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一味被人严重低估其价值的良药,服之可促代谢、运脾胃、除湿气

由 谷太枝 发布于 健康

由于每一味中药所含的成分都是相当复杂的,所以我们对于每一味中药的功效并不能一概而论。很多中药材都含有较为广泛的药用价值,但是这些中药知识却很少有人能够完全的掌握。

比如中药“大黄”,可以说就是一味被人们严重低估其药用价值的良药。在常人的眼中大黄就是一味泻下之药,服之可让人拉肚子,而民间也有一句俗语叫做“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更是让人们误以为大黄乃是虎狼害人之药。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大黄除了可以泻下攻积之外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妙用,比如它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运化脾胃消食的作用,以及还有帮助人体清除体内湿气等诸多良效。

比如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到,大黄可“去淤血、破癥瘕,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安和五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之中也说到大黄入药可缓解“里急腹痛,下痢赤白,实热燥结,小便淋漓,湿热黄疸,诸火毒邪”。可见,古代的医者对于大黄的药用价值评价还是较高的。

到了现代,医者通过总结研究则认为大黄属于苦寒之药,服之有泻下攻积、清热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等诸良效,可见大黄并非是人们眼中单纯的“虎狼之药”,如果应用得当,反而会发挥非常好的药效。

1、大黄入药可缓解肠胃积滞、大便不畅等症。

大黄的首要功效就是泻下攻积,其实就是通大便、解食积。古人认为大黄之效专入阳明胃腑大肠,善于荡涤人之肠胃,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对于体内实热、食积、虫积、痢疾等引起的大便不畅、肠胃运化不健等有很好的缓解之效。

比如体内实热过重导致的肠胃热燥而大便秘结不通,则可用大黄同枳实、芒硝、厚朴、黄芩等药材同用,最能清体内之热、除肠胃之燥而解大便不畅之疾。

若是由于肠胃湿热引起的痢疾并出现下痢赤白、里急后重等情况,也是可以使用大黄来荡涤肠胃湿热的。古人单用大黄用酒煎服,即可缓解湿邪痢疾之症。此外,还可以用大黄配伍木香、厚朴、甘草等药材同用,服之亦有效。

而对于体内有食积、虫积等引起的肠胃运化不畅,大便不通等情况,则直接用5g左右的生大黄泡茶饮用,一般30分钟左右即可见效,并有促使寄生虫随大便排出的作用。

2、大黄入药可缓解热毒疮疡、血热血瘀等症。

大黄乃是苦寒沉降之药,可引火下行,导热外泄,故而对于体内的热毒也有很好的清缓之效。尤其是对于头面部位的热毒火邪之症,大黄用之最有良效。

比如热毒火邪上炎至头面导致的眼红肿痛等症,用大黄同栀子、黄芩、升麻等药材配伍即可缓解;若是出现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之类的症状,则可用大黄同蜂蜜煎煮,含之可缓。而对于其它因为热毒引起的疮疡肿痛,外用的话可用大黄细粉拌酒或醋外敷,内服则可配伍桃仁、丹皮、芒硝、牛蒡子等药材同用,皆有效果。

另外对于热入血分引起的血热妄行之出血症,血瘀阻滞之淤血症,大黄入药还能起到除血分之热而凉血活血的作用。

比如血热导致的咯血、吐血、易流鼻血等情况,用大黄搭配黄连、黄芩、生地黄、槐花炭等药即可奏效。而对于瘀血之症则可用大黄同红花、桃仁、当归、水蛭、川芎、白芍等药材同用,亦有散瘀止痛的作用。

3、大黄入药可缓解体内湿热、淋涩不通之症。

大黄药性苦寒而善于降下,同时兼能引导体内的湿热随小便而出,所以像一些体内湿热过重、水湿内停、淋涩不通之症也可以用大黄入药缓解。

比如常见的体内湿热过重引起的黄疸,以大黄同茵陈、栀子、黄柏、芒硝等同用即可起到利湿退黄之效。而对于湿热积聚于下焦导致的小便淋涩不通,则还可以用大黄配伍车前草、木通、滑石、瞿麦等药材同用,其利湿通淋的作用也是较好的。

由于大黄的苦寒之性较重,所以它的用量一般不会太大,少则3-5g入药即可,至多也不过10-15g左右。

而针对于不同的病症大黄的炮制品药效也是有差异的。比如生大黄泻下之功较强,善于泻下;熟大黄的泻下之力较弱,则善于清热解毒;酒炙大黄活血之效较强,更善于清热活血散瘀;而大黄炭偏于止血,故而善于清血热而止血。