己,维护自身的权利。
教孩子打回去也是有技巧的,不是靠蛮力而是靠巧劲,不是为了泄愤而是压制住对方。
因此,孩子在反击的时候,也要知道哪些地方能打,哪些地方不能打,比如头部、眼睛等,不然急眼了也有可能防卫过当。
父母不让孩子变成“软柿子”,不仅要重视性格培养,还有体能锻炼。如果孩子骨瘦如柴、力气软绵绵的,别人一看就觉得是“软柿子”好捏;若孩子体格强健,往那一站,没人敢惹。
我们可以让孩子从小去学跆拳道、柔术等防身的技能;以及跑步、游泳等,训练反应速度和耐力,打不过的时候就跑,这并不丢人。
和你说句贴心话:
孩子之所以不敢反抗,正是因为长期被打压。为人父母,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随便对待和发泄情绪,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获得安全感和培养良好的性格。
同时,家长还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在背后为他提供支持。别让孩子变成“软柿子”,适当允许孩子顶嘴、反抗,有一点“锋芒”,有时候可能也是一件好事。
每日话题:你支持孩子被欺负了之后“打回去”吗?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