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我国父母心态的写实。不能输在起跑线,宝宝一出生就注定被不甘平凡的父母铺好“前程”。
中国式父母总“固执”地认为自家宝宝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潜质。
当面对宝宝的表现不如己愿,妈妈便焦虑沮丧,是自己给宝宝的教育还不够好?报的补习班还不够多?怎样才能让孩子出类拔萃?这已成为现代妈妈焦虑的源头。
近些年,网红神童关注度船高水涨,上海一位5岁的学霸神童曾红遍了整个育儿圈。
神童究竟有多神?
在文学上,这位神童在2岁时便开始文学的熏陶,在5岁已经能吟诵古诗千首;
在技能上,4岁开始学钢琴,一年时间就着手备考英皇钢琴等级考试……
他父母给他立下的学习目标是:每年看不少于500本国外读物,每周需写3篇英文周记,还要进行大量的逻辑游戏,甚至涉及了物理实验。
神童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更开阔的眼界,5年内,已经带他游遍全球多个地方。
网友直呼:这真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换得来今生一个学霸儿子!
可这些在焦虑妈妈群体中,却引起了很大的反差感,看着自家孩子和神童之间的巨大的差距,恐慌的意识在降临心头:“我得再给宝宝更多的学习机会,不然他日后出社会肯定不如意。”
于是乎有妈妈,开始复制模仿神童的生活学习方式,给自己宝宝定规划立目标。
1、“现实”未能如愿达到“理想”目标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对孩子都会富养,越来越多家庭重视起宝宝的教育,抛重金给宝宝去报各种补习班来让自己的心里踏实。
家长在宝宝的出生那刻就寄予厚望,甚至已为宝宝的未来进行规划,妈妈迷失在过高的期望中,却早已忘了种瓜得瓜的道理,宝宝也只是位普通人。
2、因自己过得“失色”更期待孩子“出彩”
在中国教育里,很多家长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生活的延续。
孩子就该听自己的,把自己人生不能完成的心愿与事情寄托在宝宝身上,让孩子能够不像自己那样平凡,为了让宝宝有出色的人生,妈妈不断地用言行施加压力。
当孩子表现并不像妈妈所期待时,妈妈便无法接受。如一位数学学渣的妈妈要求孩子理科满分,自己都未能做到的事情,怎么能让自己宝宝完成并超越呢?
有理想是好的,如果“理想”变成“理应”,就是变味了。
3、根深蒂固的“子承父业”观念
在大众的观念中“子承父业”、“虎父无犬子”才是对的事情,宝宝没理由比自己差,但是妈妈们却忘了每个宝宝都是个体,有着不一样的天赋,一旦孩子脱离了安排好生活轨迹去成长,就是“离经叛道”不可取的事情。
1: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很多人从宝宝出生便寄予厚望,把宝宝放在高标准来培养,严格地给宝宝套了一个框架,硬性要求达标:无论是在婴儿时期的大运动发展,还是上学年龄的高压补习,全部都不能让宝宝拉下,可往往这类妈妈所收获的结果并不理想。
据有效数据统计显示:社会上,八成的孩子成长后都趋于平庸,只有不到一成的孩子才能成为精英群体。
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被已经框架的人生逐渐消磨殆尽,无法激发自己的潜能,逼迫完成自己没兴趣的事物,最后终将在父母的铺好道路上变得平凡,实际上:焦虑妈妈才是孩子平凡的推手。
2:高期望的“反噬效果”
妈妈对孩子期待过高,在孩子无法达到要求时,一味贬低,不鼓励。觉得孩子不争气。
导致孩子再也无法从至亲的父母身上,获得温暖的关爱和鼓励,怀着沮丧情绪的孩子一边仍想通过努力获得父母赞赏,一边又不断被循环打击,最终产生了自我否定的自卑心理。
把妈妈口中认为的不争气,做不到就真的当成了自己一事无成,害怕再让妈妈失望,顶着心理压力与妈妈间的亲密渐行渐远。
家庭本是一个温馨的词语,人们心灵的避风港。
人与社会,有太多的无奈,自己不如意,改变不了的命运就把孩子变成筹码,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赢了别人家的孩子,仿佛这样,她们就能争上一口气。
可对于天真的孩子们,原本唯一可依靠的温暖家庭却成为了枷锁。
在童真浪漫的年龄,被操控成为炫耀或“赌注”的棋子,高压状态下成长的孩子,背负着已经超载于自己青春成长路上的理想。
想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殊不知在跑道中,孩子早已彻彻底底地输了。
妈妈们,其实盼着孩子出人头地,本质是不想孩子成长后日子辛苦,怕就是孩子重复自己的路,可孩子毕竟是独立个体,他们更需要是妈妈陪伴一起成长,而不是催促和苛责。
1)接受孩子努力过后的结果
世人谁不爱自己的亲生骨肉,固因爱之深切,所以期望有加。
妈妈对孩子有所期望是再正常不过,可当孩子认真努力过后,妈妈应及时给孩子一个爱的回应:一个温暖的抱抱,一顿鼓励的晚餐,一次愉快的出游。
即使孩子的表现不如妈妈心中所期望,妈妈心态的转变,正视孩子的成长结果,能出类拔萃是好,但未能脱颖而出也值得给予肯定。
增加孩子对自己的认可,增强自信心,以后便会以更好的成果回报给予妈妈。
2)思考爱的是孩子本身,还是所谓的前途
妈妈想到的最好结果,就是孩子按照自己规划路线一直成长。
但若有一天孩子偏离的轨道,即使妈妈再想方设法也无法重回,这时,你真的不能接受了吗?
孩子一直努力用功了,他甘愿接受自己的平凡,为何妈妈却不能转换心态接纳眼前用力的孩子,学习,真的不是用来衡量每位孩子的好与坏。
如果妈妈不求与人争名比利,只求孩子日后健康快乐,那么请尊重孩子所选择的他认为心灵最安适的生活方式,就像自己曾经也为自己所想的事情向父母争取过权利那样,谁都有自己想要的幸福。
3)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把眼光放长远
这是一门预期管理的学问,把目标长远化,不急于求成,放慢脚步,接受孩子是个体独有发展,接受孩子未能及时带来很好的期望,才能缓解焦虑,舒缓压力。
“上帝为每只笨鸟都配备了一根矮树枝。”
每个人都活在属于自己的时区里,聪敏的鸟儿有高高的树枝,而笨鸟也一定有自身栖息的树杈。静待孩子停落在属于自己的地方。
接受孩子平凡,不是退缩、放弃,而是做好预期管理,静待花开。
接受孩子终将平凡,是妈妈育儿道路必修的一堂心理课,似曾相识,我们也不正是在父母的期待中各自花开?平凡一词并不可怕,鼓起勇气地对孩子与自己说:“愿你有追求卓越的能力和韧劲,更有接受平凡的智慧和勇气。”您能做得到吗?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喜欢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ps: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