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幼儿园女童因Gucci书包被孤立,格格不入的并非孩子,而是家长

由 豆更生 发布于 健康

编辑:刘事事
定稿:贝贝豆
其实看似纯真的孩子们,身上也都藏着一些“虚荣心”和“攀比心”,当他们接触到复杂的“环境刺激”后,藏在内心深处的虚荣和攀比就会一个个地“冒出头”来,使得他们开始在同伴面前互相炫耀吹嘘。
李先生(化名)是一名上市公司的高管,同时他也是一名单亲爸爸。在与前妻和平分手后,他便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但是李先生最后还是给孩子选择了一所普通的幼儿园上学。
用李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我不希望孩子因为单亲家庭而受到过多关注,所以想要刻意低调一点。”
可是李先生的一片良苦用心,最后却因为一个书包付之东流。
当天李先生送女儿去上学,慌乱中拿错了孩子的书包,等到上课需要拿出课本时,女儿这才有所发现,随即告诉了老师。
老师瞥了一眼女儿的书包后,脸上的神情变得有些复杂,原来李先生拿错的其实是一款限量版的Gucci双肩背包,价值上万元。
随后老师在家长群里@了李先生,并且拍下了孩子书包的照片。
李先生这才发现自己拿错了,于是赶紧抽空又把孩子的书包送去了学校,本以为这件事这样就算了,可是一周以后孩子却哭着回了家。
原来老师发在家长群里的照片引发了其他家长的关注,家长们暗自议论并且告诉自家孩子离李先生的女儿远一点,“人家是有钱人,一个书包就上万,咱们给碰坏了可赔不起,还是离得远点安全!”
就这样李先生的女儿被孤立了,没有同学愿意和她玩,甚至在背后还会故意指指点点,最后连老师都有些抱怨地说道:“上学背奢侈品,这不是给我们老师增加看管负担嘛!真没必要炫富!”
看着女儿这么小就遇到了老师同学的冷暴力,李先生心疼极了,可是对此又束手无策。
其实李先生女儿之所以遭遇冷暴力,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完全无关,只不过是家长和老师的“默许”和“怂恿”才导致这一幕出现。
毕竟孩子们天性是纯良的,他们也不会知道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包包有多值钱,更不会因为这个拒绝交友,而当家长和老师们,有意无意的传递一些“金钱”信号后,孩子们就很容易错误理解,从而才造成了“孤立现象”的发生。
1)家长的妒富心妨碍了孩子的价值观发展
对于小朋友们而言,他们身上的价值观是在生活环境中逐渐学习和积累的,这其中家长们的价值观对此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当家长们身上有着明显的妒富心时,“看不得他人过得比自己好”的心理就会渐渐的影响到孩子。
孩子们缺少对自身嫉妒心理的把控,这就很容易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形成发生偏差。
2)家长的妒富心影响了孩子的社交认知
当孩子受到家长的嫉妒心影响改变了对于同伴最简单直白的看法之后,孩子的社交认知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孩子会远离家庭条件好的同伴,甚至还会故意地歧视他们,这种不健康的社交认知不仅会妨碍孩子们对于友情的获得,还会影响孩子们对于社交中对自我的看法。
3)家长的妒富心让孩子更注重物质攀比
在孩子的成长中,拥有适度的攀比心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发展历程,只要将攀比心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于孩子的言行其实是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可是当家长们被妒富心所裹挟时,孩子们身上的攀比心就只会成为注重物质攀比的驱动力。
1)给孩子最好的,不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
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疼爱,本能地希望能够给予孩子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但是当孩子身处于集体环境中时,这种给孩子最好的心理却有可能将孩子置身于被过度关注的状态之中。那么此时最好的就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集体生活中,孩子们需要的是和同伴们打成一片,这并非是“最好的物质满足”。
2)不要让孩子的行为处事过早地被物质所侵染
不管家庭条件是好是坏,家长们应该考虑的是能否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且没有心理负担。
如果担心昂贵的衣物会被弄脏,而不敢去嬉戏玩耍,那么此时的物质满足反倒成了束缚孩子获得快乐的妨碍,相比之下,随性、实用的日常搭配反而是更适合孩子的。
3)不要让孩子过于“不同”
当孩子融入集体之中时,过于不同的特质反而让他们容易陷入格格不入的社交窘境之中。
聪明的父母为了能够帮助孩子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他们会更加明白如何把孩子“打扮”成和其他人差不多的样子。
撇开外在上的明显差异,孩子们所能获得的是更加相对公平的社交对待。
孩子们对于金钱的认知远不如大人深刻,在对于孩子金钱观、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父母们要懂得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概念上的引导。
这其中父母自身拥有端正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物质攀比只会带给孩子短时间内的心理满足以及更长久的困惑。
少一点妒富心的家长更加能够培养出拥有平常心的孩子。大家对于家长们自身存在的妒富心理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